關注作者,看更多品系孔雀魚美圖和水族知識!
本文是蛇紋品系簡介系列文章的第七篇
上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各式各樣的蛇紋馬賽克,這些蛇紋有蛇王紋、蕾絲紋、銀河紋、白金蛇王紋、黃金蛇王紋,令人應接不暇。
本文我們來介紹一種,和蛇紋馬賽克很像的一種品系——古老品系(Old fashion)
在前文中已經提到,古老品系是蛇紋系的成員之一。
看過上一篇文章的讀者,會很自然地把這條魚稱為蛇紋紅馬賽克。
的確,這沒什麼不妥,不過這條魚身上的紋路,不同於上篇文章中那些蛇紋馬賽克的紋路。
仔細觀察會發現,這條魚身上的蛇紋似乎十分凌亂,而且身上除了蛇紋還有紅色的點狀色斑。
這就是古老品系的特徵了。
這條馬賽克和上一條身上的紋路是一種類型,即蛇紋+花色班的組合。當然,這條魚身上,除紅色斑外還有黑色斑(這條魚身上的黑色斑並不是眼斑,而純粹是由黑色素細胞聚集而成的表現)。尾色不均勻,尾部馬賽克紋路也不是很標準。
那為什麼,把這樣的身體表現叫做古老品系呢?
加拿大孔雀魚研究者Philip Shaddock,在其所著的《Guppy Color Bank》一書中提到,古老品系源自東亞。
在日本孔雀魚界,一種公認的說法是,古老品系(Old fashon)得名於一位孔雀魚商店的店員,他特別喜歡一首叫做An old fashoned Love Song的搖滾音樂,就隨口為這種色斑+蛇紋的表現命了名。
這首搖滾是美國搖滾樂隊Three Dogs Night所發行唱片The Complete Hit Songs的其中一首,時至今日仍可搜到。
這位搖滾愛好者店員的命名倒也不是突發奇想,叫它古老品系也是因為這種身上帶色斑的表現和野外生活的原生孔雀魚很像,而不同於人工改良的孔雀魚。
這是在孔雀魚野生棲息地委內瑞拉採集到的標本,身上的紅色黑色黃色斑是組成古老品系必不可少的因素。
野生孔雀魚還有這樣的表現,當然表現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
提到古老品系,絕對繞不過一種叫做維也納綠寶石的魚。
維也納綠寶石雙劍
這是一條非常典型的維也納綠寶石雙劍,和上面的野生孔雀魚一樣,身體上有好幾個色斑,而且還有蛇紋分布。
維也納綠寶石是已知最早的人工改良的一種孔雀魚,因尾柄後部的反光綠色班而得名。
一般表現為劍尾,有雙劍、頂劍、底劍三種劍尾表現,而且這種劍尾往往很長很標準,經常用來改良其他品系的劍尾。
這條魚身體的蛇紋很淡很淡,但紅色黑色綠色斑的表現十分搶眼。
這是改良過的表現,尾部的顏色可以多種多樣。這條魚身體的黑色斑和紅色斑依稀可辨。
這是最正宗最典型的維也納綠寶石雙劍,尾柄和尾部均呈淡綠色。
那維也納綠寶石,和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古老品系,有什麼關係呢?
古老品系紅馬賽克
不難發現,古老品系的身體,是和維也納綠寶石是一模一樣的蛇紋+花色斑表現
其實古老品系本就是維也納綠寶石和其他品系雜交所得到的的新品系
因此,我們也可以把維也納綠寶石雙劍稱作古老品系雙劍,是完全等價的
維也納綠寶石最搶眼的特徵在尾柄後部的反光綠色斑,而前面出現的幾條古老品系馬賽克,一部分有這種表現而一部分沒有,這是在不斷改良過程中淡化的結果。
這條魚的表現容易被誤認為銀河。尾柄上和腹部有不太明顯的紅色斑。
拍攝光線使得這條魚尾部看起來沒那麼藍。尾柄處的反光綠色斑依稀可見。
紅色斑+蛇紋,古老的搭配。
看完本文,再回頭讀第六篇文章,就不要再把其他蛇紋和古老品系弄混了。
在文末我們對上面的討論做幾點總結:
1.古老品系是指身體表現為蛇紋+花色斑的表現,尾柄後部時有反光綠色塊
2.維也納綠寶石是已知最早的人工改良品種
3.古老品系是維也納綠寶石和其他品系雜交所得到的
4.維也納綠寶石常有很長的劍尾,經常用來改良其他品系的劍尾
5.維也納綠寶石得名於尾柄後部的反光綠色塊
6.古老品系的歷史並不古老,「古老」只是那位搖滾愛好者店員用來描述身體花色斑和野生孔雀魚相像的形容詞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讓我們下篇文章再見!
參考文獻:
[1] Shaddock P. Guppy Color Strains[M]. The third edition, 2012.
[2] Shaddock P. Guppy Color Bank[M].The first edition,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