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限塑令」,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並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儘管這一舉措從醞釀之日起就被眾商家和市民一致看好,但在實施時,依然讓許多人有不少困惑。
《華商調查》第202期《實行「限塑令」,您的生活受影響了嗎》,調查結果顯示,在1721位受訪者中,有85%的家庭塑膠袋是用來裝垃圾的。針對「『限塑令』後,家庭的垃圾怎麼辦」的問題,調查顯示有41%的市民開始改用垃圾桶。
習慣問題 能不用就不用吧
在本期調查中,對於「實行『限塑令』,您的生活受到影響了嗎」的問題,有76%的受訪者表示,「限塑令」對於自己的生活有影響。
家住西安市蓮湖區豐慶小區的張女士向記者坦言:「像我們這些上班族,有時下班或途經超市時,看到一些必需品,難道還得回家再去拿個袋子或者籃子嗎?別的不說,如果在農貿市場買了海鮮,再買一些生活用品,混裝在一個布袋內,總讓人感覺不舒服。」
昨日上午,記者在西門人人樂購物超市的收銀臺處觀察發現,部分市民都拒絕使用收費的塑膠袋,而寧願用手拿所購物品。西安市民陳先生說:「並不是缺那兩角錢,以前塑膠袋都不要錢,現在突然收費,主要是習慣問題。國家倡導有償使用塑膠袋的目的,就是減少使用塑膠袋,所以能不用就不用吧!」
在環城西苑鍛鍊的林女士認為,「限塑令」實施後所使用的塑膠袋只不過進行了明碼標價,憑什麼由消費者買單?商家等於說是變相的重複收費,把商家應該承擔的服務費用分攤在消費者身上。
做銷售工作的顧先生認為,如果真的要環保,應該是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切塑膠袋,而不僅僅是禁止免費使用,「按照目前職能部門通常的監管效果,即使大型超市都能管得住,個體小業主你禁得了嗎?還不是照用」。
效果初顯 市民還需適應期
雖然很多市民表示「限塑令」給自己的購物帶來不便,但對「限塑令」對於環保的積極意義還是很有感觸。在本次調查中,針對「限塑令」效果如何的問題,有57%的受訪者表示,「限塑令」正式實施以後,可以激發百姓的節約意識,避免過度濫用塑料購物袋,也促進了廢棄塑膠袋的回收再利用。
在西門好又多超市購物的市民張女士很贊成「限塑令」。她說:「政府執行『限塑令』,不僅減少了白色垃圾,更能夠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比如,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買東西,一個袋子能放下的就會要求收銀員放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麼『浪費』;還有現在家裡面的垃圾袋,都是裝滿了才扔掉,而這些不知不覺中從自身做起的環保行為就值得堅持和推廣。」
多數市民和她的觀點一致,他們都認為現在出售的這種環保袋比塑膠袋質量好很多,既環保又可以重複使用,很支持這種做法。「當然,『限塑令』現在剛剛開始,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據西安一家連鎖超市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限塑令」實施以來,僅該公司在西安的10家門店,塑膠袋使用量就較以往下降了近八成,去年同期該公司每天塑膠袋用量在13萬個以上,而現在一天的用量大約3萬個。而作為替代品的無紡布袋也脫銷,每天銷量一兩千個。
垃圾問題 也用環保購物袋?
在本期調查中,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就是「你家的塑膠袋主要用途是什麼」,85%的受訪者表示,塑膠袋主要是用來裝垃圾的,41%的市民開始考慮改用垃圾桶。
在西安市政府一部門上班的李先生說:「如果全部用環保袋,以後裝垃圾用什麼呢?難道也用環保購物袋嗎?這也許是很不起眼的小問題,但是這也是普通民眾的問題。」
在調查的過程中,很多市民反映,現在都是把家裡的垃圾用塑膠袋裝好後,再拿到收集點的垃圾桶內。「限塑令」實行後,市民家裡的塑膠袋勢必會大大減少,很快就會沒有塑膠袋裝垃圾了。雖然現在超市推出了專門裝垃圾的塑膠袋供市民選購,但又會多了一項開支。節省的市民開始考慮改用垃圾桶。
還有市民擔心,「限塑令」要求從6月1日起,列車、客車、車站等也不得向旅客提供超薄購物袋,以後在車上暈車嘔吐怎麼辦,是不是不太方便?
採訪中,商家和消費者普遍對「限塑」效果持樂觀態度。但從目前看「限塑」面臨的難題有:一是市場出售的很多生鮮、熟食,不用塑膠袋,沒有更衛生的替代包裝物。二是買菜的有相當部分是上班族,讓他們自帶籃子不現實,自帶購物袋的習慣也還沒形成。另外,超薄塑膠袋雖說禁了,但是市場上仍有存貨,這部分商家肯定要把它消化完。因此,下一步「限塑」還需在這方面有所措施。
真正落實 尚待監督和立法
「國家實施『限塑令』的目的就是節約資源,減輕汙染。限塑之後這個目的能否真正達到,是不少百姓極為關心的問題。」陝西涇渭律師事務所雷宇寧主任說,「但是真正的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主要看監督和立法的情況。」
他表示,十幾年前,國家就禁止使用一次性飯盒,但是直到現在,一次性飯盒也沒有完全杜絕,而且不同地區情況也不盡相同,需要靠立法和監督推進規定的有效實施。
昨日,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西安市區的各大商場和大超市裡,「限塑令」推行比較順利,但在路邊早點攤、菜市場和街邊小商店裡實施時似乎遇到了不少「麻煩」。在幾個菜市場,不少攤主都表示,如果讓菜市場裡效仿超市,提供塑膠袋另外收費,肯定每天都會吵架的。買東西用個塑膠袋還要另外加錢,顧客肯定有意見的,到時候生意都不好做。
一位副食品攤主告訴記者:「我們知道現在是能不用塑膠袋就不用,一般都不提供塑膠袋,但有時是顧客要求,我們就沒辦法了,總不能為了一個塑膠袋生意也不做了。」
在本期調查中,有20%的受訪者表示,除了超市、商場、菜市場,餐飲行業也應該收費,陝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限塑令」只提到商品零售場所是超市、商場、集貿市場三個場所,而未提及其他場所,並沒有明確限制餐飲業無償提供塑膠袋。按此理解,餐飲企業暫時還不算在「限塑令」的限制範圍內。
市民建言 研發低價環保袋
在本期調查中,受訪的市民普遍表示,政府「限塑令」的政策是好的,關鍵是有關部門應儘快找到塑料包裝袋的替代品,目前市場上推出的環保購物袋價格偏高,應考慮推出一些價格低廉的環保購物袋。不然即使實行有償制,也難禁止塑膠袋的使用,國家「限塑令」就很難奏效。
與「限塑令」6月1日同期實施的,還有一項強制性國家標準,那就是《塑料購物袋的環保、安全和標識通用技術要求》。按照這項國標,直接接觸食品的塑料購物袋應標有「食品用」字樣。但記者走訪了大大小小几十家零售商,其間分別買過散裝蛋糕、紅腸、麵包等食物,裝盛的塑膠袋根本沒「食品用」標識。該國家標準還規定,塑料購物袋應有環保聲明、警示語和安全性說明,如「為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請多次使用」、「為了避免和防止窒息等危險,請遠離嬰幼兒」,還需明確袋的名稱、標準編號、規格、公稱承重和生產廠家名稱。
可是西安的很多商場和超市等商品零售場所提供的塑料購物袋,上面要麼什麼說明性文字也沒有,要麼只有其中的幾項,信息殘缺不全。本報記者 陳思存
本期,我們在數百位熱心參與調查者中,分別從來信和簡訊中抽取了幸運讀者,他們是:國家統計局商洛調查隊倪衛校;西安市友誼西路300號 紀慶玲
請以上幸運讀者於本周內,持相關證件到本報社二樓領取精美禮品一份!
[責任編輯:bill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