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3 13:43:21 來源:
副標題#e#
周令飛手捧父親的遺像走出東禮堂。 白繼開 攝
1935年,在上海,6歲的周海嬰每天早晨出門上學時,都是從樓梯慢慢走下來,手裡還提著自己的鞋,他怕吵醒遲睡晚起的父親魯迅先生。懂事的他悄悄溜進魯迅先生的房間,取出一支煙插入菸嘴,然後再出門。今年4月7日清晨,這個會偷偷給魯迅插煙的人因病去世,享年81歲。
今天上午11時,周海嬰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無線電愛好者
送別老「火腿」
今天上午,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門口人山人海,前來送別的人排成三列,仍然排了約30米的長隊。
上午11時30分,來自日本的佐藤先生也趕到現場,他的父親是原內山書店的工作人員,這次也特意趕來送別周海嬰先生,繼續兩代人的感情。
今天現場來了不少老無線電愛好者,都是80多歲的人了,周海嬰在世時也是他們中的一員,業內都叫「火腿」。中國電子協會原副秘書長寧雲鶴說,周海嬰從小就喜歡無線電,上世紀90年代退休後,當時國內業餘無線電活動還未開放,周海嬰就四處奔走呼籲。在周老等許多人的努力下,業餘無線電活動獲準開放,周海嬰也成為首批註冊的22名老「火腿」之一,呼號為BA1CY。
一大早就趕來的無線電愛好者張家齊說,每天早晨8時左右,他們就能在14.180兆赫這個固定頻率上聽到周海嬰的聲音。剛開始,他們通過這個頻率相約一起聚會,地點經常選在北京魯迅博物館。慢慢年齡都大了,每天他們都堅持在這個頻率上聊天,「我們笑稱大家在空中天天見」。
如今,再也聽不到周海嬰的聲音了,大家都很難過。按照慣例,一個無線電呼號停止使用5年後,將被重新分配給他人。周老作為「火腿」名人,他的呼號BA1CY將被永久保存,以作為對他的紀念。
除了無線電,周海嬰還很喜歡攝影,他拍過2萬多張照片,記錄下的茅盾、巴金、蕭軍、季羨林等人圖像都已是珍貴史料。
#p#副標題#e#
不做「空頭的文學家」
當然,無論願意或是不願意,周海嬰最出名的身份還是「魯迅的兒子」。魯迅先生在臨終前說過:「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北京魯迅博物館前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鬱在現場告訴記者,周海嬰完全做到了這一點。周海嬰學的是無線電,跟文學不搭界,就是靠自己的努力穿衣吃飯,既沒給魯迅丟臉,也沒硬要去沾魯迅的光。
孫鬱還說:「周海嬰平時寫文章不多,但他研究魯迅是從兒子與父親感情這一角度,也很有價值。」周海嬰退休後,出版了《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通過這本書給大家展示「一個孩子和家庭眼中的魯迅」。
反對魯迅形象商業化
孫鬱還說,周海嬰平時與人相處耿直、率真,同時他也很敢說,不怕得罪人。無線電愛好者張家齊也說,「有時候他直接跟我們說,別佔著無線電的號不工作。」
周海嬰也很注意對魯迅先生著作權、肖像權的保護。早在1986年,周海嬰就因為日文版《魯迅全集》的稿酬問題和人民文學出版社打過官司,當時不少人認為「周海嬰真給魯迅先生丟臉,居然為了錢對簿公堂」。而在今天,更多人都已明白,維護正當權利是無可厚非的。周海嬰生前也多次對街頭出現的「祥林嫂洗腳房」、「阿Q服裝」等商鋪感到心痛。「他很反對魯迅先生筆下的形象商業化。」
周海嬰家人透露,老人生前最後的願望——出版首部1500萬字36卷的《魯迅大全集》有望在今年啟動。(記者 許前程景一鳴)
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