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師,我高三的孩子目前能考350分,最後半年了,你能想辦法幫我孩子的分數提高至一本線之上嗎?」
「老師,你們這培訓班我繳納一次錢,能提升多少分?」
「老師,錢不是問題,你就說在這學一年,孩子能進步多少名吧!」
「老師,一個月提高30分,你這是真的還是吹的?」
「老師,你們這高考考得最好的孩子去了哪所大學?能把我的孩子也送去重本麼?」
……
走在路上,總能聽見一些焦灼的家長四處打聽培訓機構的各種情況,若是對方極其誠懇地告訴自己「你的孩子還有救」,家長們就像抓住了最後的救命稻草一般,興奮、激動、充滿期待……
02
陪讀之路究竟有多麼艱辛,或許真的要孩子步入學校且年級越來越高,家長的感悟也才會越來越深吧。前兩天,曦曦媽在今日頭條裡看到了一位高二陪讀媽媽的自述,不禁讓人唏噓——
「語文一小時500,數學一小時800,英語一小時700,一天就花掉了4000塊,一周就2萬了,整個寒假,我兒子估計得花掉將近10萬的補課費了。我兒子今年讀高二,成績在班上處於中遊,眼看著就快要高三了,做父母的實在是替他著急。
於是問了其他家長,介紹了一個補習機構,說裡面的老師都是重點公立學校的在職老師,經驗豐富,教出了很多985、211的。於是我就和其他家長一起過去了,那價格真的是嚇死人,不補其他科目,單單就主三科,一個小時的一對一就頂得上我兩三天的工資了。
而且那老師還說,按我孩子這成績,頂多也就是個三本,要想考個985,還得一對一花大力氣好好補補,查漏補缺,給孩子謀個好前途啊。我一聽急了,三本這怎麼能成,於是那老師給我一合計,除去周末,一個寒假將近10萬。差不多是我一年的工資了。
我想,再苦也不能耽誤了孩子,怎麼也得幫孩子一把,把學習成績弄上來。可是這費用實在是太高了,一個多月就花掉了一年的收入,而且我另外還要和老公一起還房貸,不然他一個人的工資還要養家根本沒辦法搞定,我到底該不該讓孩子上這個補習班呢?」
03
花一年的收入幫孩子暑假補課,光聽上去就讓人覺得有些瘋狂。對此,不少網友也發表了自己的看:
「我一個同學的表妹,整個高中補課花了100多萬,結果高考350分,她媽媽氣得一個多月一句話沒說。」
「985有多少是補課補進去的?」
「錢不如留著給孩子買房子或做點生意。」
「補課不如補志!我是高中老師,對於學習習慣好的學生,補課有點作用,否則就是扔錢。」
「錢也不能這樣花,讓人看到就心痛,有時候花錢與收穫是反比例的。」
「課堂學習抓住了,比補什麼課都重要。孩子學習要想有進步,在乎是否主動學習以及能否養成認真聽課的好習慣。」
……
面對這位媽媽的自述,您有怎樣的想法呢?如果您和孩子也有同樣的困惑,曦曦媽認為以下幾點建議,一定值得採納——
(1)和孩子來一場掏心掏肺的溝通。
有一部分家長總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孩子的真實能力明明只夠考200分,家長卻好高騖遠幻想孩子能考入清華北大,並且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他們更是願意一擲千金。可事實上呢?孩子對學習已經毫無上進之心,每天呆在學校不過就是虛度光陰罷了。
學習,是一個老師引進門修行靠個人的事情,如果孩子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之上,就算是再好的老師也沒轍,就算是家長掏昂高的補課費也不過是惘然。
尤其是進入高中之後的孩子們,是一個極其有主見的群體,不會輕易被家長所左右,所以我們需要跟孩子來一場酣暢淋漓的交流。若孩子有心奮發圖強,努力拼一拼,家長給孩子報名課外輔導班把之前落下的慢慢補上也可以;但如果孩子對學習已經毫無了興趣可言,家長還是得接受現實,以免花費了高昂的補課費卻絲毫不見成效。
(2)要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
補課,究竟補什麼?家長們往往是覺得語文應該補,數學必須補,英語可以補,歷史地理怎麼能不補?生物政治補了總比不補好……
自打孩子進入初中一起,所學的科目就已經增加了很多,到了高中之後其難度更甚。如果所有的課程都補,會造成哪些影響?首先,孩子的精力會不足;其次,輔導班太多影響孩子第二天正常專心上課;第三,補得太雜之後,孩子也顧不過來所有的科目;第四,超負荷的作業與課程,讓孩子對學習只能保持一種破罐破摔的態度;第五,金錢的花銷確實不容小覷。
如今,校外輔導班琳琅滿目,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學會幫助孩子選擇最為適合孩子的輔導班。比如語文,曦曦媽認為這就是一個完全不需要補課的科目,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超級注重積累的學科,如果孩子平日裡沒有消化各種知識,沒有一點一滴的積累,那麼就算是孩子再上幾個語文輔導班也不過是浪費光陰、浪費金錢。
在輔導班的選擇之上,家長一定要懂得如何去篩選。比如像數學、物理等理科的科目,需要極強的理解能力,這樣孩子就可以上一對一補習班。但如果像語文、英語之類的需要長期沉澱和積累的科目,短期補課效果可就很微妙了。
(3)引導孩子重視學校課堂的學習。
輔導班與學校教學的區別是什麼?曦曦媽認為,學校的學習算是孩子們的主食,而輔導班的學習最多只能算是零食。當孩子們零食囤得太多的時候,孩子就會想:「反正課後我報了輔導班的,課堂上聽不聽又有什麼關係,還不如坐著發呆更舒心。」當孩子總是惦念著零食的時候,主食就不願意下咽了;可沒有吃主食的孩子,就算是零食吃得太多也難以扛餓。
輔導班僅僅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罷了,不管是家長也好,孩子也罷,都不能把輔導班與學校教學的關係搞混了。在課堂上,如果孩子能夠保持精力集中,那麼老師所講的內容自然能消化;如果孩子不懂就問,那麼堆砌的內容只會減少不會增多。
任何學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應該給孩子普及對課堂時間的重視,讓孩子學得好也學得巧,才是事半功倍的最佳體現。
————————
一個寒假,花費10萬給孩子報名語數外三科的輔導班,您認為這樣做合適嗎?歡迎發表你的看法,讓我們一起聊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