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先前不大了解搖杆操作,所以收到寶貝後的第一反應當然是看外觀,來兩張徹底脫離刻意打光且完全不做任何後期修飾與調色的搖杆實拍——實際外觀上帶給我的整體感覺和我所拍的這個gif差不多,好看與否就仁者見仁啦,我是忍不住想給滿五分的,因為這樣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造型在實際使用起來手感極佳,包括可以盲按的12鍵以及地下用於切換左右手操作的撥鈕,都為用戶的操作習慣做了細心認真的考慮。
亮點與細節
這個環當有操作時才會亮,這樣的操作反饋讓我很喜歡,且在沒有操作時會自動關閉燈光,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漂亮卻又省電的設計。 可通過旋轉搖杆進行操作這一點我覺得很棒,雖然不知道這是不是搖杆的標配,但是可旋轉的搖杆在進行駕駛轉向時特別有用,相比之前以為搖杆只能進行傾斜操作的我來說是一個小驚喜。而這個功能,在可以識別到這個搖杆的遊戲中,如果被指定給開車用,一樣會很有趣。
這個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扳機在功能上很棒,但我想提一下個人關於塑料感的想法:畢竟「塑料感」重不重屬於每個人感情色彩較強的判定,我個人認為乍看之下會加重這個搖杆塑料感的是底下那個半透明的橙色環和這個橙色半透明扳機,但是半透明的橙色環畢竟在操作過程中會發光,讓我覺得有它需要半透明的意義在,但不會發光的扳機使用了半透明的設計,就讓我覺得有點像小孩的玩具了,畢竟在我腦中根深蒂固地認為半透明的有色塑料總是會讓我聯想到小時候玩的玩具。但畢竟扳機是被搖杆整個遮住的,操作時我從正面看基本看不到,所以就算會發光我也感知不到,想來無需發光倒也很合理。撇開外觀這一點,在功能上這個扳機是很有用的存在,按起來也很舒適——結合上面這張我拍的gif,自行配音清脆的「咔嗒咔嗒」聲,就是這個扳機按起來的感覺啦。
底下這個切換左右手的撥鈕是另一個我覺得非常人性化的設計,撥動它就能把左右各六鍵的自定義功能對稱式地調轉。
試用過程與體驗
首先我找到了圖馬思特官網的支持頁面(有中文版),從裡邊下載了驅動。本來還糾結於要選用哪些遊戲進行測試的,沒想到在官網的支持頁面就順便找到了,從提供的列表中能夠了解到幾款完美適配這個搖杆的遊戲,從裡面選了截圖(未截完整)裡劃線的那款作為測試用。 由於平常比較少玩純飛行類的遊戲,所以我想了解看這個搖杆在其他有飛行駕駛部分的遊戲中表現如何,就另外試了列表中沒有的A*ma 2(應該玩過的人會知道的,某款軍事類遊戲)和Mi***soft出品的模擬飛行遊戲(免費版)。另一點就是,我想知道能不能用這個搖杆控制駕駛車輛,因為我更喜歡玩開車類遊戲。 官網截圖來的列表裡,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如果理解有誤,請幫忙指正): 點擊「Mapping Example」打頭的會跳出將彩色實物圖處理成海報般的樣子來介紹搖杆的每個按鍵在這個遊戲中是什麼功能的圖檔;而點擊「T.A.R.G.E.T Profile」打頭的話會讓下載一個zip檔案,裡面包含的pdf用黑白線圖的形式介紹每個功能按鍵。然而即使網頁切換到中文頁面,下載來的介紹文件依然是英文版。 列表還提示了使用不同的組合可以為同一遊戲提供不同或者說更完整的模擬體驗,比如手頭這個T.16000M搖杆可以單用,也可以搭配官方發售的節流閥(組成截圖中的「FCS Hotas」),或使用兩個T.16000M搖杆雙手操作(組成「T.16000M Duo」),等。
網頁截圖中我選的那個遊戲是可以免費玩的,雖然官方推薦要結合另行發售的節流閥來玩,但在只購有搖杆的前提下,結合鍵盤滑鼠或手柄一樣可以做完整操控,這對沒有用過搖杆的我來說已經算是一番新奇的體驗,但不知道對專業玩家來說缺少單獨的節流閥,擬真度會被打多少折扣,畢竟我看了配套節流閥的官方介紹圖中還有不少按鍵功能讓整個模擬更真實。 不過搖杆自帶的這個節流閥當我在自定義A*ma 2的按鍵時給了不少幹擾,只要搖杆連接著電腦,不論我把節流閥的滑鈕停在什麼位置且不去動它,在遊戲設置操作鍵時都會默認為我每一個點開來匹配功能鍵的加上「T.16000M 遊戲杆滑塊1負向滑動」之類的操作指定。
這幾個按鍵按起來聲音是「嗒嗒嗒」的,聽起來還算清脆,手感倒是比較悶一些。 一開始以為這幾個按鈕是對稱式重複的,嘗試後得知左右總共12個按鈕,每個都可以自定義為不同的功能,結合把搖杆整個翻過來能看到的底下那個切換左右手的撥鈕,就可以直接將這左右兩邊各六個帶有盲文式的按鍵所設置的功能直接對稱式調換,對於我這樣沒有明顯界定到底是左手操控還是右手操控的用戶來說特別方便。 不過,按鍵多雖然方便,但每個按鍵在遊戲中基本都被顯示為編號,比如「按鍵1」「按鍵2」,這對於剛開始使用這個搖杆的我看得是有點雲裡霧裡,雖然在自帶的說明書裡其實已經有很詳細地標出所有按鍵對應的編號。
中間這個在官方詳情介紹中被稱為「八向苦力帽」開關的按鈕基本在我試過的遊戲中都被默認當作切換上下左右視野的控制鈕。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會自動回彈,所以在我試過的幾個遊戲中轉向並鬆手後,遊戲界面中的視野也會馬上迴轉到正前方,對於「專心駕駛」很有幫助,而且可以很好解決轉移視線後一直懷疑自行轉回的「正前方」有沒有偏離預設原位置的強迫感。 不過在完全不改設置的前提下,貌似並非所有遊戲裡的視線都會自動迴轉,例如在Mi***soft的模擬飛行遊戲裡就不會,而且轉頭可以轉到360度,太魔性了——或者是我大驚小怪了,因為模擬類遊戲除了開車,我玩的很少。何況在之前玩模擬遊戲時我連只用鍵鼠控制的情況下如何轉頭看周邊都不知道,比起只能正視前方這種被局限的視野,可以方便地轉頭增加了不少沉浸感。 苦力帽下面的按鍵基本是切換視角用的,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主觀和客觀視角的切換。左右兩邊的按鍵在遊戲操控無人機進行瞄準射擊時可以進行瞄準鏡推進或拉遠的操作。
最後曬上店家寄來這個搖杆用的快遞包裹,包裝方式是套了三層的紙箱(本體包裝盒加兩個原色瓦楞紙箱),第二層紙箱上下開口都貼有寫滿各國語言的完整封條,可能是要表示完全未拆封的意思吧,未見其他的防震處理,但是收到的物件完好無損。 另外想補充的是: 這個搖杆是可以用來開車的,只要這個遊戲會認搖杆,而且每個按鍵都可以自定義功能(例如我拿來測試用的A*ma 2就能細緻到搖杆往x或y的正軸或負軸可以分別指定哪些操作;但可惜的是貌似不支持組合鍵,比如我想按住搖杆上12鍵的某一個的同時將搖杆向某方向傾斜希望可以有某種組合效果,然而這是不行的),這樣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把搖杆的操作指派給任何交通工具甚至是人。 但如果所玩的遊戲不支持搖杆或者說根本不認搖杆,那就沒辦法了,比如我還試過G*A 5就不行,就算角色在開飛機也沒法用搖杆進行操作。
使用心得
優點:1.造型:這點仁者見仁,我個人是覺得很漂亮,滿滿的五分! 2.手感: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各按鍵的位置很合理,盲按時的識別度也很高。 3.功能豐富,可自定義的按鍵以及操控方式很多,只要遊戲能識別到,想要自定義成什麼功能都好說。 4.靈敏度就更不用說了,本來就是賣點之一,搖杆用起來順滑且舒適,所以操控反應是滿分的。 5.散熱好,長時間操作也不會發燙(我是墊在平常工作用的數位板上使用的,所以一開始還有點擔心搖杆過熱會影響底下的數位板)。
缺點:1.提一個不能算缺點的建議:如果能提供無線版特別是藍牙版進行選擇就更好了,畢竟桌面布線不容易,想要整理各種電線真的是一大煩心事。 2.希望在遊戲中,搖杆上的各按鍵可以有更容易識別的名字,比如「左上鍵1」之類的,這樣至少會比「按鍵1」來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