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君
你平時喝袋裝奶或者吃火腿腸時,是習慣找把剪刀剪開外包裝還是圖省事直接用牙咬開呢?別看就這麼簡單的一個小動作,要是運氣不好的話,也有可能為自己惹上大麻煩。
前幾天,35歲的王先生(化名)來到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就診,說自己已經持續咳嗽一年多時間,偶爾還會胸悶氣急,為此他曾多次輾轉多家醫院,均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但治療效果並不理想,讓他非常苦惱。
杭師大附院呼吸內科主任呂群主任醫師接診後,詳細詢問了病史,並建議王先生先做肺部CT檢查,再進一步尋找病因。影像學結果顯示,患者右下肺支氣管處有一高密度影,呂群醫師立刻安排他做纖支鏡檢查,在鏡下右下葉支氣管開口處見一肉芽腫樣異物,經過阮肇揚副主任醫師和周小蘭護士在氣管鏡下凍融和鉗取後,一塊約1公分長的塑料包裝角順利被取了出來。
這個東西怎麼會進到氣管裡?
王先生仔細回想了半天,想起來可能是5年前自己用牙齒撕咬塑料包裝的時候不小心吸入支氣管的。
呂群主任說,在異物吸入早期,通過氣管鏡用異物鉗就可以取出來。但是如果吸入時間太長,像王先生這樣,在異物的周圍就會長出肉芽組織,將其包裹。這時候取出異物就很困難,部分人可能需要通過手術取出。氣管鏡檢查雖然不是手術,但是對醫師的技術要求一樣很高,一不小心損傷到血管,就有可能出現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呂群主任介紹,杭師大附院呼吸內科已實施多例纖支鏡下取支氣管內異物,遇到此類患者時,醫生首先會詳細詢問其是否有誤吸病史,判斷是否存在氣管異物情況,並詳細了解異物的性質。
「對氣管、支氣管異物及時而正確的診斷,關係到患者的安危。有明確異物吸入史及典型臨床症狀者,相比之下診斷較為容易,但對於無法明確異物吸入史、症狀持續時間長且不典型的患者,診斷則比較困難。」呂群主任表示,在臨床上,需要靠醫生的「火眼金睛」去仔細觀察患者的影像學表現,從而進一步評估鏡下採取何種介入操作,比如凍融、電刀、雷射等。
氣管異物是呼吸科常見急症,各種異物產生的組織損傷不盡相同,如果不及時取出,輕則肺不張、呼吸道感染,重則窒息死亡。對於臨床中久咳或其他呼吸道久治不愈的患者,均可藉助纖支鏡這把「利器」來明確診斷及介入手段輔助治療。
如何預防氣管異物?
1
飲食注意
最好不要給五歲以下兒童吃果凍、瓜子、花生、豆類等食物。吃西瓜時可先去掉瓜子。進食時避免談笑、哭鬧或打罵。要改掉邊走邊玩邊進食的不良習慣,以免一旦跌跤後啼哭,將口中食物吸入下呼吸道。
2
教育兒童不要把小玩具放在口中
發現兒童口中含有東西時要及時設法取出。但切不可強行奪取,以免哭鬧後吸入。
3
工作習慣
成年人應改掉工作時把針、釘等物咬在嘴裡的習慣,以防發生意外。對於昏迷或全麻後未清醒的病人,要細心護理:預先取下已搖動的假牙,嘔吐時,頭應轉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吸入下呼吸道。
4
對於老年人及某些疾病特別是腦血管病患者
飲水及進食時應特別注意,最好採取坐位或半臥位,切忌著急餵食,避免大口進食及飲水。
1
什麼是氣管支氣管異物?
氣管支氣管異物是指異物進入、停留或嵌頓於氣管或支氣管內的狀態,常見的異物有花生、黃豆、牙齒、骨頭、硬幣等。因為右側主支氣管較粗短長,且角度和氣管的斜度相對小,故異物易落入右側支氣管。75%發生於2歲以下的兒童,成年人中有時也有發生。
2
氣管支氣管異物會有什麼表現?
氣管支氣管異物是臨床常見急症,有的短時間可以讓人窒息而死亡,有的不表現為短時間致命,而是隨著時間推移繼發感染加重病情。具體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以下4個時期:
異物進入期:嗆咳、吸氣性呼吸困難、缺氧
安靜期:異物貼附氣管或支氣管壁時,症狀可緩解或消失。
刺激或炎症期:異物刺激或繼發炎症引起咳喘、多痰等症狀。
併發症期:有氣胸、皮下氣腫、縱隔氣腫、肺氣腫、肺不張、肺炎、肺膿腫、心衰等併發症時,出現相應症狀。
3
哪些情況下容易導致氣管支氣管異物?
1.兒童喜將小物置口中戲弄
每遇啼哭、歡笑、驚嚇時突然吸氣,稍有不慎即可吸入呼吸道。
2.異物本身光滑
如果凍、湯圓、瓜子、花生米、豆類、小橡皮蓋、塑料管帽套等均易吸入呼吸道。
3.工作時的不良習慣
如製鞋工人將針、鞋釘、鈕扣等銜於齒間,偶一不慎,或突然說話即將異物吸入。此外,在嘔吐、麻醉、中毒或患有神經系統疾病,以致咽喉反射受到抑制時也可造成。上呼吸道手術時器械零件脫落或切除組織滑脫,行上牙根管治療時亦偶有將器械吸入。
4.生活中的不良習慣
如邊進食邊說笑嬉戲、用口接拋出的食物等。
5.老年人及某些疾病的患者
老年人及某些疾病的患者(如腦血管病等)的生理調節機能減退,在進食及喝水時容易發生呼吸道異物。
- End -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