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數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誕生了無數特有的文化,其中中國的傳統武術便是最為奇特的一種,為什麼要用「奇特」兩個字來形容呢?因為除了武當、少林等正宗派系之外,在坊間還流傳著許多神秘莫測的武術雜技,比如「縮骨功」便是其中之一。
「縮骨功」和尋常意義上的「柔身術」又有很大的不同,柔身術是提高人體柔軟度的肢體鍛鍊,而「縮骨功」可能涉及到骨頭間隙的排緊,甚至是身體內臟的移動,要練就「縮骨功」所經受的痛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今在中國只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是「縮骨功」的唯一傳人,他練功60多年,技藝早已經爐火純青,但是如今為了讓這一門功夫,免費收徒都無人肯學。
這位「縮骨功」的傳人便是王保合,1944年出生於吳橋縣楊家寺鄉一個雜耍手藝世家,王保合的爺爺是著名的「卸鎖大王」王玉林,曾擔任了吳橋馬戲雜技團第二十三團的團長,出了表演之外,從1959年開始便長期得到從事教學工作,對雜技是也貢獻卓越。
而王保合更是從6歲的時候開始便跟隨爺爺和父親練武,出了「縮骨功」之外,家族流傳著中翻、水流星、飛叉、魔術、三仙歸洞、深喉紉針術雜家絕學,經過了數十年得到揣摩和苦練這些功夫王保合已經悉數的掌握了。
1999年,受河北省勞動廳推薦,王保合跟隨某藝術團到香港九龍藝術中心演出,這一去就是幾個月,原本只能在家鄉街頭表演的王保合有了在臺上表揚的機會,香港的市民對於王保合的表揚十分推崇,只要王保合上臺便幾乎場場爆滿。
觀眾們最喜歡看的就是王保合的「縮骨功」以及「三仙歸洞」的表演,電視臺曾對「三星歸洞」進行多角度的拍攝慢放。但是依舊未能破解其中的奧妙,因此王保合被退為了「江湖八大怪」之首,甚至在2004年「三仙歸洞」還榮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
不過王保合經常說,雖然觀眾朋友們更喜歡看「三星歸洞」的新奇表演,但其實「縮骨功」的練習難度要大得多,因為縮骨功除了外練,更重要是內練。要求練功者每天在凌晨5點、中午12點、下午17點到19點,分別不同的三個時段練習內功心法。
就是進行深度的呼吸,讓氣穿過全身的骨髓,讓骨頭更加的靈活。初次之外無論嚴寒酷暑都不能停下來,而且必須要在露天的地方練習,因此王保合還落下了風溼病,由此可見想要練就這門功夫的不容易。
如今「三仙歸洞」已經有了很多的傳承者,但是「縮骨功」至今沒有人堅持下來,因為實在是太苦了,免費收徒都無人肯學,連他的兒子都不願意學,也就是說這門技藝即將面臨失傳,實在是令人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