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和朋友帶著孩子相約出去玩,下午返程時又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養了兩隻狗,一隻黑色拉布拉多,一隻小泰迪。我們一行人還沒進門,兩隻被關了一天的狗狗已經歡騰到不行,拉布拉多一上來就往主人身上撲,小狗則一直叫喚個不停。
朋友進屋圍著兩隻狗折騰了數分鐘,它們才安靜下來,雖然兩隻狗一直在跳來跳去,但朋友貌似能聽懂他們的語言,給予了小動物極大的耐心,兩個寵物儼然是她另外兩個孩子。
這讓我想起了我另外一個東北朋友,她也養了一隻貓。她時常對我吐槽,說自己在孩子面前總是忍不住發火。我也納悶了,她對待她的貓,也挺溫柔的呀,對一隻動物尚且能寬容,為什麼對自己的孩子卻做不到溫柔呢?
養寵物的人,說寵物就是自己的孩子,養了寵物也養孩子的人,會覺得寵物比孩子好養太多了。其實都是養育生命,如果能看清二者的區別,也會有所領悟:
1、期待不同。
人們對寵物的期待,更多地是寵物帶給自己的歡樂,不需要寵物為自己做什麼,當然有的寵物的確很聰明很通人性,甚至能為主人做一些事情,但這已經屬於「加分項」了。
而大人對孩子的期待則不同,別看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說自己愛孩子,談什麼「無條件的愛」,但其實並不是沒有要求,他們希望孩子學習好,最好有一兩門才藝,懂禮貌,擅長社交,聽話懂事、好好吃飯……一旦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待,大人們就會惱羞成怒,批評責罵孩子,甚至還會動手。
如果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也能降低期待,會不會更輕鬆呢,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多多肯定孩子,而不是給孩子提各種各樣的要求,結果會怎樣呢?我想,至少這樣的家長會很輕鬆吧,焦慮程度也會降低很多,對孩子的態度也會平和很多。
2、反饋不同。
就算寵物不聽話,主人訓斥幾句,小動物可能立馬就老實了,反饋是立竿見影的。
但孩子就不一樣了,孩子有語言,孩子有自我意識,當大人表現出兇狠的一面時,小孩子會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要麼哇哇大哭,要麼也大發脾氣,他們一旦折騰起來,大人的腦細胞都得死掉一大堆,況且有的孩子你說了不見得有用,同樣的錯誤可能反反覆覆發生,家長必須抱有足夠的耐心才行,畢竟,養孩子可沒有養寵物那麼簡單。
寵物很聽話,聽話的背後是對主人的恐懼。如果孩子也像寵物一樣聽話,這可能嗎?人畢竟是高等動物啊,可很多大人就想孩子達到養寵物的效果,只要自己說一遍,孩子就能記住,孩子就會乖乖聽話,殊不知,孩子也很聰明啊,怎麼可能乖乖就範,他們也有自己的判斷,大人和孩子相處時,需要好好溝通才行,而不是單方面的「鎮壓」。
3、對豬隊友的要求不一樣。
很少家庭有因為養寵物夫妻雙方分工不均而吵架的,因為但凡養了寵物的,都是心甘情願去伺候寵物,主要工作就是照顧寵物的吃喝拉撒,誰有時間誰就參與一下。
但是養孩子就不那麼容易了,從出生到幾歲再到上學,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精力,寶媽一個人忙碌是應付不了的,豬隊友如果撒手不管,哪個寶媽沒有意見?兩個人的孩子,憑什麼就媽媽整天忙上忙下,爸爸有空就來欣賞一下?
其實很多男人會主動照顧寵物,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工作沒啥技術含量吧。如果爸爸參與育兒比較少,寶媽可以試著交給把爸爸一些簡單的工作,循序漸進地引導爸爸,而不是直接全盤否定,養孩子這件事,女人和男人的感覺畢竟不一樣,對男人抱有太高的要求不太現實,除非這個男人天生就是奶爸體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