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蝦」發了一篇頂刊《自然·材料》!螳螂蝦的秘密被揭開

2021-01-09 Science前線

在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汽車、航空航天等,都迫切需要輕質、高性能的抗衝擊材料。近年來,大自然給了科學家們很多新材料設計方面的靈感,其中就包括抗衝擊材料的設計。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需要在各種壓力和衝擊下生存,這就需要大自然在有限的材料選擇和合成條件範圍內來為它們進行巧妙的設計。

例如軟體動物的殼就具有出色的強度和韌性,可以抵禦捕食者的擠壓和穿透。但強中自有強中手,「網紅」螳螂蝦就能通過它dactyl club(類似「胳膊肘」)的高應變率撞擊來使其破裂,並且螳螂蝦已經進化出了避免自身高應變率撞擊帶來損傷的能力。這種抗高應變率衝擊影響的能力引起了工程應用領域的極大興趣。

螳螂蝦:屬於齒指蝦蛄科,顯著的特徵就是在它的胸前有一對大螯鉤,攻擊力非常的強。它和日常生活中吃的皮皮蝦有所不同,皮皮蝦屬於蝦蛄科,胸前並沒有這種攻擊力特別強的大前螯鉤,另外三對步足的位置跟螳螂蝦的位置也是不一樣的。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David Kisailus等人研究發現,螳螂蝦的「胳膊肘」包含一種耐衝擊塗層。該塗層是由緊密堆積(約佔體積的88%)65 nm的羥基磷灰石雙連續納米顆粒集成在有機基質中組成的。在高應變率(約104/s)的影響下,粒子發生旋轉和平移,而納米晶網絡在低角度晶界處破裂,形成位錯並發生非晶化。互穿的有機網絡可提供額外的增韌效果,以及顯著的阻尼(損耗係數約為0.02)。因此,螳螂蝦的「胳膊肘」擁有剛度和阻尼的巧妙組合,勝過許多工程材料。該研究以題為「A natural impact-resistant bicontinuous composite nanoparticle coating」的論文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螳螂蝦「胳膊肘」上的納米顆粒塗層】

圖1b突出顯示了螳螂蝦「胳膊肘」上三個獨立的區域:最外層70 m厚的塗層為高度礦化的羥基磷灰石(HAP)納米顆粒;在其下方是人字形的納米晶HAP礦化幾丁質纖維;核心是呈螺旋狀結構排列的礦化α-幾丁質纖維。這些密集堆積的100 nm以下的納米顆粒以聚集體的形式出現。HRTEM成像顯示(圖2g),顆粒由有機相和無機相的互穿雙連續網絡組成,類似於先前報導的雙連續共聚物納米粒子。初級晶粒之間的後續界面為低角度晶界(1.5°)。這些低角度晶界不僅降低了該無機網絡的形成自由能,而且還可能在衝擊時破裂,而從在界面處提供強大的韌性,類似於鋼化玻璃破碎成小塊並耗散大量能源。這種分層結構賦予了螳螂蝦強大的抗衝擊能力。

圖1 螳螂蝦「胳膊肘」的撞擊面

圖2 撞擊表面內顆粒的納米結構設計特徵。

【高應變率微衝擊行為】

為了了解螳螂蝦在高應變率撞擊進食活動中其衝擊表面複合顆粒塗層的響應,作者對「胳膊肘」樣品進行了微衝擊試驗(圖3a)。結果表明,衝擊表面能夠定位損傷並防止在多次衝擊過程中裂紋的產生和擴展。圖3i提供了各種生物和工程結構材料在高應變率衝擊下的抗穿透性和破壞區域的比較。螳螂蝦的衝擊表面具有最小的損傷面積和穿透深度,這表明在高應變速率條件下,其「胳膊肘」具有出色的能量耗散效率。即在數千次高應變率衝擊過程中,衝擊表面上的顆粒層在防止「胳膊肘」發生災難性破壞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這種依賴應變率的行為表明,在螳螂蝦的「胳膊肘」中發現的超薄生物塗層旨在避免高應變率衝擊過程中造成災難性損害,並確保有效進食和生存。

圖3 應變率微衝擊試驗

【螳螂蝦為啥這麼硬?】

通過檢查衝擊區域(圖5a),作者評估了納米粒子塗層內能量耗散和阻尼行為的潛在機理。高應變速率衝擊導致次要HAP顆粒大量破裂成較小的顆粒( 10-20 nm)(圖5b,c),因此消散了一些衝擊能量。通過HRTEM對受衝擊樣品中的晶粒進行分析,發現了斷裂的次級顆粒,並隨機化了所得初級晶粒的取向(圖5d,e)。此外,高應變速率的衝擊會在HAP晶體中引起晶體缺陷:位錯和非晶化區域(圖5f–i),而這種由高應變率或激振引起的位錯形成以及非晶化被認為是有效的能量耗散機制。這種大的變形以及恢復能力歸因於有機網絡的雙連續性。圖5k顯示了這些納米顆粒塗層在高應變速率衝擊下的能量吸收機理。此外,通過在納米顆粒結構中實施雙連續設計,與傳統複合材料相比,剛性和強度得到了顯著提高,從而導致了更高的能量吸收。

圖4撞擊表面的納米級能量耗散機制

總結:作者研究了高應變速率對生物複合材料的微觀影響。結果表明,通過有機網絡的定向附著而形成的這些介晶材料,不僅可以減少這些顆粒形成的能量,而且還可以導致較低的斷裂屏障,從而可以實現大範圍的局部能量吸收。通過將此類合成方法與當前先進位造行業相結合,可以為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新一代先進材料提供潛在的設計方案,以用於建築物、防彈衣、飛機、汽車、風力渦輪機的抗衝擊振動以及耐磨的塗層。

相關焦點

  • 一盤「蝦」發了一篇頂刊《自然·材料》!螳螂蝦的秘密被揭開
    但強中自有強中手,「網紅」螳螂蝦就能通過它dactyl club(類似「胳膊肘」)的高應變率撞擊來使其破裂,並且螳螂蝦已經進化出了避免自身高應變率撞擊帶來損傷的能力。這種抗高應變率衝擊影響的能力引起了工程應用領域的極大興趣。
  • 螳螂蝦
    美漁民捕獲半米長螳螂蝦 煮熟後吃掉(圖)美漁民捕獲半米長螳螂蝦 煮熟後吃掉(圖)---美國佛羅裡達州幾位漁民最近在Fort Pierce附近海域,釣上來一條身長達46釐米的巨型「海蝦」,並將照片交給當地漁業和野生... - 螳螂蝦既不是螳螂,又不是蝦……螳螂蝦既不是螳螂,又不是蝦……---螳螂蝦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瀨尿蝦」。
  • 新研究揭開了皮皮蝦「拳力驚人」又不傷及自身的謎團
    儘管螳螂蝦(Mantis Shrimp / 又稱「蝦蛄」)的體型有點其貌不揚,但你並不該忽視了它的前螯有多強大。 近日,普渡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們,就為我們揭開了螳螂蝦肌力驚人、同時又不會對自身造成永久性損傷的機制。
  • 海中「拳王」——雀尾螳螂蝦
    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海中「拳王」——雀尾螳螂蝦。許多人看到雀尾螳螂蝦的第一眼都會被它們的高顏值所吸引,但其實這種外表鮮豔亮麗的大蝦被稱之為「世界上最兇殘的蝦」,因為一言不合就會受到它們的暴擊,人類都不例外。
  • 螳螂蝦拳頭威力揭秘
    螳螂蝦拳頭威力揭秘螳螂蝦「手」上裝備了一個厲害的拳擊武器,當它揮動拳頭時,產生的威力相當於用0.22英寸口徑手槍射出的一顆子彈。現在我們知道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了:並不是它有特別發達的肌肉——它沒有肱二頭肌,而是它的手臂擁有天然的彈力,能讓它以23米/秒的速度揮動拳頭狀的附肢。
  • 科學網—螳螂蝦錘擊貝殼 矛與盾增韌材料
    本報訊(記者楊凡 通訊員桂運安)受自然界「螳螂蝦錘擊貝殼」的捕食現象啟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倪勇、何陵輝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將螳螂蝦內的
  • 皮皮蝦的「大表哥」螳螂蝦,人稱海底平頭哥,到底有多厲害?
    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學家羅伊回顧說:「一位外科醫生來信說,他在海下潛水時曾抓獲一隻螳螂蝦,他的一個手指不幸被蝦割裂無法癒合被迫截肢」,這小小的身體為什麼藏著這麼大的力量呢?平時,這傢伙就躲在珊瑚礁巖縫、洞穴中,或者在礫石或貝殼的底部生活。
  • 【中國科學報】螳螂蝦錘擊貝殼 矛與盾增韌材料
    本報訊(記者 楊凡 通訊員 桂運安)受自然界「螳螂蝦錘擊貝殼」的捕食現象啟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倪勇、何陵輝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將螳螂蝦內的「扭轉」結構與貝殼珍珠層內的「自然界中,捕食者螳螂蝦(「矛」)內的「扭轉」結構,可促使裂紋偏轉增韌;被捕食者貝殼(「盾」)內的「磚泥」交錯構型,則通過磚塊滑移促進裂紋橋聯增韌。這兩種微結構是高韌性生物材料的代表性結構。調控微結構是結構材料獲得超常力學性能的重要途徑。該研究團隊將「扭轉」結構與「磚泥」交錯結構組合,利用3D列印技術設計了一種非連續纖維扭轉(DFB)複合結構。
  • 闢謠:螳螂蝦的鐵拳能擊碎所有的甲殼?不,它擊不穿自己的鎧甲
    不,它身邊就有勢均力敵的對手,能跟螳螂蝦抗衡的是另一隻螳螂蝦。螳螂蝦不僅有一雙最快的拳頭,還有一身最強的鎧甲。兩隻螳螂蝦對峙,拳頭奈何不了鎧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螳螂蝦的盾毫不遜色於它的矛,它的鐵拳和鎧甲,比飛機外殼更耐衝擊,比防彈衣料更為堅韌。
  • 一拳擊碎6mm玻璃,螳螂蝦的重擊無法抵抗?不,能用它的殼來扛
    鐵拳的秘密 鐵拳是螳螂蝦獲取獵物的武器,它每天出拳多次,總計敲擊50000次棒槌拳頭後,才會蛻殼換一副新拳肯定會,你的骨頭經不住多次高速重擊,但是螳螂蝦卻可以。 螳螂蝦出拳重擊時,鐵拳不裂,掠足不折的秘密在於,外骨骼材料的排列組合方式有玄機。 螳螂蝦比鋼鐵還硬的鐵拳,材質卻很普通,大部分是幾丁質,跟它身上甲殼的材料一樣。幾丁質((C8H13O5N)n ),一種高分子多糖,是甲殼類動物和昆蟲的外殼材料。
  • 知否|為避免被同類戳死,螳螂蝦進化出"完美神器"
    圖:螳螂蝦尾部向上捲起的盾狀結構被稱為「尾節」,可以保護其免受競爭對手強有力的「肘擊」微型甲殼類動物螳螂蝦是海洋中最活躍的動物之一,它們總是在棲息地互相攻擊。答案就是使用完美盾牌,螳螂蝦就是如此。它們的尾部進化出特殊的盾牌,叫做「尾節」(telson),可以應對同類的攻擊。螳螂蝦的尾節是個多尺度結構,外部有脊,內部則像螺旋樓梯。研究人員已經解開了尾節的秘密,並基於這種特殊構造開發出一種新型輕質、耐衝擊材料,可用於體育、航天和許多其他領域。
  • 經常吃蝦,你可吃過螳螂蝦
    今天教大家做蔥香皮皮蝦,生活在海邊,三天兩頭吃海鮮,嘿嘿,螳螂蝦也就是皮皮蝦。首先準備材料皮皮蝦 500克 ,蔥 隨意 ,姜一小塊,蒜頭幾瓣,鹽 雞精少許 , 料酒 1勺步驟1,蔥洗淨切段,蒜切末,姜切片備用。
  • 雀尾螳螂蝦,長得好看卻讓人不敢捉
    ,這種蝦就是雀尾螳螂蝦!    雀尾螳螂蝦的外形長得非常好看,可以說是蝦類中的「孔雀」,外表由鮮豔的紅、藍、綠等多種顏色構成,尾部很像孔雀尾巴,但它的頭部卻像螳螂,更重要的是獵食的方式也像螳螂,所以叫做雀尾螳螂蝦!
  • 螳螂蝦是視覺和控制光線的大師
    螳螂蝦的致命錘擊是動物界中最快的攻擊,這項技能與它們非凡的視力息息相關。他們可以使用偏振光達到看見現實的無形層面的水平。鑑於螳螂蝦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視力,一群研究人員正在合作製造偏振光攝像機,用於幫助識別早期癌症。這種攝像機可以通過探測到普通情況無法察覺的癌症組織的偏振光特性來識別癌症,這在病變組織和健康組織之間是不同的。
  • 螳螂蝦:讓你「大吃一斤」!!
    螳螂蝦這個十分漂亮的傢伙因為擁有一對兒碩大有力的鉗子而得名。英國科學家宣稱,世界上「眼神兒最好的動物」----生活在澳大利亞大堡礁海域的「螳螂蝦」可能會對人類開發新一代高清晰DVD存儲技術產生巨大推進作用。
  • 螳螂蝦—世界上最「兇殘」的蝦類
    說到螳螂蝦這個名字,大多數人應該很懵,是長的像螳螂嗎?還是什麼東西,但是,螳螂蝦,人家只是名字叫這個,跟螳螂不是親戚,跟蝦還是有點親戚關係。它就是一種不為人知的口足目動物,跟龍蝦一樣,喜歡用爪子來捕獵。它也是餐桌上常見的美味。
  • 異物探險:它是擁有超能力的螳螂蝦,亦是我們熟知的「皮皮蝦」
    因其長著一對酷似螳螂的大螯,所以叫作「螳螂蝦」。聽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對它們有所誤解,但它們不是螳螂亦不是蝦,這種生物與龍蝦和蝦有親緣關係。它有很多別名,大連叫作「蝦爬子」,北京等地稱「皮皮蝦」,上海稱作「賴尿蝦」,我國南方和東南亞一帶稱之為「瀨螂蝦」,在北方寒冷水域,它們的個頭一般為0.1米左右,而在南方溫暖水域則有0.3米長,它們一隻的重量可以達400克左右。
  • 世界上眼神兒最好的生物:漂亮的螳螂蝦(組圖)
    生物學家介紹,螳螂蝦這個十分漂亮的傢伙因為擁有一對兒碩大有力的鉗子而得名。  路透社報導,科研人員發現螳螂蝦可以看見12種「原色」,是人類能識別原色能力的四倍。同時,螳螂蝦還能分辨出光波的複雜變化。據悉,螳螂蝦是利用體內一種高度敏感的細胞來辨別進入眼睛的光線。整個可見光譜,從接近紫外線到紅外線的光線都能予以有效識別。
  • 海底勢力勢力暴徒「刺頭哥」螳螂蝦
    說到蝦,我們腦子裡就閃現了一定是的風味蝦、燙蝦、炸蝦、烤蝦……蝦不僅好吃他們也有爆炸性的戰鬥力的主角是他-螳螂蝦什麼是螳螂蝦?螳螂蝦(MantisShrimp),又稱蝦蛄和皮皮蝦,是氣孔動物(Stomatopoda)的總稱。在分類學上,螳螂蝦與其他蝦類的關係甚至不如其他蝦蟹類。我們說的是螳螂蝦「海底刺頭哥」。其體長達18釐米,外觀由鮮紅色、藍、綠色等顏色組成。按照英文名「Peacock Mantis Shrimp」的意思,他是一種類似於孔雀的食肉性節肢動物。
  • 「巡洋艦級」海洋鬥士:雀尾螳螂蝦
    海洋鬥士雀尾螳螂蝦雀尾+螳螂,林奈諸子之一雀尾螳螂蝦,又稱紋華青龍蝦、蟬形齒指蝦蛄,是一種小型肉食性節肢動物。它們主要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西太平洋熱帶海域以及關島至東非的附近水域,在我國南海及臺灣海域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