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虎媽貓爸》引觀眾熱議 教育專家:眼光要長遠
《虎媽貓爸》劇照
在中國,孩子的教育永遠是家庭中的重中之重——這不,正在東方衛視黃金檔熱播的《虎媽貓爸》戲裡,新科金像獎影后趙薇變身「虎媽」和「貓爸」佟大為鬧得不可開交;戲外,她更是自曝為女兒報了鋼琴、珠心算一大堆興趣班。
這不僅惹得在追看《虎媽貓爸》的觀眾連嘆:「為了讓下一代贏在起跑線上,一筆買賣就能掙8億的影后,也是普通人」,更讓擇校、學區房等事關下一代成長的話題再度成為焦點。為此,晨報特別對話教育專家,看看趙薇這個「虎媽」到底做得好不好。
挖空心思擇校有意思嗎?
專家建議:眼光應該放長遠點
在已經播出的幾集《虎媽貓爸》中,趙薇出演的虎媽可謂是一上來就希望用「虎勁」抓住觀眾:女兒兔妞在幼兒園升小學的面試中表現不佳,徹底激發了「虎媽」對「第一小學」的嚮往。
然而當所有努力都徒勞時,虎媽只能花巨資購買「天價學區房」,在她眼中,這是女兒兔妞通往重點小學的唯一途徑。而為了湊齊學區房的錢,狐狸奶奶潘虹交出了家裡的財政大權,羊姑姑李佳投了自己的教育股份,虎媽和貓爸也放棄了原本的大房子和好生活,舉家搬進了面積很小、房子又老的學區房中。然而一年後,虎媽突然得知,兔妞仍然沒有資格上第一小學。
晨報記者發現,截至昨天,這一橋段是目前《虎媽貓爸》中被觀眾們點讚最多的。不少網友都表示,「太接地氣了」、「深有同感」。
對此,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副院長王緯虹表示,這其實是一個老問題。「家長對優秀教育資源的渴求可以理解,房產商利用家長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做推銷也可以說是經營之道。」王緯虹說,但家長也應該想到,即便通過學區房讓孩子上了好學校,能否有預期效果還很難說。
「娃娃學得如何,成長效果是多元因素決定的。再說現在學區房最多能解決孩子的基礎教育階段,甚至只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問題。」王緯虹說,家長們應該看長遠些,經過多年發展,基礎尤其是義務教育,基本已經均衡。「我個人認為,家長不一定非要選擇名校。」
「興趣班」到底是誰的興趣?
專家建議:孩子越大越應少上興趣班
在劇中,「虎媽」趙薇為兔妞制訂了一個文化、體育、藝術全面發展的學習計劃,「貓爸」佟大為則秉承快樂教育的法則不停為兔妞爭取童年的自由。為此,「貓爸」就帶著女兒借上興趣班之名,偷偷跑出去玩……現實生活中,趙薇也自曝給女兒報了不少的興趣班,「珠心算、鋼琴都有。」由此可見,興趣班絕對是當下中國孩子成長中的關鍵詞之一。
但在王緯虹看來,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更應先弄清「興趣班到底是看誰的興趣」。王緯虹說,所有的興趣班都只有孩子有興趣、願意上,才能學得好,有效果。「而現實中往往是家長的興趣替代了孩子的興趣。」
王緯虹說,即便孩子有興趣,也要適度適量。「度和量應由孩子的年齡、時間、精力、能力來決定。比如幼兒園、學前階段,我建議學一兩樣就行了,到了小學、中學更應該逐步減少。」
「虎媽貓爸」利於孩子教育?
專家建議:關鍵是思想必須統一
既然片名都叫《虎媽貓爸》,那佟大為飾演的「貓爸」肯定就是重慶人常說的「 耳朵」。對此,佟大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個角色其實很有智慧,後期表現會更加多元,「我覺得這個戲要給大家傳遞的觀念就是男人要學『貓爸』,尤其是夫妻相處,就沒必要兩個人都是老虎。其實貓也不是怕老虎,你要是惹了它,它真發脾氣,攻擊人還是很兇的」。
說到這裡時,王緯虹表示,在一個家庭中夫妻倆互補很重要,兩人都過於極端肯定不利。但「虎媽貓爸」也有一定隱患,「它容易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影響,會導致孩子在虎媽面前做一套,在貓爸面前做另一套,會形成雙面,甚至多面人格。」王緯虹建議,家長最好要統一教育思想、標準等,不要走極端。記者 裘晉奕 報導
(來源: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