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脈的群山中,生活中一種西藏野犬,它們常年遊蕩在高原荒漠中,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在中國,西藏野犬主要棲息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以及山南的荒野雪地上;在喜馬拉雅山南面的尼泊爾、不丹與印度,西藏野犬主要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腰。
這種野犬目前十分稀少,據專家估測,包括尼泊爾、印度與不丹在內,全球不超過1000隻。由於西藏野犬深居簡出,經常活動在高山荒漠,所以很難尋得其蹤跡。在中國,只有本地的門巴人以及西藏的獵人見過。
01不是藏獒勝藏獒,全身棕紅色,牙齒能咬碎骨頭
西藏野犬不是藏獒,屬於另外一種野犬。它寬肩細腰,耳郭渾圓,唇吻比一般的土狗稍微要短一些,嘴邊的鬍鬚呈淡紅色,前臼齒大而有力,用來磨碎動物骨頭,背部微微向上隆起,配上四隻優雅的長腿,看起來十分帥氣!
體型壯實威猛,體長75-120釐米,肩高40-65釐米,體重15-25公斤。體毛呈現淡棕紅色,比土狗的體色要偏紅一些,與澳洲野犬有點類似。
最有意思的就是它的尾巴,看起來有點粗短,只有土狗的1/2長,尾毛稀稀拉拉,但尾尖有一撮毛卻完好無損,蓬鬆如盛開的雪蓮花。
大家知道,土狗一般喜歡搖尾巴。它們搖尾巴是一種示好行為,表示它很喜歡你,願意與你親近,是一種十分友好的表現方式。但西藏野犬很少通過搖尾巴,來討好人,它的尾巴看似十分僵硬,就像一根棍子一樣。
02「犬後」統領整個野犬群,敢從狼嘴裡搶食
公犬一般獨居,在荒野四處流浪,偶爾也與別的公犬搭夥捕獵;母犬則群居,一般3-5隻母犬生活在一起,群裡還有4-7隻亞成年野犬以及幼崽,通常由一隻「犬後」統領整個野犬群。
任何動物只要一靠近它,「犬後」就會齜牙咧嘴地咆哮,如果沒有被嚇跑,「犬後」就會衝上前去撕咬,膽夠肥的。看來,做首領也不簡單,需要幾板斧。
西藏野犬的食譜很豐富,經常獨自捕食兔、鼠與高原鼠兔等小型哺乳動物,還會整群合作,來圍捕巖羊、山羊與羚羊等中型獵物,餓極了連野豬、犛牛也敢下手,甚至還敢從狼嘴裡奪食。
不愧為高原猛獸,西藏野犬極具野性,異常兇猛,敢隻身與狼搏殺,很少畏懼喜馬拉雅山上的猛禽猛獸。見到獨狼,西藏野犬毫不退讓,哪怕自己有生命危險,這點還真有點鬣狗的氣質。
03發情期公犬回歸狗群,「犬後」選一頭心儀的,其它的分配給母犬
西藏野犬生活在雪域高原,儘管環境十分惡劣,但是它們的繁殖力很強。七八月發情期一到,到處流浪的公野犬才開始回歸野犬群相聚。
這些公野犬一開始都圍著「犬後」轉,但是「犬後」任憑公犬們在它面前流口水,連看都懶得看它們一眼。有頭年輕一點的公野犬,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竟然撲了上去,想用武力來徵服「犬後」。這還了得,真是色膽包天!
儘管青年公野犬長得結實,但要想用武力來對付「犬後」,它真要好好掂量掂量一下自己。如果一對一對打,「犬後」還真打不過,但你要知道,「犬後」的背後是一群母野犬。
青年公野犬像頭不懂事的小熊,撲上去就去抱,「犬後」當然不肯就範,反過來就是一口,其它幾隻母野犬也撲了過來。青年公野犬的肩胛被咬開了血口,發出幾聲悽厲的嚎叫,只好夾著尾巴逃跑了。
其它的公野犬,只好聽從「犬後」的安排,向別的母野犬求偶。大約20多天後,所有公野犬都陸陸續續被「犬後」趕出野犬群,又開始過上流浪的日子。
04鑽出娘肚子就幹架,從來不講兄弟姐妹情誼
母犬懷孕後,它們的肚皮圓鼓鼓的,就像裡面裝著一個大西瓜,肚皮都拖到了地上,走起路來顯得很吃力。
這些小狗一鑽出娘肚子,胎毛還未完全瀝乾,眼睛還未完全睜開,它們見面就幹架,互相扭打起來,你撕我咬,鬧成一團。
當小狗之間就會發生窩裡鬥時,母犬就會去制止。但是總有一些調皮的小狗,背地裡總喜歡打架。這不,2隻小狗又打了起來。長得壯實一點的小公狗很快將一隻小母狗壓在身下,狠命撕咬。
小母狗拼命用腿去踢它,你越踢,小公狗就越咬,一會兒,小母狗的力氣幾乎耗盡,一動不動,等著挨打。這時,母野犬出現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叼起小公狗就走。
小狗們就在這樣的日子裡慢慢長大,2年左右,小公狗就會被趕出狗群。
05結語
你覺得西藏野犬打得過藏獒嗎?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圖片來源:Wildscreen、iNaturalist(圖片僅供參考)參考資料:科學之友雜誌、自然通訊、自然密碼、探索與發現、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