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卡顧名思義就是給「物」用的,而不是給手機用的,但也可以插到手機裡使用。
物聯卡是由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提供的4G/3G/2G流量卡,用來滿足智能硬體的聯網管理,以及集團公司的移動信息化應用需求。比如:共享單車、移動POS機、自動售賣機、智能電錶等等。
物聯卡僅面對企業用戶進行批量銷售,不面向個人用戶。物聯卡不能打電話、發簡訊,只專注於上網,所以說它是一張流量卡。
很早的時候有一批147開頭的11位的物聯卡是支持語音的,因此可以打電話,價格很便宜,所以被代理商偷偷賣給普通用戶。後來運營商就停發了11位的物聯卡,現在的物聯卡都是13位的,只能上網,不能語音,簡訊一般也是限制的。
物聯卡有兩種樣式:
插拔式(MP卡),和SIM卡外表一樣,物聯卡可以在極低或極高溫度環境下工作,要根據產品等級採用普通晶片和普通卡基材料,或採用能適應特殊環境要求的特殊晶片、特殊卡基材料(如:注塑、陶瓷等)。貼片式(MS卡),這種物聯卡是直接焊在設備的PCB板上,它尺寸較小(5MM*6MM),抗震動指標更高。
MS卡只能生產前裝,而MP卡前裝、後裝都可以。MS卡因體積小、抗震、耐高溫、壽命長經常用於車載前裝、智能電錶、智能停車、可穿戴設備上,而MP卡成本低、安裝方便應用更為廣泛。
物聯卡的應用範圍特別廣,所涉及的終端設備品類也很繁多,在選擇卡時一定要先明確設備通訊模塊採用的網絡制式,產品功能需要的通訊能力。
物聯卡資費
物聯卡時面向集團企業和相關專業領域使用的,個人用戶在營業廳是無法辦理。運營商的物聯卡資費可分為:全球統一資費標準、地方區域資費標準、集團客戶資費標準,其中集團客戶資費性價比往往是最高的。
由於物聯卡也可以用在手機終端,所以經常被卡商通過集團客戶渠道辦出來,在市面上出售給普通用戶。這種卡雖然沒有語言和簡訊功能,但流量資費比普通SIM卡便宜3~4倍。現在手機也普遍支持雙卡雙待,所以很多普通用戶一卡使用SIM卡正常通訊,另外一卡使用物聯卡便宜上網。
但並非所有的需求場景都是安裝流量計費的方式,比如NB-IOT場景應對的是小流量、低速率的場景。如果採用流量計費的收益就會變得很低,對運營商的網建投資回報造成壓力,於是就產生了按「連接數」方式計費。
由於個人用戶無法直接向運營商購買物聯卡,只能由公司批量購買。目前某寶、某音、某手上售賣的流量卡均為物聯網公司向運營商大批量購買流量構建流量池,然後自行定製了一些列個人用戶普遍使用的流量套餐(如:10元10G、25元40G、49元100G等),然後再批發給代理商,再由代理商賣給個人用戶。用戶購買了流量卡後,不能通過運營商或者其他渠道進行充值,只能通過物聯網公司的系統進行充值。
物聯卡本身很穩定,只是公司代理素質良莠不齊
針對個人使用的物聯卡都會有虛量,比如:100G的流量實際可用只有60G。目前市場上的流量卡虛量在20%~50%,虛多了沒人用,虛少了售賣公司賠本。
另外,某寶等電商平臺售賣的流量卡一張幾十至幾百元的價格是非常不地道的,可以說是暴力,這種卡一般也用不長,賣家基本就是白賺卡費。卡費的真實成本只有幾塊錢,想讓你長期使用的公司,並不會考卡費賺錢,而是靠每月充值的流量去賺錢。
物聯卡實名認證安全嗎?
物聯卡是以公司名義批量開出來的卡,也是以公司的名義進行實名認證。但也有部分公司是以自己的系統進行實名認證,要你在他們平臺拍身份證正、反面以及掃人臉,這種行為就比較危險了,畢竟現在網貸和售賣個人信息的很多。
由於物聯卡是公司名義實名認證,連續三個月都不充值流量,它會自動註銷。
物聯卡個人用戶到底能不能用
實際上普通個人用戶使用物聯卡是沒有任何保障的,雖然花的錢可能不多,但隨時可能因為流量異常會被運營商停卡,因為運營商明令禁止物聯卡用於手機使用。
另外,一些含有物聯卡的設備(售貨機、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千萬不要去拆機,把卡取出來插在手機上當無限流量,這是行不通的,因為這種機器一般都是包年的只有幾十M的小流量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