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1月5日訊(記者 張洋銀 圖/視頻 王珏 顧榮)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1月5日,長沙市氣溫陡降,戶外最低只有2度,行走在湘江邊,刺骨凜冽的寒風肆意呼嘯,路上行人稀少,位於開福區湘春路西入口處卻聚集了不少市民。
今日下午3點半,隨著挖掘機揚起的鐵臂,位於湘春路527號的長沙「最牛釘子房」應聲倒地,這棟「殘喘」近12年的危房,最終以350萬元的價格友好協商拆除。
搬家:「也沒有太多捨不得,該拆還得拆」
上午10點時許,三湘都市報記者來到湘江路湘春路口東北角,一棟三層半高的獨棟小樓安靜地臨街而立。儘管已經破舊不堪,還是能一眼看出,上面一層半是在原有的二層樓上加蓋的,形成不規則形狀,一樓則是相對規整的4個門面。房屋牆體、窗戶、屋頂均已破損、脫落,交錯的電線如蛛網一般雜亂無章,圍牆西面一個「徵」字赫然醒目。
釘子房前門一處門面上依稀識別出輪胎修理等字樣,街對面一家自行車商鋪老闆告訴記者,和宋家人是老相識,以前還可以稱作是同行競爭關係。
一輛搬家公司的貨車停靠在路旁,一件件家具被搬運上車,整齊地碼放在一起。
「這個空調還能用,電機也是好的,都搬上去吧。」一名頭戴白色帽子,戴著口罩的女子正在指揮著,聲音不大,略顯低沉。街坊鄰居告訴記者,她就是戶主之一。
「也沒有太多捨不得,這個老房子現在也不能住人了,該拆還得拆......」面對記者的詢問,宋女士頓了頓,淡然地回答了一句。話音未落,她抬頭看了一眼破舊的房子,似乎在找尋某些回憶,口罩和帽簷的遮擋下,一雙眼睛裡沒有太多情緒。她告訴記者,此前都是兩位哥哥輪流居住在此,如今已與街道談妥徵收補償標準,「下午2點之前要搬完,準備拆遷。」
宋女士轉身回到房屋一樓,指揮搬家公司工作人員將一些舊家電、家什進行整理搬運。指著一堆沾滿鏽跡的鐵塊材料說,「以前我們家就是做四輪車生意,搞修理的。」記者注意到,宋家老房子內物件繁雜,其中不乏電動車、單車、四輪車等,短短半小時,一些大件物品已經載滿了貨車尾箱。
「拖了兩車了,中午吃個盒飯還要接著搬。莫看房子破舊,東西還真不少。」中午12點20分,搬家公司員工李師傅擦擦頭上的汗,從口袋掏出一隻香菸,點燃後用力吸了一口。
拆除:固守12年,「最牛釘子房」倒地
下午2點半左右,現場工作人員對房屋外圍進行敲打拆除。城管、公安、街道辦事處等政府工作人員在現場維持秩序,拉起了警戒線,疏導交通,保障拆遷工作穩步平順進行。
3點30分,挖掘機啟動工作,強有力的鐵臂一揮,以摧枯拉朽之力迅速將房屋北端推翻在地,「轟隆」一聲,瓦碎磚裂,塵土飛揚。一臺環衛灑水車架起水槍,對準拆遷點噴水除塵,在灰塵、水汽的籠罩下,原本灰濛濛的天顯得更加暗起來。
記者搜尋多時,並未發現戶主宋家人身影。現場,不少圍觀市民們掏出手機攝影攝像,行駛至路口的車輛也紛紛減速。不少駕駛員甚至搖下車窗觀望,直到現場工作人員上前示意提醒才加速駛離,車輛鳴笛聲不時響起。
「聽說長沙最牛釘子戶要拆,我從南門口趕過來的,畢竟在長沙還是蠻有名的。10幾年了,最後還是拆了。」一手舉著手機錄視頻,一手抓緊領口避免冷風往衣服裡鑽,市民餘先生表示,「確實有些影響城市形象,跟周邊環境也格格不入。」
拆完北牆,挖掘機順勢而上,對房屋西南部門進行拆除。在挖掘機轉移位置時,不慎觸碰到環衛灑水車噴頭,水花四濺,圍觀市民紛紛躲閃,退出好幾米遠。
3點55分,鏟鬥從釘子樓西邊頂部開始敲,整棟樓開始左右搖晃,鏟鬥再試探性地刨了幾下,西邊樓也搖搖欲墜。
經過一個半小時拆除工作,下午5點整,小樓被完全拆除,夷為一片廢墟。
變遷:從臨街旺鋪到「最牛釘子房」
西臨湘江、南靠湘春路入口,湘春路527號這幢三層半高的臨街獨棟,建成於1989年,產權面積93.59平方米,因後續陸續進行改擴建,實際面積為176.75平方米。產權登記性質為住宅,產權登記所有人為張友珍(已故)。2009年,湘春路被納入長沙市6個重點棚改項目之一,周邊一些老舊建築紛紛籤約拆除,張友珍6個子女因對拆遷價格存在異議,一直未籤訂拆遷協議,其子宋當朝、宋穩朝輪流居住在老樓內。
2012年5月,本報記者曾採訪對話宋穩朝,為何固守釘子樓多年。
「以法維權、理性維權。」是宋穩朝的解釋。佔地面積並不大的這棟臨江樓是他們的祖屋,上世紀80年代進行了改造,歸所有兄弟姐妹所有。在他的認知裡,自己與家人不是不通情達理,但拆遷的前提應該是「不降低原有的生活水平」。2011年8月,釘子樓曾被申請司法強拆,當時他也請了委託人準備應訴。對此,宋穩朝的評價是,「我們雙方並不是對立的,大家都在理性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宋穩朝說,誰輸誰贏沒有意義,主要是以「協商、談判」為大方向,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在法律的範圍內達成協議。
長沙湘江風光帶剛修好不久時,宋穩朝就利用「家在湘江邊」的優勢,跟兄弟姐妹商量決定出租四輪車,「年輕人談戀愛,騎著四輪車在風光帶上看風景,好韻味的。」那時候的宋穩朝想像不到,祖屋,臨街旺鋪會變成後來的長沙「最牛釘子房」。
又是8、9年時間過去了,這棟「殘喘」近12年的危房,最終以350萬元的價格友好協商拆除,記者卻並未在人群中見到當年健談的宋穩朝。
「該拆就拆吧,無所謂舍不捨得。」宋女士在與記者不多的交流中,一直保持著冷靜與平淡。她告訴記者,自己出生在四代電工世家,幾個哥哥都做過電工,搞過修理,經營過QQ四輪車出租……說起哥哥宋穩朝,她說道:哥哥出租的QQ四輪車曾經是長沙市最多的,他策劃的「四輪車婚禮」曾經是長沙市最有特色的。當問及對於補償價格是否滿意,家人近況如何時,宋女士笑了笑沒有開口,在一旁跟隨的街道工作人員催促聲中轉身離開。
記者從街道辦工作人員口中得知,宋家6子女中已有一人離世,而此處房屋因存較大安全隱患,也長期未有人居住。
街道:徵收後該地段將成為綠化用地
「近段時間,街道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與宋氏兄弟協商,始終堅持一個政策用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最終於今日凌晨達成協議。」開福區湘雅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黃長科介紹,該棟釘子房嚴重影響市容市貌,有損區域經濟發展,經過多方努力,在今日凌晨終於做通戶主工作,同意和平拆遷。他表示,徵收後該地段將用於綠化用地。
「當年因為對拆遷補償面積有爭議,價格一直沒談攏,現在錢雖然多了,但是他們並不賺。」拆遷現場一名工作人員透露,2009年時周圍樓盤房價才5000元左右每平方米,徵遷補償已接近200萬元。如今,周邊樓盤價格已翻了幾番,達到15000元以上每平方米,而實際徵收補償款並沒有按此比例相應增多。
「還是做了很明智的選擇,政府已經申請司法強拆,並得到批准。戶主若不及時搬離,可採取強制執行。」該工作人員透露。
網友聲音:
「一晃十年了,守在這個老房子裡面真的不值啊,釘子戶也熬不住了。」網友曾曾表示。
「堅持了十年,想要的基本沒得到,而物價在這十年間飛漲,不知該如何評說。」網友蟈蟈小嬋表示。
「兩兄弟輪著在停水停電、樓梯都截斷的老房裡值守,從五十歲熬到六十歲。究竟是賺了,還是止損。」網友DQ表示。
「如果不是沒辦法,不妥協,誰願意做釘子戶呢?都不容易,相互理解吧。祝願一家人以後的生活更好!」網友靈霄表示。
[責編:吳岱霞]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