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沙,已是上午十點,杭州彌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彌友科技」,正式註冊時間為2017年11月6日)還沒有開門。周邊的商戶說,可能要再遲一點才會有人來。
門外指引牌上顯示的是「VIPETA寵物醫保線下服務點」,這裡也是彌友科技公司註冊的地址。
站在門前往裡看,這似乎是一間非常普通的工作室,很簡單的對立兩座就是所有的工位。不過記者數了數,室內有五隻貓籠特別顯眼,其中一隻籠子裡還有兩隻豹貓在徘徊。
網絡公司裡為何有寵物出沒?11月22日當天,錢報記者就是來找該公司(彌友科技)旗下一個叫「寵領館」的機構。
因為有讀者向錢江晚報報料:11月15日、16日,寵領館在杭州湖濱銀泰搞了個「寵領館·領養日」的活動,說是「領養」,其實也收錢。報料人認為該機構以收養、領養為幌子,搞的卻是買賣貓狗的事實。杭州iTA動保團隊甚至在11月16日通過微博,將其中一個「有償領養」的經歷公開發布。
那麼事實真相究竟如何?
公司負責人杜威威承認收取費用的事實,但他否認通過他們領養的4000多隻貓狗是為了盈利。「我們不是公益組織,但我們在做公益的事。」
延伸而來的幾個問題讓人疑惑:最近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從杜威威以及「寵領館」平臺流出的4000隻貓狗是哪裡來的?收取的費用到底去了哪裡?作為一家網絡科技公司舉行較大規模的領養活動是否涉嫌超範圍經營?
從朋友圈裡「領養」了一條柴犬,回家6天被診斷為「犬瘟」
「看到那條信息我就動心了。」早在「寵領館」平臺上線之前,深圳李女士就在杜威威處有過不算愉快的領養經歷,「今年十月,我也是通過朋友介紹加了杜威威的微信,從他的朋友圈裡看到有關領養柴犬的信息,就想給家裡的狗狗找個伴——家裡的狗狗是一條串串(串串是指雜交品種狗或品種特性不明顯的狗,不是某個具體的犬種)。」
李女士聯繫了杜威威,她辦好一切領養手續,並讓杭州本地朋友代辦。10月19日,在支付三千多元「押金、捐贈費、疫苗費」後,收養的小柴犬通過航空託運達到深圳。
但高興勁沒過,李女士的煩惱就來了。她說第一天小柴犬就出現流鼻涕、打噴嚏、拉稀情況,體內外均發現寄生蟲。「我以為是不太適應新環境。」李女士說,到了第六天,醫生診斷小柴犬為「犬瘟」——很不巧,家裡的串串也被傳染。
12天後小柴犬死去。
「收取押金可以,但被領養的狗狗有傳染病,領得越多傳播越廣。」李女士說,後來杜威威委託另外的工作人員退還了收養時繳納的費用,還賠償了串串的治療費。
但她還是有些疑慮:這些帶著病的貓貓狗狗是從哪裡來的?收取的捐贈費標準和去向是什麼樣的?
和李女士一樣,杭州的夏女士也有過類似的領養經歷。
她在今年7月份從杜威威處領養了一隻藍白英短:她在「領養點」(一家寵物店)挑選的,交了繳納押金、晶片費、疫苗費等共計約1200元。隨後的情況也有些不妙——和她一道領養的還有她兩個同事,三隻貓都發現了貓蘚和耳蟎,其中一隻在領養的第五天被確診為貓瘟死去。「我同事沒有得到補償,押金也被『沒收』了。」
兩起收養有一個相通點:寵物在領養後均被發現患有疾病,而這種疾病會在同類間感染傳播,甚至有的會在人畜間傳播。事主都懷疑,很可能在被領養前就患上了。
「不能再廣發領養消息了,否則可能會有更多貓貓狗狗被傳染。」兩個領養人雖然素未謀面,但在這一點上卻給出了同樣的擔憂。
不到半年,送出4000隻寵物,這些寵物哪兒來的
被領養的寵物出現問題,同時還以平臺名義在銀泰做線下活動,這件事引起小動物愛心組織——「杭州iTA動保團隊」的關注。
該機構相關負責人的疑慮是:大量的人免費或者低價領養了數量龐大的貓狗,這些寵物到底從哪裡來?收取的費用到底去了哪裡?是不是有更多的貓狗因領養而患上瘟病?「寵領館」這個機構的身份到底是什麼?
11月17日,杜威威通過微博威威-寵物美容工作室對事件做出回應,主要內容有三點:
寵領館是一個由他和朋友成立的平臺;
這個平臺專做品種貓狗的救助和領養;
4個多月的時間裡已經送出近千隻貓狗(同時期杜威威在微信朋友圈發布的信息是,截止10月29日,被領養貓狗達3784隻)。
到底哪個數據是真實的?領養人的質疑是否合理?11月22日12點左右,錢報記者在「彌友科技」的註冊地見到了杜威威。
據物業工作人員講,有個男生在這裡負責相關事宜,記者一開始見到的就是負責後期回訪工作的陳先生。
不大一會,另一個帶著黑色的帽子和黑框眼鏡,蓄著一圈鬍子,穿著深色休閒裝的男生出現,他就是杜威威,領養活動的發起人。
「領養活動是一開始是我自己在朋友圈發起的,『寵領館·領養日』是公司成立以來第一次線下活動。而『寵領館』是我和幾個朋友一起搞的一個救助、領養寵物的線上平臺,目前該平臺有7個人,運營尚不到2個月。」
杜威威說,6月28日至今,他們已經送出去貓狗超過四千隻。
說到所有人最關心的四千多隻貓貓狗狗的來源,杜威威表示對於每一隻寵物的來源和被領養情況,他們都會做詳細的備案,由於這些是公司內部資料,並且涉及到領養人的個人隱私,不是很方便對外界公布。目前這些資料都還是紙質文件,工作人員在做相關的數據整理中,隨著平臺上線,到時候可以在線查詢相關信息。
「寵物的來源,有救助而來的,犬舍貓舍過來的,也有寵物店倒閉後沒處去的,當然也包括朋友家生育的。」他說地域上沒有側重,全國各地都有。
關於領養的費用,杜威威也給出了相應的解釋,「我們分為有償領養和無償領養,主要是根據貓貓狗狗不同的品種收取的,一般品種不是很好的都是免費領養。」
他強調說,任何一種形式的領養都不是強制的,有償領養會收取一定的「捐贈費」,但這筆錢會是給寵物的原主人,「具體金額按照原主人要求收取,一般領養柴犬、柯基、法鬥會收取五百到一千五不等的捐贈費。」
而收取押金則主要是為了監督領養人給貓狗做絕育,避免再次繁育和更多的流浪貓狗產生。
「『寵領館』目前已暫停領養,恢復的日期不確定。」杜威威告訴記者,因為受到前幾天的輿論影響,他的手機一直關機,「只能關機,一開機就會『炸』。」
杜威威覺得自己的想法已經被人誤解,「我們是一個領養平臺,不是公益組織,只是在做公益的事。」
▲圖為杜威威出示的未被領養寵物的健康證、免疫證
市場監管部門表態:正在持續關注,若發現與登記經營項目不符將進行處理
雙方各執一詞,問號似乎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還有兩個問題值得探究:「彌友科技」到底是一家什麼性質的公司,它有沒有運營寵物的資質?低價領養寵物是否靠譜?
「杭州彌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確是一家已經註冊的合法公司,其主營業務是網絡類服務。」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發區分局綜合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類公司是不能進行寵物類買賣的;如果通過公司要經常舉辦類似「寵領館·領養日」這樣的活動進行推銷,也要經過報批,否則也不被允許。
她說,每個公司都有相應的經營項目,每一個經營活動也必須在規定的範圍內經營。「在調查取證之前,我們無法確定這家公司就是在經營寵物,如果發現實際經營行為和登記的經營項目不符,我們會進行處理。」她說市場監管部門會持續關注該類情況。「目前分局12315中心還沒有接到類似投訴,一旦有人投訴,我們會即刻介入調查。」
領養or買賣,是否變相經營該如何認定?
單從寵物領養角度,一兩千元就能領養到柴犬又靠不靠譜呢?
吳先生經營寵物多年,他給出四個字:「異想天開」。「以柴犬為例,市面上一般價格起步就是1.2萬元,想花幾百元就領養純種貓狗是不可能的。」
從事動物保護的陳女士說,「寵領館」的有償領養的行為涉及收費,那麼就很難區分到底是領養還是變相買賣,貓狗是否在「出手」前就已經感染疾病也一時難以查清。「如果領養是有償的,那麼貓舍狗舍繁殖的動物就有了銷路,可能會出現無序繁殖,甚至會導致更多的流浪貓狗出現,寵物行業的監管將異常艱難。」她認為不要貪圖小便宜,自覺抵制「有償領養」。
是領養?還是買賣?領養後出現的糾紛問題,又該如何處理?記者採訪了浙江豐國律師事務所的陳松濤主任。
陳主任說,是否屬於變相經營活動,主要是看領養平臺收取費用的資金流向。而作為領養平臺,關愛動物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有義務做好動物的防疫工作,保證送出去的動物是健康的,不過目前法律上對於這方面的規定不是很明確。
另外,「寵領館·領養日」活動的部分協辦單位也接受了錢報記者的採訪。其中一家寵物醫院負責人顧先生就對自己公司為什麼會出現在「協辦單位」名錄覺得很奇怪。「我和杜威威本人是認識的,和他們團隊不熟悉。」
寵物領養誰在管?誰能管?
在採訪過程中,錢報記者發現,似乎從寵物出生到領養歸屬乃至後續管理,似乎都處於薄弱的管理狀態之中。
這些活躍在網絡上的領養平臺,究竟誰來監管,需要怎樣的審批手續?這些貓貓狗狗如何保證其健康安全?這些可供領養的寵物來源,又如何監控?
記者隨後聯繫了杭州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
對方告訴記者,城管委負責的僅限對犬類的管理。目前杭州市民辦理養狗許可證,可以在各城區犬類行政審批辦事窗口完成。
而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門作為犬類管理的主管部門,主要負責的是對各行政審批辦事「窗口」的管理、對《養犬許可證》年度集中註冊驗審、犬只防疫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等工作。
對於日常狗類(流浪狗)的管理,一般來說,是由屬地執法部門主管的。
至於類似領養平臺的貓貓狗狗,目前還沒有特定的單位在進行管理。
記者採訪了浙江省小動物保護協會會長朱水林,他告訴記者,現在社會上有很多類似的社會組織和小團體,打著「動物保護」的旗號,說是領養,但是直接或者變相收取費用,就與公益領養的「無償領養,為了幫助流浪的小動物更好的回歸家庭」的宗旨背道而馳了。
對於四個月時間領養出去四千多隻貓貓狗狗,朱會長表示不可思議:「全國沒有一個組織有這麼大的本事。」
朱會長也告訴記者,平時也有人因為參與領養和救助等所謂的公益活動,被騙走錢財前來尋求幫助的,但是面對這些「亂象」,「因為我們也不是執法單位,對這些組織也不好評述。只能勸誡市民在獻愛心的時候儘可能的找正規的組織,再就是不要貪圖小便宜,輕信低價領養品種貓狗。」
犬類協會的工作人員湯先生說,目前對於類似領養平臺的管理是處於「真空狀態」,雖然說「狗證辦理找城管負責;狂犬疫苗找防疫;烈性犬只的審批歸公安;涉及活體動物的買賣則由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其實前後道的銜接並不完善,這個行業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