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華科電鍍園區廢水集中處理二期「綠島」試點項目—廢水處理物化系統空中全景(受訪者供圖)
廢水處理系統管廊橋架
炒飯、奶茶、炸雞……在鎮江市京口區象山街道東風步行街,100多家小吃店一字排開,小吃店人氣很旺,但環境整潔有序,這裡已是當地新晉網紅打卡點。讓東風步行街如此興旺又保持環境整潔的,離不開江蘇在全國的一項重大環保創新——「綠島」政策。
「東風步行街毗鄰江蘇大學,原來的小吃攤煙燻火燎,汙水橫流,街道曾想一關了之。但考慮涉及數百人就業,街道巧借『綠島』東風,獲得『環保貸』支持,統一鋪設油煙淨化管道,汙水統一接管,小吃街再也不是『蓬頭垢面』。」鎮江振華物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華介紹,原來的小攤主們全部入駐新打造的步行街,既保住了就業,又守住了環保底線。
疫情暴發以來,不少中小企業、個體經營戶生存艱難,面臨「治汙要賠、不治要停」的兩難。今年以來,江蘇按照「集約建設,共享治汙」的理念,啟動「綠島」建設試點,建設可供多個市場主體共享的環保基礎設施,實現汙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破解中小企業治汙與發展難題。
破解「治汙要賠、
不治要停」困境
在獐獅社區汙水處理項目建設現場,寶應縣望直港鎮環保助理谷全喜滿臉喜悅。「從2017年開始,望直港鎮對排放不達標企業停產整治。此前企業產生的汙水都是各家自行處理,很難達標,一些沒有處理能力的小企業只能關停。而今,佔地4000平方米的預處理池即將投用,獐獅社區將實現企業廢水全部達標排放。」
獐獅社區5公裡範圍內有33家從事蓮藕加工的企業。「多虧政府建了統一的汙水處理項目,我們再不用擔心廢水處理了。」藍寶石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庭柱說。
讓蓮藕產業煥發生機的汙水處理項目,正是我省「綠島」試點項目。「綠島」項目主要是集約建設公共治汙設施,讓同類的工業、農業、服務業企業來共用,分為工業、農業、服務業三類,解決了中小企業環保難題。
「如果單獨建設和運維汙染處理設施的話,成本很高,企業承擔不了。可如果汙染物排放不達標,生態環境部門管控又不允許,怎麼找到一個雙贏的點呢?『綠島』政策集約建設治汙設施,將治理成本分攤下來,讓治汙成本大大降低。」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曾向記者透露推出「綠島」政策的初衷。
江蘇「綠島」建設第一年,已取得明顯成效:推進了106個「綠島」項目建設,總投資約82.87億元,建成後將實現汙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穩定達標排放,惠及3萬多家中小企業。
江蘇是農業大省,畜禽糞便處理一直是小規模養殖場的難題,因為環保不過關,有些企業被關停。而農業「綠島」項目,讓難題迎刃而解。
常州市天綠生態有機肥有限公司,可以處理常州武進區四個鄉鎮的種養業廢棄物,年產生態有機肥料5萬噸。「我們就是為這四個鄉鎮的種養業廢棄物『兜底』的!」常州市天綠生態有機肥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慶華說,「雖然項目一年只能賺個兩三百萬元,經濟收益不算高,但社會效益非常大:既守護了環境,又讓其它企業能安心搞生產。」
「我們採用先進的分子膜靜態發酵技術處理畜禽糞便,車間是負壓的,基本沒氣味。」在泰州市春光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春光一邊說,一邊打開車間大門,正在發酵的豬糞、雞糞堆成一個個小土丘。「公司一年可處理30萬噸畜禽糞便,『幹』掉整個興化市三分之一的量,生產有機肥15萬噸,產值達到5000萬元。接下來,準備在政府支持下打造鮮花產業園,利用有機肥,種植中藥材,形成循環產業。」
專業化治汙,
讓企業沒有後顧之憂
「『綠島』項目讓中小企業獲得專業化環保治理服務,騰出更多精力聚焦主業謀發展。」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說。
睢寧沙集鎮擁有家具企業1000多家,其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今年10月,設備總投資1200萬元的南沙噴塗中心投用,4條生產線一天可以噴塗超1000件家具,服務周邊約150家小企業。
「噴塗中心是共享模式,家具企業把產品放到這裡,噴塗中心按照客戶要求補土、打磨、噴塗,最後再打包送給他們。」南沙噴塗中心總經理吳峰說,以前小企業多是露天噴塗,汙染空氣,現在噴塗中心每條生產線都配備了廢氣處理設備,全部達標排放。「採用專業化噴塗,家具企業成本也降低了,以噴塗一個表面積約10平方米的上下鋪子母床為例,我們費用是100元,而企業自己噴,至少需要110元。政府對這種專業化治汙的新探索非常支持,廠房由鎮政府投資建設,以成本價租給我們。」
「專業化的環保治理服務,降低了環境風險,也助力了精準監管。」睢寧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以沙集噴塗為例,以前,我們檢查企業要跑斷腿,而現在,我們只要對噴塗中心重點監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06個「綠島」項目中,像南沙噴塗中心這樣的工業「綠島」項目佔了大頭,有80個,其中,園區汙水集中處理、危廢集中收集貯存、噴塗中心等是重點。
近年來,電鍍行業不斷升級,汙水中新增了很多難以處理的汙染物因子,以前的汙染處理方式已經過時,汙水處置成為讓中小企業頭疼的問題。
鎮江華科電鍍園區聚集了45家電鍍企業。為了適應新形勢,園區管理方在政府支持下,投資近5000萬元統一建設廢水集中處理二期「綠島」試點項目,目前項目已試運營。
鎮江金石電鍍有限公司是華科電鍍園區中的一家。「前幾年環保整治讓我們倍感壓力,生怕被『一刀切』,但如果單家企業投資幾百萬元改造廢水處理設施,企業承擔不起又要賠錢。」總經理朱海鑫說,在鎮江環保部門支持下,「綠島」項目獲得了2000萬元的「環保貸」授信,新建項目在汙染物排放標準上高於目前國家規定,即便未來環保提標,也不用擔心,「心裡的一塊石頭放下了,現在企業準備引進高精尖技術,開拓高端市場。」
採訪中,不少業內專家認為,推進「綠島」試點,既是幫助中小企業大幅降低汙染治理成本、更好生存發展的有效之策,還是推動經濟發展、保障民生就業、改善環境質量、實現多重目標動態平衡的多贏之道。
環保新探索,
還須建立健全政策標準
據初步估算,第一批106個「綠島」項目建設將大幅減少企業環保投資成本,提高中小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能力2042噸/年,削減化學需氧量13230噸/年、氨氮1466噸/年、總磷353噸/年、顆粒物3399噸/年、揮發性有機物2511噸/年,具有顯著的環境、經濟效益。
雖然成效明顯,但「綠島」是一個新生事物,推進過程中最大難題是釐清排汙責任。按照環保法,單個企業須做到達標排放,「綠島」項目投用後,突破了單個企業達標排放、依證排汙的政策約束,不少企業將汙染物集中排給了「綠島」,如果「綠島」出現超標排放,怎麼辦?
對此,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處長戴明忠表示,下一步江蘇將探索「綠島排汙許可證 合同」管理模式,確認職責邊界和治汙義務。同時,也將加大對「綠島」項目的監管,每個「綠島」項目將設置一個公示牌,公示牌上附「綠島」排汙情況二維碼,隨時接受監督。
採訪中記者發現,目前我省多個設區市「綠島」建設試點推進力度較大,但一些地方在「綠島」項目推進上也存在觀望態度,認為有資金補助才幹;還有一些項目雖符合「綠島」理念,但建設標準不高,難以形成示範效應。
戴明忠介紹,接下來,除了實施「環保貸」等綠色金融支持措施,我省還將探索「綠島」項目減排指標直接應用於支持區域重大項目建設的措施,無疑將大大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新基建的本質是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綠島』項目共建共享治汙設施,本質上是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新基建』。」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朱新華建議,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標準,完善監督考核執法措施,保障項目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運行。(許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