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這顆蔚藍的星球之上,感悟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我們登上珠穆朗瑪峰,觸碰高空的雲彩,我們潛入馬裡亞納海溝,傾聽深海的呼嘯。從非洲的廣闊草原,到南美洲幽深的熱帶雨林;從北冰洋的壯闊冰上,到南極洲的冰雪高原。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生活著無數的生靈。它們都遵循著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在動物的世界中,弱肉強食。那些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往往十分的兇猛,比如被稱為「萬獸之王」的老虎和被稱為「草原之王」的獅子,它們往往擁有自己的領地,在各自的領地範圍內,捕殺獵物。
除了兇猛之外,大自然中也存在許多可愛的動物,比如大熊貓。這種生物靠著憨厚的外表以及溫順的性格,「圈粉無數」。如今在網絡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許多有關大熊貓的可愛視頻,甚至有網友表示:這貨是知道自己是「國寶」吧。所以在人們的眼中,大熊貓都給人一種弱小可愛的印象,那麼既然如此,為何兇猛的老虎獅子等動物卻不吃大熊貓呢?知道熊貓在上古時期叫什麼,你就豁然開朗了。
如今隨著人類的影響,適合大熊貓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少,導致數量銳減。如今的大熊貓的棲息地,都分布在中國的四川、陝西、甘肅等地的海拔在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裡,並且要擁有豐富的水源以及合適的地形。作為保護動物,在基地裡圈養的大熊貓擁有專人的看護,即使是在野外,也會設立自然保護區,因此很少有動物能夠威脅到它們的生存。而事實上,大熊貓也具有食肉動物吃肉的潛力,它們擁有鋒利的牙齒,驚人的咬合力。只是因為缺少食肉的機會,同時少量的肉食並不在足以維持身體所需要的能量,但是野生的大熊貓卻依然偶爾吃一點肉食。
除此之外,在上古時期,大熊貓還擁有另一個名字,與它們如今的習性和形象大不相同——「食鐵獸」。根據晉朝的《爾雅·釋獸》中所記載:「(大熊貓)似熊,小頭,痺腳,黑白駁,能舔舐銅鐵及竹骨。」因此許多的專家學者認為,在很久之前的上古時期,熊貓喜歡吃鐵。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大熊貓成員——始熊貓出現的在至今約800萬年的中新世晚期。因此,大熊貓可以稱得上是「活化石「了。
在中國的古代,也有許多關於大熊貓的文獻記載,描述了關於大熊貓的習性。就有文獻中明確指出,熊貓除了喜歡吃竹子之外,有時還會吃一些銅鐵製品。甚至在中國古代的神話中,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蚩尤就是騎著神獸熊貓去打仗的。雖然關於這些神話故事沒有真實的史料記載,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熊貓的非凡之處。
即使到了如今,也發生過熊貓吃鐵的事件。1981年,在四川的一個大熊貓飼養基地中,一個名為「莉莉「的大熊貓,就在飼養員不注意的情況之下,不小心把一個鐵盆吃進了肚子裡。飼養員發現之後十分的擔心,畢竟大熊貓可是國寶,如果有了什麼損傷,自己可是要付出責任的。好在有驚無險的是,在過了幾天之後,飼養員在莉莉的糞便當中,發現了尚未消化的鐵塊碎片。連飼養人員也沒有想到,看起來憨厚可愛的大熊貓,竟然如此「兇殘」,竟然直接將鐵盆吃了下去,而且還安然無恙。
由此看來,大熊貓不僅有著龐大的體格,同時也有著驚人的咬合力,不僅能咬斷翠綠的竹子,還能夠將鐵銅製品都咬碎。因此,即使是兇猛如老虎獅子這樣的猛獸,也不一定能夠在與它們的打鬥過程中佔據上風,更別說捕食了。即使如今在受到保護的情況下,熊貓和老虎獅子很難相遇,但是「食鐵獸」這個名號也不是白叫的。對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