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杭州要加入這個「俱樂部」,目前會員是紐約倫敦東京……

2020-12-03 騰訊網

提到國際化大都市圈,你會想到哪些?紐約、東京、倫敦、巴黎……

杭州正計劃用15年的時間將名字寫在這份名單上。

在日前舉行的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長聯席會議上,審議通過了杭州都市圈新一輪發展規劃大綱,並明確提出一個長遠目標——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圈。

如此雄心,底氣何在?

畫紙

此次聯席會議上,最受關注的當屬安徽宣城申請加入杭州都市圈。湧金君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聚焦。

這意味著,宣城最早於明年,就將成為杭州都市圈第七位成員。

這已是杭州都市圈第二次謀求「擴圈」。2018年,衢州、黃山加入杭州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正式進入「跨省」時代。

同年發布的《杭州都市圈新一輪規劃前期思路研究》也提到:安徽省宣城市,江西省上饒市、景德鎮市是新一輪規劃的「西進」區域。

都市圈夠不夠「大」,是衡量其實力的重要指標。杭州都市圈頻繁謀求擴圈,正是為打造國際化都市圈做的空間鋪墊。

實際上,「擴圈」已是大勢所趨。

今年6月5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公布的《廣東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明確提出,推動廣州都市圈(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清遠、雲浮和韶關)、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

「當下,中國很多都市圈都在謀求擴圈,在更大的範圍中布局,這是都市圈發展的底子。」杭州都市圈合作發展協調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不在範圍上提前謀劃,未來很可能面臨「畫筆沾足了墨水,卻無地揮毫」的尷尬境地。

未來,以宣城為跳板,杭州都市圈可以沿著皖江城市帶西進,在產業轉移上打開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安徽乃至江西其他城市,都可以在一體化的大潮流中,與杭州都市圈發生不同領域、不同程度的「化學反應」。

雙輪

更大的空間,需要更強的動力。

在聯席會議上,杭州都市圈明確提出打造國際化大都市區的「雙輪」——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亞太國際門戶重要樞紐。

創新和交通,是杭州都市圈最看重的「硬核」競爭力。

打造全球影響力創新策源地,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無疑是關鍵。

連接浙江大學、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小鎮、青山湖科技城,這條總長38公裡的走廊,像一隻展翅的蝴蝶,聚集著越來越多的世界級科創能量。

這股科創能量正在釋放,輻射整個杭州都市圈。

上個月,在首屆中國 安吉綠色發展青年博士論壇,當地政府成功籤約了杭州人才飛地項目。這是安吉在杭州的首個飛地,能夠有效接軌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

即便是杭州都市圈「新軍」衢州,也與城西科創大走廊「無縫對接」。位於杭州未來科技城內的衢州海創園不僅加速了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更是為衢州和大走廊的發展拓展出更廣闊的空間。

「衢州的探索實踐值得借鑑學習。」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認為,城西科創大走廊應該定位為整個杭州都市圈的創新總部,吸收整個都市圈的創新要素與主體,同時在都市圈多地配置若干個創新項目生產基地,形成圈內的分工合作。

交通建設的目標更為具體——打造杭州都市圈緊密層1小時通勤圈,杭州至五地市1小時商務圈,各地市範圍內1小時生活圈。

11月18日上午,一列外觀淺藍的嶄新列車緩緩駛出杭海城際鐵路鹽官車輛基地,杭海城際鐵路首次完成了區段接觸網「熱滑」試驗。

這是繼10月杭海城鐵實現「電通」之後,列車首次真正跑起來的「熱身」。

僅僅是一次「熱身」,為何會引來如此多關注?答案就在杭海城際鐵路身上,這條鐵路正是海寧融杭的主動脈。

見微知著。隨著杭黃高鐵、商合杭高鐵相繼貫通,杭衢鐵路高鐵加速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已成雛形。

連接是發展的前提,這也是都市圈之所以稱之為「圈」的核心要義。

在「十四五」時期,杭州都市圈將加快建設輻射全國、連接長三角各節點的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加快形成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的軌道交通體系。

節點

都市圈建設反映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趨勢。其一,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其二,都市圈內各城市的協調發展。

國際化都市圈,除了實力強勁的「一核」,「多極」必不可少。

譬如,東京都市圈的新宿、澀谷、臺東等周邊地區充分利用好自身優勢,在承接製造產業溢出的同時,發展配套的商業服務、科研服務等服務產業,既帶動了東京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推動了整個首都圈的產業生態體系的建立。

紐約都市圈範圍內的波士頓、巴爾的摩、費城等城市,隨便拉一個出來,便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城市。

孤立來看,費城的重工業,波士頓的高科技產業,巴爾的摩的冶煉工業,每座城市的主導產業都是單一的。但放眼整個都市圈,多樣化、綜合性的整體功能,遠遠大於單個城市功能的簡單疊加。

逐漸崛起的節點城市,正是杭州都市圈展望國際化大都市圈的重要資本。

「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和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雙重加持下,杭州都市圈內的各城市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杭州都市圈合作發展協調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方面,杭州都市圈位於長三角核心腹地,能夠盡享一體化發展紅利;

另一方面,在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一大批內陸樞紐城市會加速發展,杭州都市圈的「西進」恰恰接牢了這條發展線。

今年,湖州和宣城的發展是對前者的最好詮釋。

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和滬蘇湖鐵路正式開工,讓湖州成為長三角最大的「黑馬」,而實際上,交通之外,湖州正謀求全方位的高質量發展——

投入1000億元資金,以長三角最優的政策支持,全力打造低成本創業之城;組建長三角地區首家人才集團,開全省人才工作市場化運營的先河;南太湖新區中項目加速落地……

作為商合杭高鐵貫通的最大贏家,宣城受到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三重輻射,堪稱「十四五」發展「天胡」起手。

衢州則印證了後者。其順應新發展格局,在今年8月的市委七屆八次全會上,堅定了加快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提出在構建形成南孔古城·歷史街區、核心圈層·城市陽臺、高鐵新城·未來社區「小三城」的基礎上,打造智慧新城、智造新城、空港新城「大三城」。

截至2020年9月30日,衢州市登記在冊流動人口29.26萬人,與去年同比增加6.8萬人,增幅30.3%,位列浙江省各市第一。這一數據體現出衢州城市能級的的上升勢頭。

中心城市能級是保障都市圈實力的底線,而上限,則要看節點城市的發展。

依託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和新發展格局,杭州都市圈內的城市正找準定位,發揮自身優勢,為打造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圈添磚加瓦。

- THE END-

出品丨浙江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

監製 | 劉剛 執行 | 方臻子 編輯丨王世琪

相關焦點

  • 湧金策丨對標紐約東京倫敦打造國際消費中心 杭州要做好三件事
    通過對紐約、倫敦、東京、巴黎、中國香港等為代表的傳統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以及新加坡、曼谷、杜拜為代表的新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比較研究,國際消費中心通常具有四大主要特徵。較強勁的經濟向心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基本都是國際性大都市,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對世界經濟格局、文明進程具有重要影響,因此也集聚國際性消費資源。
  • 屠光紹:到2035年上海要成為與倫敦和紐約並駕齊驅的全球金融中心
    屠光紹(資源圖)在《報告》中,屠光紹指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長期目標是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立足在亞太,同時要輻射全球的,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倫敦和紐約並駕齊驅的全球金融中心。
  • 東京、紐約、柏林、巴黎、倫敦五座城市和杭州PK,結果杭州贏了
    東京、紐約、柏林、巴黎、倫敦五座城市和杭州PK,結果杭州贏了。別驚訝,12月8日,中國新經濟研究院發布一份全球城市生活便捷度比較報告,報告顯示,在數字經濟時代,杭州的城市生活便捷度和效率,均超越這5座頂級國際城市。 這份報告是從水電煤繳費、看病掛號、違章繳費、公交出行等10個方面進行比較的,基本覆蓋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
  • 對標倫敦紐約東京上海四大國際都市,成都得出了八條啟示
    2020年6月,一套以倫敦、紐約、東京、上海四大國際都市為研究對象,深入研究其先進經驗和前沿探索的系列報告——《國際大都市規劃建設研究年度報告(2019年)》(以下簡稱《報告》)在四川成都出爐。而在此基礎上,又形成了《國際大都市規劃建設主要經驗及其對成都的借鑑與啟示》(以下簡稱《啟示》)。
  • 紐約、巴黎、東京、倫敦四個國際大都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特點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紐約、巴黎、東京、倫敦四個國際大都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特點。紐約軌道交通系統1、背景自1904 年開通地鐵以來,紐約地鐵系統已有100 多年的歷史,連接著曼哈頓(Manhattan)、布朗克斯區(Bronx)、布魯克林區(Brooklyn)及皇后區(Queens)。曼哈頓是主要的商業中心,其他三區以居住為主。
  • 點評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五大都市,你最喜歡哪個城市?
    導語:我們知道世界上有五大國際大都市,他們分別是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我覺得倫敦的『非洲區』都比巴黎的要好2.紐約紐約市是美國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世界第十三大城市,位於美國大西洋海岸的東北部,紐約州東南部。一個多世紀以來,紐約市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業和金融中心之一。
  • 比特幣的「隱形巨鯨」 是誰加入了比特幣1%俱樂部?
    是誰加入比特幣1%俱樂部?很難確定目前有誰是比特幣1%俱樂部的成員,也很難確定這些人手裡有多少幣。儘管如此,下面這張由Bit Info Charts發布的圖表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很好的信息。根據圖表顯示,至少有一個地址百分之百是比特幣1%俱樂部的會員。展示比特幣分布情況的圖表。
  • 卡航貴賓俱樂部大幅下調獎勵機票兌換標準
    民航資源網2020年11月30日消息:卡達航空公司(以下簡稱「卡達航空」)的常旅客獎勵計劃--貴賓俱樂部(Privilege Club)將兌換獎勵機票所需的Qmiles裡程進行了大幅下調,最高降至49%。
  • 全球五大一線城市,倫敦、紐約上榜,另外3個你知道是哪裡嗎?
    倫敦,英國首都,作為世界上第一大金融中心,倫敦是世界上最富裕,最發達,最繁榮且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倫敦的佔地面積為1577平方千米,擁有人口890萬,去年的經濟總量達到了6532億美元,境內著名景點有白金漢宮,聖保羅大教堂,大本鐘等等。
  • 鄭州陽光倍力健身俱樂部老闆聯繫不上,千名會員維權難!
    記者調查後獲悉,陽光健身俱樂部在鄭州共有8家門店,除了3家仍正常營業外,有5家門店已經關門。受影響的這5家店的會員近千人,涉及金額有數百萬元。由於老闆「失聯」,這近千名會員的權益如何保障,目前無人作答。
  • 英國倫敦連續5年當選全球最佳城市!
    倫敦連續5年力壓紐約,當選為全球最佳城市。 立思辰留學小編指出,除此之外,倫敦還在今年收穫了諸多其它「第一」: 全球第一大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 2020年10月,倫敦金融城及中國人民銀行歐洲辦事處共同發布了第八期《倫敦人民幣業務季報》。倫敦繼續登頂全球第一大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寶座。
  • 一線經驗,倫敦美領館申請到5年F籤並順利入境美國紐約!
    因變異病毒,目前中英航班繼續暫停,倫敦所在的英格蘭地區目前屬於封鎖(lockdown)的狀態。 寫在開頭的話 由於之前已經有不少同學已經分享了去英國的籤證、航班,以及在英國的衣食住行等經驗。因此,我本篇主要較為詳細地分享一下在英國倫敦美領館申請F籤的經驗。
  • 2019 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特德·姜|黃房子|北愛爾蘭_娛樂
    剛剛過去的一周,我們在杭州舉辦了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選出了 9 本年度作品。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時報》的編輯們也評選出了 2019 年度十本最佳小說、非小說作品。今天,讓我們看看美國同行選出了哪十本好書。
  • 在2020年,香港亞洲第一金融中心的位置被替代,東京這次嶄露頭角
    01紐約、倫敦、香港長期穩坐國際金融大都市前三位置當然,大家也都知道,長期以來坐穩國際金融大都市前三位置的城市,基本上是紐約、倫敦、香港無疑。只不過2020年,一直以來都穩若泰山的前三位置發生了變化,香港被逐出前三,直落第六。如果對這些城市排名有了解的夥伴們應該也知道,香港第三的位置如今已經被東京給「搶」了去。至於香港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變動,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一個數。從去年開始,香港的局勢一直以來都得不到穩定,它的經濟體系自然而然地遭受了很大的衝擊。
  • 英國有個俱樂部,被稱為世界十大禁地之一,加入俱樂部確實有點難
    在十大禁地中,還有神聖的宮殿,日本的伊勢神宮,是專門侍奉太陽神的宮殿,神殿最初建於四世紀,後二十年重修一次,因為其過於珍貴,所以不對外開放。除了以上兩種類型的「禁地」,還有很多屬於「國家機密」組織的存在,美國的51區、俄羅斯的梅日戈爾耶鎮等,都屬於為維護國家正常運行,而存在的組織,他們本身游離於大眾視野以外,所處位置自然屬於「禁地」。
  • 各國的超級科技城市,美國有紐約,英國有倫敦,中國是哪座?
    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有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科技城市,就科技強國美國來說,他們有紐約這座世界第一大城市,科技繁華程度世界有名,英國有和紐約齊名的倫敦,同時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那麼中國有哪座城市呢?紐約和英國的倫敦並稱為是全世界頂級的國際大都市,直接影響著世界的經濟、媒體和政治等多個領域,在紐約,到處都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身處其中有一種遨遊在未來之城的感覺,科技發展一直都沒有停下腳步。
  • 深圳要當「全球城市」,東京坐不住了
    唯倫敦、紐約配得上「全球城市」,但東亞也有一座城市上榜論全球城市評比裡,最權威的莫過於美國經濟諮詢公司AT Kearney的榜單。它每年都會實施全球城市調查,截止今年已經連續實施了9個年頭了。該調查對全球各大城市的評價分為兩個指標:「國際化都市指標(GCI)」,以及「潛力國際化都市(GCO)」在它的指標看來,紐約和倫敦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都市」。倫敦人口中差不多有4成是外國人。擁有最為國際化的金融體制、政治制度,自由交易、完整的法律體系,這些讓全球富豪們願意把錢投過來。紐約更不用說,曼哈頓是當之無愧地是全球金融中心。
  • ...報告發布:十四五上海要建成與紐約和倫敦並駕齊驅的頂級全球...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記者 程亦曦 「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引領亞洲輻射全球、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紐約和倫敦並駕齊驅的頂級全球金融中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中長期目標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中提到。
  • 上海這個指標超越紐約、倫敦,怎麼做到的?
    就停電時間而言,2018年,上海用戶平均停電時間是2.92小時,今年就已經減少到0.68小時,上海用戶全年平均停電時間降低約80%。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上海將作為我國國際經濟、金融和科技創新中心,建立更為高端的服務業和製造業,構建更具活力的繁榮創新之城,這些都離不開電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