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頭沉睡獅子」,真是出自拿破崙?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

2021-01-08 鮑諾斯先生

「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

相信這句話,在座的讀者已經是異常熟悉,而且還知道,它出自於拿破崙之口。

至於後面的內容版本,也是五花八門:「上帝啊,千萬不要讓它醒來」亦或者是「當它醒來,整個世界將為之顫抖。」

但是讓人感到疑惑的是,歷史上的拿破崙,似乎和清朝沒有什麼交集,這句話真出自他之口嗎?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就讓我們來好好分析分析。

這一句名言最初的出處,應該是誕生於英國人阿美士德和拿破崙交談期間所產生的故事,阿美士德是中世紀歐洲著名的中國研究學家,也是一名英國外交官,在1816年奉命到中國商談通商問題,因為拒絕向嘉慶帝行叩頭禮節而沒有完成使命。

而到了1817年,當他返回歐洲的途中,專門拜訪了囚禁在聖赫倫那島上的拿破崙,兩人就相關問題展開爭論,阿美士德認為,清帝國已經嚴重落後,虛有其表,不堪一擊,拿破崙卻表示,這是十分荒謬的,「中國如同沉睡的雄獅,一旦被驚醒,世界會為之震動。」

上述也就是被大量媒體所引用的版本,不過阿美士德寫下的著作《停滯的帝國》(Immobile Empire)記載了這一次會晤,卻並沒有出現過相關的語句,只寫到當阿美士德認為可以用武力解決問題時,拿破崙以爭辯的口氣反擊道:「要同這個幅員廣大、物產豐富的帝國作戰將是世上最大的蠢事。」兩人都沒有提過獅子,而阿美士德另外一本著作的標題為《當中國醒來的時候》同樣也沒有用到「獅子」的概念。

除此之外,從目前能夠找到的文獻來看,將中國和「沉睡」聯繫在一起的,還包括了近代中國外交官,曾國藩之子曾紀澤,1887年,曾紀澤在歐洲報刊《亞洲記錄》中發表了「China, the Sleep and the Awakening」(中國先睡後醒)的文章,裡面寫到,「愚以為中國不過似人酣睡,固非垂斃也。」

那麼究竟是誰將「獅子」和「中國」聯繫到一起?清代的梁啓超曾經在《動物談》文章中描繪,他曾經做夢夢見一頭獅子,酣然而睡,然而周邊的人卻說:「子無輕視此物,其內有機焉,一撥捩之,則張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敵也。」最終他又將這番話和曾紀澤的文章所聯繫了起來,從而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

這多少讓人感到好奇,國內有多種動物都能作為代表,為何偏偏選擇獅子呢?傳統文化的龍不行嗎?或許當時學者丘逢甲的一首打油詩給出了答案:

「我聞獅尤猛於虎,勸君畫獅勿畫虎。

中國睡獅今已醒,一吼當為五洲主。

不然且畫中國龍,龍方困臥無雲從。

東鱗西爪畫何益?畫龍鬚畫真威容。

安能遍寫可憐蟲,毛羽介鱗供戲弄。」

當時的清廷,依然是龍的代表,然而軟弱無力外交史上,龍卻儼然成為了列強「供戲弄」的存在,採用威風凜凜的雄獅,也表現了大量知識分子需求急切改變的願望。

而到了1900年以後,日益加重的不平等條約,更是激勵著無數的人,寫下了救國的錚錚之言,比如革命志士陳天華、鄒容就在文章鼓勵人們推翻封建的清廷:「嗟夫!天清地白,霹靂一聲,驚數千年之睡獅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獨立!」

但「睡獅論」怎麼和西方扯上關係的?不妨讓我們接著往下看,1904年,華人留學雜誌《江蘇》中,有一篇名為《德人幹涉留學生》的文章,裡面寫道:「德人者,素以瓜分中國為旨者也,數十年前,德相俾士麥已有毋醒東方睡獅之言。」

報社的作者,將睡獅論的出處放到了鐵血宰相俾斯麥的身上,而此之後,還有一些文章「引用」歐洲報社的話:「紐約《地球報》稱,人言清國為睡獅已醒者,偽也,彼亞東之獅,實今日猶酣睡夢鄉也。」

在此之後,「睡獅論」的作者也變得五花八門,有人說是法國報紙,有人說是美國報紙,有人說是拿破崙,有人說是俾斯麥,有人說是德皇威廉二世…

對於當時的國人而言,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是不能理解,在積貧積弱的年代,一位來自西方大咖的肯定,顯然能夠更加提升自信心和榮譽感。而到了1915年,留學的胡適寫到:「拿破崙大帝嘗以睡獅譬中國,謂睡獅醒時,世界應為震悚。百年以來,世人爭道斯語,至今未衰。」最終還是名氣比較大的拿破崙佔據了上風。

還有一種觀點,1998年,日本學者矢吹晉提出,「睡獅論」是拿破崙說的,只不過是另外一個拿破崙:他的侄子拿破崙三世,在拿破崙三世擔任法皇期間,英法曾經發動過對清帝國的鴉片戰爭,拿破崙三世肯定提過關於清代的事情,但是有沒有說到獅子,我實在找不到資料了,總得來說,這樣的一句話,卻也反映了百年的歷史進程,也希望將來的大家,依然能夠踏踏實實前進,也無需妄自菲薄。

參考資料:《停滯的帝國》、《曾紀澤傳》、《飲冰室合集》、《革命軍》

相關焦點

  • 拿破崙曾評價: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其實後面這一句更令人振奮
    拿破崙曾評價: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其實後面這一句更令人振奮文/小橙子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一位歷史人物,其評價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這個響噹噹的歷史人物,就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他對中國的評價,還是有幾分準確的,但是他怎麼會對於閉關鎖國的中國做出這樣的評價?這就讓很多讀者不能理解,小編來給各位細說一下原因。大多數人都是從歷史書中才知道拿破崙這個人物,而他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就是滑鐵盧之戰,此戰役是拿破崙一世的最後一戰,結束了拿破崙帝國。拿破崙戰敗後被放逐至聖赫倫那島,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 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其實後半句才是關鍵所在
    曾經叱吒歐洲的拿破崙一朝兵敗滑鐵盧,在歐洲的監獄中,聽到英國傳教士傳來的外面的消息,說出了這舉世矚目的話: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現在我們大多只是取前面的半句話,用雄獅來比喻中國。有很多人說中國人認句只念一半,就像那句:「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靈感」。但是加上後半句,這句話的意思就不一樣了。愛因斯坦的後半句是:「其中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最為重要。」
  • 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其實下一句話才是重點
    今天的人簡直難以相信,畢竟宋朝時中國的許多科技發明都是超過西方國家的,在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之前,中國所冠上的不僅是神秘的帽子,同樣還具備強大以及超前的色彩。就連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對中國也是一種肯定。不過,人們似乎只記得拿破崙說的這一句話,其實下一句話才是重點。
  • 戰神拿破崙曾評價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下一句更是神奇的預言
    曾經的唐朝絢麗輝煌國運亨通,不少周邊的小國都紛紛前來歸順請求庇護,當時的唐朝完全可以稱得上是那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甚至那個橫掃過歐洲並被世人尊稱為戰神的拿破崙,也曾經評價過中國就是一頭沉睡的雄獅,其實下一句更是一個神奇的預言。
  • 拿破崙曾經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但後半句才是真正的重點
    拿破崙是歐洲歷史上一個非常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公元18世紀的時候,拿破崙橫空出世,並且帶領法蘭西帝國逐漸的走向了巔峰。此時我國正處在清朝康乾時期,表面上看是一副盛世的樣子,因為全世界大多數的出口業務都是由清政府包攬的,清朝的中前期國家十分富有,依然給世界造成了一個世界大國的形象。
  • 拿破崙曾經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但後半句才是真正的重點
    在當時,拿破崙也得知了這個情況,他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中國是一隻沉睡的雄獅」。這句話包含了拿破崙當時對於中國的評價,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句話對於中國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但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而且下半句才是重點。
  • 「中國是沉睡的獅子」,這句話是誰說的,後面有一段你知道嗎?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902字,閱讀約2分鐘現代中國就像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在錯誤和糾正中成長。在血的教訓下,中國實現了飛躍。從歷史上看,中國不是沒有崛起的能力,而是缺乏足夠的動力去推動。在外界看來,中國是可怕的,一旦真正崛起,必將影響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進程。
  • 拿破崙評價:中國是1隻沉睡的雄獅,下一句才是關鍵
    拿破崙評價:中國是1隻沉睡的雄獅,下一句才是關鍵!很多人不知道!那時候中國還是世界強國,周邊小國不敢隨意惹是生非。拿破崙曾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其實後面那半句才是關鍵!
  • 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聽完下半句,你還笑得出來嗎
    自從西羅馬帝國倒塌之後,歐洲大地一直處於分裂狀態,許多國家因為領地和宗教信仰問題,爭執不斷。    從1793年拿破崙第一次出徵到1815年兵敗滑鐵盧,20多年間拿破崙指揮過大型戰役近60次,只輸了3次。很多歐洲人都怒罵拿破崙是惡魔、劊子手,卻從來沒有人敢否認過拿破崙在軍事上的才能和眼光。
  • 東方沉睡獅子正在甦醒 埃及與中國廣州羊城的關係
    他稱,他無法告訴人類他是誰,但他正在做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並且有許多和火星男孩一樣的人跟著這位中國聖人一起輪迴,而且這位神秘的聖人有一個保護者。如果火星男孩波力斯卡說出了這位指導靈的名字,那他的國家將會驅逐他,並會想耶穌一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很玄乎,但受到了媒體的質疑,媒體問他:「你出生在俄羅斯,為什麼總是提及對你來說完全是陌生的國家中國?」
  • 拿破崙:「中國是頭沉睡的雄獅」!下一句你可知?聽完無人能笑
    一生在馬背上行軍打仗,所到之處揭示勝利的歡呼聲,一次次的勝利,一次次的成就給予了他太多的光環,結果卻在滑鐵盧戰役中「摔下馬背」,從此一蹶不振,在聖赫倫那島度過了自己的餘生,他就是一代梟雄拿破崙!拿破崙被關在聖赫倫那島的時候曾與一位英國人評價中國:「中國是頭沉睡的雄獅」!
  • 拿破崙評價中國是沉睡的雄獅,看了後半句知道,他才沒那麼友好
    戰爭歷史上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包括傑出的軍事家,雖然早期我們和希望的交流不是很多,但是對於他們的歷史還是有所了解的,拿破崙就是歐洲比較出名的軍事家,雖然說個頭不高,但是卻用實力成為很多人的偶像,將共和國搞成帝國,對法國的影響相當之大。
  • 為何拿破崙與希特勒都覺得,入侵中國是一種最為愚蠢的行為?
    拿破崙與希特勒雖然兩人最後的結局都很不好,但是也改變不了兩人都是萬裡難尋的軍事天才,他們倆都曾把這個世界搞得天翻地覆,然而兩人的結局又極其相似,都是十分悽慘的結局。這兩個「軍事天才」都曾說過,入侵中國是極為愚蠢的行為,這是為什麼?
  • 疫情之後的世界舞臺中國將大放異彩,法國學者:獅子已經醒了
    隨著二戰結束,隨著美蘇爭霸中,蘇聯的轟然倒地,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世界在世紀末,終於翻開了新的一頁。世界翻開新的一頁中,中國元素的強有力加入,肯定是和一戰二戰時完全不同的局面。在當今世界,由於核因素的存在,世界反倒變得越來越安全了,各國捲入全世界大戰的局面越來越遙遠,在局部戰爭不斷中,中國的崛起,從長遠看,為世界反倒帶來了安全感。
  • 《黑色四葉草》成功演繹了從「沉睡的雄獅」到「醒來的獅子」
    新的一話「醒來的獅子」也是繼「沉睡的雄獅」另一個與紅蓮獅子團有關的標題了,兩個標題看似是相互的對應的,甚至容易混淆以為是一樣的,兩者正如字面意思「獅子由沉睡到醒來」,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但是仔細想想,其實兩者既毫無聯繫又有一定的聯繫,不知道你是否會同意本亮的觀點呢?標題對應的主體對象其實不相關聯"沉睡"的是法格萊恩,那麼「醒來」的會是雷奧伯特嗎?
  • 中國與日本就如「獅子與鬣狗」中國必須時刻保持強大防患於未然!
    而且鬣狗捕食的手段是讓人所不齒的,就是「掏肛」鬣狗憑藉這一招放倒過無數大型動物,這樣的方法獅子自然是不屑一顧。用這兩種動物來類比中日兩個國家,則中國是獅子,而日本像極了鬣狗。獅子身體龐大,孔武有力,以其巨大的身軀和力量震懾於大草原就如強盛時期的中國以其巨大的面積和實力雄踞於東亞。
  • 一頭斑馬,在獅子面前待了很久,沒有被吃掉
    生無可戀的斑馬 在非洲大草原上,一頭獅子安靜的躺著草叢裡曬太陽,這時候走過來一頭斑馬,獅子被驚到,然後就爬起身子斑馬來到獅子面前,走動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心裡也許在想,把我吃點吧,我不想活了。就這樣獅子一直看著斑馬,斑馬待在獅子旁邊,不走不逃跑。 獅子懵逼了,可能在想自己被藐視了嗎?本來不餓的獅子終究受不了誘惑,呆了大概幾個小時後,向斑馬跑過去,將斑馬獵殺了。
  • 它是拿破崙的心愛之物,總被認為是柯基和臘腸的混血
    《時代》這版雜誌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多麼的高,相信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但是巴吉度卻登上了它的封面!這足以說明它受歡迎的程度。而巴吉度的有名氣還不止表現在這一點上,在拿破崙時期,巴吉度就一度受到了拿破崙三世的喜愛,這種喜愛和伊莉莎白二世喜歡柯基的程度不相上下,如果說柯基在伊莉莎白那裡享受的是王子和公主的待遇,那麼巴吉度在拿破崙那裡享受的就是最有權有勢貝勒爺的待遇。
  • 獅子捕殺了一頭禿鷲,接下來禿鷲的反應卻讓獅子半天沒想明白
    獅子捕殺了一頭禿鷲,接下來禿鷲的反應卻讓獅子半天沒想明白禿鷲是一種有名的大型猛禽,它們的翅膀展開後可達兩米多長。在非洲大草原上,禿鷲以各種動物屍體為食物,很少吃活的動物。當獅子、豹子或鬣狗等兇猛的食肉動物正在享用獵物時,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禿鷲守候在一旁。一當獅子、豹子或鬣狗等吃飽了離開,禿鷲們就會一哄而上,狼吞虎咽,很快把獵物吃得只剩下骨頭。禿鷲的長相和它們專吃動物屍體的習性令很多人不喜歡。可是不可否認的是,禿鷲的這種食性對維持生態循環十分重要,因此也獲得了「草原上的清潔工」的稱號。
  • 新時代的東方獅子
    拿破崙說過,「那是一隻睡著的龐然大物,讓它睡吧。因為如果它醒了,必將震撼世界。」今年,疫情當下中國不管從封城還是建立醫療系統互助組織,循序復工,都再次給外界發出了強烈的信號,「中國這隻獅子已經醒了。」毛澤東時代為了喚醒中國,嘗試了多種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