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開車的人,甚至不開車的人都知道早晚高峰這個名詞。而如今的早高峰和晚尖峰時間段各大城市的路線大多都是一路飄紅。同樣的,在成都的早晚尖峰時間段開車,也是一種煎熬的折磨。在重慶主城開車,就沒有不堵車的區域,唯一有一個地方,出現了幾乎不堵車的情況。
這個地方就是大渡口,要說大渡口完全不堵車,那倒也不是,只是堵車的情況比起其他地方來說情況要好太多了。堵車證明了人流量大,屬於經濟大熱區。那麼大渡口的情況就反映了它目前尷尬的境地,沒有人氣,經濟也不是蒸蒸日上。
大渡口,別名鋼城。因為它和鋼鐵有著很深厚的緣分以及羈絆。最早追溯到抗戰剛剛爆發時,漢陽鐵廠為首的鋼鐵冶煉企業選址,將它們的企業落座在了大渡口。當年的大渡口在重慶屬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重慶重工業的搖籃。
這十裡鋼城,創造了將近60多年的輝煌。那個時候的大渡口通過生產出的鋼鐵衍生了許許多多的與鋼鐵相關的生意和行當,吸引了大量的商賈,企業。當年的重工為主的大渡口兢兢業業,沸沸揚揚,成為了重慶的繁華地帶。
可經過多年經濟的發展與推動,重工因為環保搬遷,離開了大渡口。伴隨著最後的關停儀式,重慶的大渡口變成了人們最後的過往和回憶。而現在大渡口開始了它艱難的轉型徵程。大渡口當初的建設是為工廠設置的城區,一面靠著山,兩面朝著江,地盤又小,人口還少,經濟總量一直起不來。出現了各種先天不足,後天難補的狀況。
19年開始大渡口的GPD就已經開始下滑,甚至排在重慶30之後的位置。大渡口的佔地面積是103左右平方公裡,它的常住人口只有34萬,因為不論是經濟生產的總量還是人均的生產總量,甚至都不如一些遠郊縣城。民間都開始呼籲「乾脆合併到九龍坡算了!」,不過這也都是一些玩笑話罷了。
大渡口雖然經濟落寞了,但居住環境卻相當不錯。修建的有許多綠地還有公園,失去了經濟的繁榮,但也相對的讓這個地方變成了一座慢節奏,非常適合居住的城市。後續大渡口還提出了新的方案,清晰了商業規劃,讓城市變得更加宜居,更加方便舒適。計劃了五縱五橫的計劃,讓連接城市的道路形成七縱七橫的網路骨架道路。未來這座原來的鋼鐵之城通過交通各方面的修建,改善,將承接重慶疏解,開拓的重要節點。適宜慢節奏生活的城區,未來的改變也是可預見的會變得越來越好。而我也衷心的祝願它會變得越來越繁榮,昌盛。
我國大型皇家陵園,佔地面積約有564萬平方米,猜猜是哪裡?
有著久遠的歷史瑤寨,地勢比較險峻,大家想來看看嗎?
純淨的地區阿爾泰山脈,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曾經認為中國貧窮,如今上海的日本人約十萬,這就是我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