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ID:MilimaPinDao)
10月12日,註定是個不平凡的日子。
原定的劍橋5級報名,就是大家一直在說的KET、PET英語考級,一大早,由於網站技術原因,推遲到13號10點才能報名。
無數坐在 電腦前掐著秒表的老母親,脖子又被抻得生疼。
第二天10點,北京的名額秒沒,系統上又是什麼都刷不出來了,問我,也沒有辦法。
這幾天,身邊全是問考級的,已考過娃,媽媽的臉上,隨意中藏不住小狡黠;連報名都沒搶到的媽媽,眼神疲憊又渙散。
當媽後,人生處處都是「名利場」。
別說這劍橋5級考級了,就說這幾年我帶著米粒踢球,都踢出一場大戲了。
拿宇宙的中心海澱來說, 它不僅學習第一,足球也是。 數年前,在北京市的某次比賽中,海澱某高中和房山某高中比賽 ,比分47:0。 在海澱,足球好的孩子越來越受歡迎: 米粒前俱樂部 有個孩子,很有策略,專心做守門員,多年來他一直訓練和「深 耕」這個位置,不久前,人大附、101都來爭著籤這個孩子! 還一個高年級的娃,老跟著精英班各種踢比賽,北大附都來人看了好幾趟,估計也差不多了。 以及,有個中關村三小的小孩,成績中等,精英班的主力前鋒,足球一直偏弱的首師附看樣子有意向了。 對了,其中還有個「天才選手」,被 西城足球名校「回民中學」提前「帶」走,敢跟海澱六小強搶人,是因為人家下一步準備送進國家青少隊了。 ......
所以,不僅海澱,北京名校們的足球「江湖」也漸漸自成一派。
堪比豪門狗血劇,米粒在其中也是「沉浮」了好幾年。
1
第一趟,
連打醬油都「算」不上
4歲時, 米粒就開始練球了 。
第一個興趣班,純屬是為了「照顧」他爸。
米粒爸一周得踢一次球,雖只是個中年養生球隊, 但 他還是希望能在自己常去的球場邊上,給米粒找個興趣班。
這樣,既能讓兒子一睹老爹的「球技「 , 對足球和父親都心之嚮往。 踢完後,兩人還能一起裹著臭汗,換上拖鞋相伴回家 ,非常 美好。
踏遍方圓幾裡,只有一家半公益性質的少兒足球俱樂部,費用奇低,每周六上午8點訓練。
好幾個月過去了,米粒爸腦海中期待的畫面卻一次也沒出現過。
因為米粒的訓練時間太早,米粒爸中年養生足球隊隊員們壓根來不了,起不來的、沒吃早餐的.......
來4個人都費勁,球場的費用都湊不齊。
更讓米粒爸扎心的是,米粒一個班的孩子也不「多「,就40個吧每隊20人,訓練前清點人數、分出紅藍隊穿上各隊小背心的時間,要花掉半個小時。
至於訓練,就是一個大三的體育生,帶著滿場跑,繞球跑、繞三角棋跑、繞小圈圈跑, 最後30分鐘,再由紅藍隊全上場,實際踢一場對抗賽。
這時,場上就無比熱鬧了,有喝水的、有搶球的、有扯背心的、還有哭的,就是沒踢球的。
俱樂部差不多有一半的孩子,來自同一個幼兒園,米粒作為「非本園「的孩子,或多或少會吃點悶虧,他自己也不高興,不願去了。
我也是有抱怨的 : 好 好的 周 末 睡個 懶覺不香嗎? !看一群小不點打「群架」,我可太閒了,不去了。
▲當年的小米粒
於是,我跟米粒爸開始琢磨要不然換個俱樂部吧。
反正都是玩,找個人少些的,也玩得開心些。
多方打聽,在「米粒爸」球友的推薦下,我們選定了國XXX少年足球俱樂部,北京老牌的正規訓練班。
送米粒去這個俱樂部後,我跟米粒爸才發現,對於足球興趣班,我倆天真又沒見識。
2
拜對「碼頭」後,
在大球場等待被挑選
這幾年,足球班真的太火了,各大少年俱樂部「風雲際會」,全是隱藏的「高手」,之前我們連「邊」都沒摸到。
米粒的這個足球俱樂部,屬於同類中的佼佼者。
報名前我跟米粒爸懵懵懂懂,直到去了球場,才深覺到這是另一番天地!
這個俱樂部一共有好幾個球場,一個超級大的,能容納上百人;還有幾個小球場,隱在報名室的拐角處。
報名時,我故意多看了幾眼小球場,發現裡面的孩子不多,個個跟小黑塔一樣,訓練有素的樣子,一旁,有個身材壯碩的教練正在大聲呵斥,全是各種術語。
氣氛一下就到位了!
當時我也沒多想,只是感覺:要專業了,我的米粒。
▲小球場
交完錢後,我們被直接帶到了大球場,教練是個非洲人,看起來還挺好玩的。
一節課下來,雖然也是各種跑,但是教練開始教顛球了。
米粒爸也顯得有點激動了:終於找到組織了。
沒多久,等摸清了俱樂部後,我倆才發現,啥呀!咱們想得到組織的「認可」,還早著呢。
米粒目前所在的大球場有2個班在訓練:D班和C班,教練以非洲教練為主。
我們之前看到小球場是:B班和A班,教練以國內退役的專業運動員為主。
從班級「代號」和教練已經看得出來,訓練班的水平,以及在俱樂部的「地位」還是涇渭分明的。
「上升」的路徑也很明晰:D班、C班都是大班授課,主要為B班輸送苗子,B班又為A班備選苗子。
挑選「苗子」的過程,更妙。
在D班訓練幾節課後,非洲教練發現動作能做到位,看起來很機靈的孩子,就會將他「選派」到人稍微少一點的C班。
在C班,結束訓練前的30分鐘,教練會安排1對1的對抗賽,或者5人制的對抗賽。
每到此時,關鍵的時刻就來臨了。
中國的教練們,或者俱樂部的校長,有時會單獨,有時會成群結隊地,拿著一個文件夾,從小球場處遠遠地走過來。
他們會在C班間來回溜達,時不常拿筆在文件上寫寫畫畫。
他們或在場外指導一下,然後默默離開。或 有目標地 定眼一直 盯著某個 孩子看。
然後,手指緩緩地指向那個孩子,讓非洲教練單獨把孩子叫到身邊。
熱血噴張時刻,就在下一秒。
「內斂「點的教練會讓孩子跑到家長群找父母過去一趟;
「直接」點的教練(比如校長大哥)會站在孩子旁邊,對著場外的家長群中氣十足地喊道:XXX的家長,你過來一下。
站在場外的所有家長,對這種極富儀式感的行為,都無比好奇又充滿莫名的期待。
談完後,被點名的家長,會綻放著一臉燦爛,快步跑回家長群:孩子被選到B班了,下次就直接去那邊的小球場訓練,以後平時都得加一節課,但不加錢。
身邊的爸爸,大多會露出早就發現了的樣子:「我看你家孩子就行,這個速度、過人,都比其他孩子有球感。」
媽媽們則思考得更周全:「加了課不加錢,還是很人性化的,跟你之前報的班沒衝突、有時間就行。」
然後,爸爸媽媽們會異口同聲問一個問題:去了B班會怎麼樣?
3
進B班、
去小球場備戰訓練踢比賽
是的,去了B班會怎麼樣?
米粒也是苦等了一年後,才迎接來標準答案。
原本在C班一直無憂無慮的米粒,有天,由於同年齡段的A班和B班的小球場被臨賽佔用了,這群孩子來到了大球場。
A班的孩子一開踢,幾乎C班和D班訓練場內的爹地們都被吸引過去了。
米粒媽對足球真心是個大外行,無情的是,我都能看出來孩子和孩子之間還是有差距的,五味雜陳,內心起波瀾了。
別看孩子不大,好會踢!這過人、這腳法、這速度、這配合、這力量,又進球了。
看熱鬧都好看。
在我和米粒爸為A班「傾倒」時,米粒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到我們身邊,看著我和他爸如痴如醉的表情,他悠悠地問了一句:
「媽,為什麼他們的球服上有名字?」
「什麼名字?」
「球服的背面上,有每個人的名字。」
我定睛一看,還真的有!C、D兩班的球服就沒有。
於是,我壯膽挪到A班教練的身邊上問了下名字的事。
對方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說:「A班、B班周末主要打比賽,正式的比賽時衣服就會有名字。「
原來如此!
「浪蕩」在D班和C班這麼久,米粒從來參加過任何比賽。
而,B班和A班的「真相」就是:他們是為比賽而生的。
後來,進入其中後,我才發現他們踢球也不僅僅只是為了鍛鍊(這個稍後再細說)。
我回來告訴米粒球服上有名字的緣故後,他居然擲地有聲地說:
「我想要球服上有名字!我要進B班。」
不清楚,這孩子是純粹從審美角度覺得衣服上有名字很酷?還是說自己都不知道其實他內在很雞娃。
總之,他的這個決定,太主動、太可愛了。
痛下決定後,米粒每次去訓練場,都會趴在A班和B班的小球場的門邊看一會小兒,饞人家有名字的球服,也覺得踢球是件要用功的事。
這故事一下子就勵志了!
由於米粒總在小區花園自己練顛球、自己對著牆來回踢。
訓練散場了,也一個人練習。
終於,在6月進行完俱樂部的全員體能測試後的一 個周末,我聽到了某位教 練 ,中氣十足的喊話:米粒的家長,過來一下。
奔向教練的這10秒,心情好得不像話,陽光中咋還有股香香的味道?!
等我和米粒爸堅定地表示會服從俱樂部的訓練時間後,如願地,我們帶著米粒去校長室定做了一件背面寫著他名字的球服。
進B班,去到小球場,米粒將 和夥伴們一起「備戰」訓練。
2個月後,他也將穿著這件新球服,去參加8月的北京百隊杯,一場真正的比賽。
4
終於「上車了」,
媽媽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特別熱血,特別燃。
然而,更令人興奮的是,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這個小球場,就是潘多拉的魔盒好不啦!
首先,加了課,還沒多花錢,只交了衣服的錢。
其次,訓練的人數由30人+,直接變成12人。
教練是X俱樂部的退役球員,根據米粒能跑的優勢,安排了右邊鋒的位置,有的放矢進行訓練。
(聽到這個,米粒爸激動了,告訴我這可是梅西最擅長的位置。)
所以,B班和A班也被稱為精英班,這一切,突然讓我有種上車了的幸福感,想哭。
▲比賽前,教練都會做戰術指導
最後, 因為 俱樂部 是為x安輸送種子 球員的, 和 國家隊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和各大牛校也有些深度的合作。
無數傳奇的故事,在這裡上演,口口相傳。
入選國家青少隊的這種罕見的「苗子」就不說了。
在這裡,米粒爸看到過好幾位國家隊或者國X隊的現役球員,從他身邊經過。
也會看到國內某位退役知名球員帶著自家孩子,在A班或者B班踢球,球員本人會在場邊指導。
但,比起這些我也不太認識的人 ,我更想認識他們!
沒穿本俱樂部的教練服、在校長同行下,拿著文件夾過來的那群教練們。
一旦看到他們,家長們都會拉長了脖子行注目禮,傳言四起:別是某牛校來選人了?!
基本上去問教練,他們都會統一口徑:不知道。找校長閒聊時,也是答非所問,剛問點關鍵的, 他就已經走遠了,真是「 老狐狸」~
消息打探不出來,每周末的比賽就很有「嚼頭」了。
除了跟各大小俱樂部的切磋賽、各種名企冠名賽外,有時還會和牛小的校隊踢友誼賽。
無形中,又多了一個和牛校「互動」的機會。
於是,A班的故事格外多。
有個主力小將,來自中關村一小,成績也不錯,人大附來人看過了,估計八九不離十了。 同樣是個小主力先鋒,踢到了學校校隊的隊長,某年百隊杯的最佳射手,不說別的,六小強肯定穩了。 .......
▲米粒爸當年發朋友圈
可以說,只要能踢進A班,只要學校有校隊,基本上,孩子妥妥入校隊。
假如,這個孩子本身還在海澱,成績再給力點,去六小強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成績稍弱一丟丟,球踢得再牛點,搞不好也是八一中學, 起碼 比同成績段的孩子,有優勢多了。
從來沒有見過這等場面的米粒媽,有些不淡定了,媽呀~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腎上腺素一直在飆升。
比起C班那個大球場,小球場真的熱鬧了許多、「豐滿」了許多。
身處其中,我以為米粒就會這樣一直順利地進入A班,等待時機,開啟另一個開關。
5
進A班無望,
在B班艱難前行
可是,半年後,米粒卻越來越頹了。
米粒身體偏瘦力量不夠;技巧也不拔尖,唯一讓他出色的是,跑起來的速度非常快。
後來我也才知道,為什麼在體能測試後不久他就能進入B班,就是因跑的速度非常靠前,甚至超越了不少A班的孩子,他的右邊鋒也是因這項優勢而定。
但我也看得到,賽場上,他 在瞬間跟上球後,很容易 丟球或者運球給隊友失敗。
在每個周末的比賽中,他大多是個替補隊員,坐在場邊,最多踢小半場。
每周的訓練,A班也一定來「虐一虐」B班來,10比3的大比分,時有發生。
教練在場上的苛責聲越來越大,家長們在場外的指責聲也聲聲高。
小球場內,仿佛在滾動播放著一種聲音:不贏、不進球,你在這裡呆著幹嘛?!
我每次看著米粒安靜地、紅著臉坐在場下,說不心疼是假的。
但當時,我想得最多的:還是希望藉此來鍛鍊下米粒的意志力。
足球就是對抗的競賽,強者勝、受歡迎、被表揚;弱者敗、被忽略,被指責。遇強才會更強!
這都是人生的常態,沒人能越過。
米粒爸也同意,說希望兒子是個揮著臭汗的真漢子。
於是,我們一直陪著米粒在B班艱難前行。
6
疫情後離開B班
換了新的俱樂部,一切歸於平靜
一場疫情,讓孩子整整半年沒有踢球。
恢復正常訓練後,送米粒去球場時,他問我:
「媽媽,也許我今年還是進不了A班;也許,今年的百隊杯,我依然是個替補。
媽媽,我好像沒有那麼喜歡踢球了。不是太辛苦,而是我覺得有點對不起球服上名字了。」
聽完這句話,我鼻頭一酸,瞬間要飆淚。
我不算個過分雞娃媽,但我不允許孩子輕易認輸。
我問他:那你喜歡踢球嗎?
米粒想了下,堅定地說,要!
我脫口而出:那你要不要換個俱樂部?
說完後,居然有種和自己和解的感覺,特別痛快。
從之前俱樂部退隊前,最後一場訓練時,有個在B班同樣替補位置的孩子媽媽 ,跟我說:她也終於可以說放棄了。
天賦一般的孩子,在太強的俱樂部太熬了 。
大概幾個月前,我給米粒在家門口,換了一個快樂為主的足球俱樂部。
除了訓練費用多了一倍還多外,沒啥毛病。
剛進新俱樂部第一周,米粒就被選進了精英班。
雖說是快樂為主,但在北京的諸多比賽中,這家俱樂部 也有過不俗的成績。
更讓米粒爸開心的是,這個俱樂部還有個爸爸足球隊。
時間、地點都不用協調,孩子們訓練時,爸爸們就可以在旁邊踢比賽。
無心插柳,米粒爸幾年前的心願終於實現了。
在新的俱樂部,身邊的媽媽們,也從來沒聽過有牛校來挑選的事。
聽我說在之前俱樂部的經歷,都跟聽書一樣,聽得津津有味,然後去做別的。
尤其跟強隊踢了幾場友誼賽後, 大家 終 覺通過踢球進去名校,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7
從「名利場」風暴區出來
有兩點至深的感悟
這幾年,算下來米粒一共輾轉過3家足球俱樂部,有些話,留到最後,還是想說。
1、足球還是「吃」天賦的,但機會也是實打實的。
如果你真發現孩子天賦過人,對這項運動足夠熱愛,那 就不必過分追求「快樂鍛鍊 」,不要在小的機構消磨時間。
強烈建議直接送到 「正規軍」的足球俱樂部去試一試,他們的上升通道無比清晰,可以給孩子多開一扇門。
天才少年,基本上很快會從D班到A班,一路歡歌笑語:我來了,我去A班了,我去六小強校隊了,甚至會被俱樂部籤下來,送進市隊。
即使,不走職業路線,專業線也很「香」。
現在很多牛小、初中都有自己的足球校隊,米粒前俱樂部的A班中 ,有不少孩子本身就是牛校校隊的,在成績之外,當是給孩子再多個「機會」,多條路。
2018年,教育部也正式發文了:全國校園足球夏令營總營各組別最佳陣容,將被認定為國家一級運動員;省級校園足球夏令營各組別最佳陣容,將被認定為國家二級運動員。
足球特長生,通過踢球進名校也不是開玩笑的。
2、如果孩子天賦不太夠,在太強的俱樂部跟米粒一樣痛苦,那就去「快樂足球「,別較勁。
足球作為對抗運動,有輸贏,一點也不「佛」,本身就沒有絕對的快樂。對更多孩子而言,上場去真正的比賽、去爭搶,帶來快感,才是足球的快樂。
總是在場外替補的孩子,自信心非常容易受挫,時至今日,我認為快樂還是簡單點,沒有必要人為的去製造些挫折,得真正享受足球。
去另一個俱樂部做主力也挺好,未來還長。
回想這一路。
最初,我跟米粒爸是懷揣著多麼「單純」的想法,覺得米粒能開心地鍛鍊好身體就滿足了。
機遇巧合地進入B班後,在超「雞血」的環境中耳濡目染,逐步就不淡定。
有段時間,我真的有點瘋,就像突然抓住了一根向上攀爬的「幸運藤」一樣,拼命向上,都不記得為啥要讓孩子練球,也看不見孩子因天賦不足時的吃力。
其實自己也挺痛苦的。
這天,終於舍得鬆手了,才發現還是初心值得歌頌,簡單就好。
對米粒而言,足球能讓他快樂、幸福,就該感恩了。
為人父母,終將接受孩子是平凡的大多數,但我們絕不接受他們平庸、不努力,已足夠!
最後的最後,米粒媽也由衷地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愛上某項運動~把劍橋考級、奧數之外的生活,過得再有趣些!
作者米粒媽,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科學育兒、親子閱讀、剁手推薦。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ID:MilimaPinDao ),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ID:milima666)。
End
無論你是點贊還是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