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養寵物,有喜歡養貓的、養狗的、還有一些養雞鴨豬。當然,這些都是哺乳動物,除了哺乳動物,還有魚類。鳥類、兩棲動物等等。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關於貓的冷知識,很多人都認為養一隻貓是個很大的工作,有的人認為不要嘗試去了解自己的貓,只要拼命寵愛它就可以了,但是更多的鏟屎官們卻覺得養一隻貓咪,就要去了解它的性格和脾氣,否則受罪的就只是自己。近期在網上可以看到很多網民在抱怨,即使自己每天都和自己的貓咪膩在一起,好聲好氣的討好它們,可是卻還是無法了解它們的世界。所以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貓咪的冷知識,很多經驗豐富的鏟屎官們可能都不知道哦。
首先第一個冷知識就是貓咪的睡眠,貓咪每天平均花在睡眠上的時間就佔了三分之二,這也就代表著,如果一隻貓咪九歲了,那麼它清醒的時間卻只有三年,其餘的幾年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
第二個冷知識就是母貓通常都是用右爪,但是公貓就喜歡用左爪,這點似乎和我們人類有點相像,人類中90%的右撇子大部分都是女性,而剩下的10%的左撇子通常都是男性。
第三個冷知識是貓咪可以發出上百種各種各樣的聲音,但是狗狗能發出的聲音只有10種。
第四個冷知識是經常看到那種貓咪從超過20米的高處掉下來仍然安然無恙的事情,其實這是因為它們擁有"反正反射",貓咪的眼睛和內耳平衡器官,這些器官會告訴貓咪它位於空中的什麼位置,所以貓咪可以很準確的用它們的腳著陸,就算貓咪沒有尾巴但也擁有這個能力。但是鏟屎官們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就對貓咪不管不顧,在家裡還是要給貓咪做好防護措施的,要盡最大的程度不讓貓咪受到傷害。
第五個冷知識是有一些貓咪會出現鬥雞眼的現象,其實這是因為貓咪左邊的大腦神經大部分在控制著它的右眼,而右邊的大腦神經卻在控制著左眼,這就會導致眼睛出現復視,貓咪會想要努力去糾正自己的視覺,所以就會出現鬥雞眼。
第六個冷知識是莫斯科荷蘭使館的工作人員發現的,他們發現了有兩隻貓咪在邊角邊挖牆腳,還是不間斷的。一開始工作人員以為是那邊有老鼠,最後卻被他們發現了那是俄羅斯間諜藏在角落裡的麥克風,而貓咪卻聽到了麥克風的聲音。
第七個冷知識是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被俄羅斯生物學家發現的現象,有的貓咪顏色會變化是由於他們身體的溫度變化,部分品種的貓咪身上攜帶著白化病基因,所以在他們體溫高於37度時就會發生顏色變化。如果這些小貓咪待在一個很溫暖的房間,他們的顏色不會變暗淡,身體也仍然是乳白色的。
接下來這三個是關於布偶貓的,第八個布偶貓的名字,布偶貓這個名字的來源其實很簡單,就是布偶這兩個字,因為這種貓咪特別友善,脾氣和性格都很溫和,特別是被人抱起來後全身就會變得很柔軟,就跟一個討人喜歡的布偶一樣。
第九個冷知識也是關於布偶貓的,很多人都說布偶貓不怕疼,其實並不是,這是因為它們在遵從優勝劣汰的規則,因為貓咪是小型的動物,它們的一舉一動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一旦鬆懈了就會被獵物給盯上,所以就算它們受傷了也會努力讓自己顯得更正常,隱藏自己的弱點。時間一長了,這個習慣就會在進化過程中慢慢地鞏固加強。
第十個冷知識是關於布偶貓的炒作,這幾年經常聽到布偶貓不掉毛的謠言,絕對不能輕信這種炒作,只要是貓咪都是會掉毛的。只是布偶貓的毛密度比較大,中長毛又比較柔軟所以不會輕易打結,自然掉毛的現象就比較少,但並不是傳說中的不掉毛。這一點希望鏟屎官們也要時刻注意著,做好貓咪日常的護理,用貓咪獨特的精確且有營養的護理貓咪的毛髮。
第十一個冷知識就是緬因貓,緬因貓是北美自然生成的第一種長毛貓品種,一開始它們是工作貓,如同它們的名字一樣特別能吃苦。
最後一個冷知識還是關於緬因貓,其實不是所有的緬因貓都是二三十斤甚至五十斤那麼重的,雖然有的緬因貓沒有重到那麼令人震撼的程度,但是由於它們的體型是屬於修長型的,所以就算是一隻十五六斤左右的緬因貓,也會因為它們的體型而顯得非常的大。 小編觀點:小編覺得養貓咪雖然不簡單,但鏟屎官們也要努力的去了解它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