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嬌救志明》這一部小編看到了志明的成長,一如既往的暖心。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只存在於人們的幻想裡,現實中放眼望去,哪有人會到40歲還糾結這些兒女情長。在第一次分手後各自分別,一別兩寬 各生歡喜才是常態啊。
還是如飛女正傳中歌詞寫的那樣,「大概你嘴邊傷口與我發端都一般大紫大紅。」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許在某一段長不大的愛情中就是那個春嬌,或者是那個志明,誰也不知道,下一個你遇到的人會不會就是那個寧願愛的動魄驚心的人。你是春嬌也可能也是志明,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人生中會有的一次經歷吧。
在任何一段感情裡,患得患失的多數總是女人,或者說是喜歡多一些的人。喜歡,就會想,付出、得到、長久、衡量來去,而無所謂的那一個,任何時候都可以接受,或失去。但因為春嬌的設定就是一個有嚴重陰影的患者,所以她的作,她的不確定都放大了好幾倍。Anyway,看到張志明有所成長,請注意是「有所」,哭的稀裡譁啦把黃曉明黎明還有wuli鄭伊健扯進來的浪漫求婚過後,我百分百確信他還是那個剛出場時候的張志明。
小編認為張志明和餘春嬌也是最平常的男女,都不是什麼天上有地上無的人。我們之所以覺得愛人可愛,是因為我們自動給他加了光。像張志明喜歡把乾冰倒進馬桶看它冒煙,不是每個人都覺得有趣,一句「你大過我,但我真的高過你啊」也不是每個人都覺得窩心浪漫。再看餘春嬌,單身大齡女青年,沒有背景沒有錢,還因為小時候被爸爸拋棄的痛苦經歷而沒有安全感。其實你看,我們每個人都經不起這麼仔細的分析,掰開來看,我們每個人都不難得。
在張志明身上,這個所謂不成熟的標籤,也實在根深蒂固,又給小編牽強的感覺。他本來是一個不想要小孩的男人,但是當餘春嬌,他的愛人,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我想,他就無時無刻不去在考慮這個問題了,但當他終於有一天向餘春嬌提出這個請求時,餘春嬌卻懷疑她作為父親的能力,當然,這個時候張志明的回答也實在是有點情商低,這樣的對雙方都很重要的決定做出來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堅決,體現出態度心意,才是對愛人最大的寬慰。
小編認為成熟,從來不是在甜蜜的關係中滋生的,被照顧得特別好的另一半,會停止成長,甚至變得更加幼稚。相反,成熟是在破壞的關係中生長的,冷靜的思考始於痛感,張志明在一次次感情危機中,認識到自己最愛的人是餘春嬌,於是開始嘗試承擔責任。而餘春嬌,如果說她有成長的話,在於她開始直面原生家庭,和父親關係和解,其實也代表著她和張志明關係和解。因為父親和張志明,本就是同一類人。同時,最後母親的出現,也驅散了她的童年陰影。母親化身毛怪打鼓,總感覺有深刻的隱喻。
小編認為一個人對戀愛的態度以及在戀愛中的表現,多半都受父母關係的影響亦或是自身的經歷。如果父母關係不好,或者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不好,都會影響我們對戀愛,對另一半的看法。很幸運的是,春嬌知道她內心的心結,在經歷了種種後,她終於鼓起勇氣直視內心的創傷。因為和父親的交談,她終於明白父親的內疚,也解開了心結。
總結:小編不相信志明會長大,抑或他真的長大了,但是小編不相信陪伴在他身邊的是教會他長大的春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