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探索按照產生者付費原則 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處理...

2021-01-09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指示出我國現階段垃圾分類 「精、準、細、嚴」的管理特徵,在46個重點城市當中已經基本形成。

12月10至1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

會議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十四五」垃圾分類工作的部署,宣傳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全面總結了2019年上海現場會以來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目前,46個重點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垃圾回收利用率不斷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習慣加快養成。可以說,垃圾分類 「精、準、細、嚴」的管理特徵,在46個重點城市當中已經基本形成。

一、因地制宜——體大思精定模式

由於每個城市產業結構不同,消費結構不同,產生的生活垃圾成分也有所區別,因此,垃圾分類提倡 「因城施策「,「一城一模式」。

以南京為例,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按照《條例》要求,南京立足小區類型和規模,遵循「一小區一方案」,大力推進「撤桶建房、定時定點」垃圾分類。為了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實現垃圾分類智能化管理與服務,整裝式智能垃圾分類收集亭配置的分類設備均接入了垃圾分類信息化平臺,通過平臺監測與前端硬體設備採集相結合,實現分類全過程動態管控,精準掌握各類垃圾來源、數量、去向等情況。據悉,南京實施的這種垃圾分類模式,由浙江聯運環境根據南京的市情民意定製化運營,其展示的全鏈條解決方案和專業能力,得到了南京市市長韓立明的肯定和讚揚。目前,南京市共計3528個小區已經開始進行垃圾定點分類投放,其中861個小區在建成的1683個垃圾分類收集點進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

二、科技支撐——法脈準繩有依據

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平臺在垃圾分類前端、中端、後端的全程監管作用日漸顯現,為未來「垃圾產生者付費」制度的落地,奠定了大數據基礎和制度保證。

作為垃圾分類強制化的「先頭兵」,上海依託「一網統管」的「城市大腦」信息化系統,實現了城市設施、市政管理、環境衛生等6大領域的智慧化管理。垃圾分類作為「城市大腦」中的專業子模塊,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平臺清楚掌握分類垃圾「軌跡」,實現對垃圾來源追溯、源頭車載稱重、作業路線監控等內容,提升了涉及垃圾分類案件處置效率、減少了不必要的執法出勤,也遏制了垃圾違規投放現象。除此之外,江蘇、浙江等省份,也都相繼建立了省、市、縣多級垃圾分類信息化監管平臺,並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以問題為導向——細大不捐建長效

社區居民是垃圾分類參與最主要的人群,如何把他們組織起來參與社區治理是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建立長效機制的關鍵。

在杭州餘杭的東湖街道包括萊茵知己、環橋花苑等小區,良好的宣傳氛圍,高效的運作方式以及穩定高質的分類正確率,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吸引了許多人前來「取經」。該小區採用「網際網路+」的分類方式,除了智能垃圾分類箱,對於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處理,小區裡還配備了智能回收箱和環保屋。該設備操作簡單便捷,掃碼開門,將相應的可回收垃圾投遞進去,關門幾秒後,顯示屏上就會顯示所投放的可回收垃圾的重量和獲得的積分。根據這些積分,居民還可以在一旁的自動積分兌換機裡兌換飲料、牙膏、洗潔精等生活物品。此外,分類垃圾袋也可以在兌換機裡掃碼領取。

據了解,從去年6月小區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以來,居民分類的準確率已經從原來的50%提升到了90%以上。

四、落實責任——嚴陣以待抓管理

垃圾分類要想管好,必須層層落實主體責任,推動法規落地實施,這才能真正讓垃圾分得好、有人管。

廣州進一步明確了垃圾分類個人責任,提出按照「多產生、多付費」的原則進行收費。在深圳,由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實施的「生活垃圾按量收費區域性試點研究」項目也進行了公開招標。

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的召開,不僅是對過去一年多以來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工作的總結,以及對下一步工作的部署,更充分體現了國家建設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決心。就垃圾分類而言,唯有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環環相扣打通「全鏈條」、積極推動智能化信息化,才能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不斷提升我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讓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王蒙徽: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王仁宏)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1年,住建部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提升鄉村建設水平。王蒙徽介紹,一是全面開展鄉村建設評價工作,深入查找問題,加快補齊短板。二是著力提高農房品質。
  • 健全「消化系統」破解垃圾圍城
    溫江樺(河南商報評論員)  這幾年,「垃圾圍城」成為懸在鄭州市民頭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今年以來,大規模「垃圾圍城」狀況有所緩解,但部分社區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的情況依然存在。這些垃圾釋放出有害氣體,產生粉塵,影響空氣品質。
  • 住建部:「日常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建議有參考意義
    對於政協委員提出的「日常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建議,住建部表示,該建議針對性很強,具有較高的參考意義。下一步,我部將結合委員的建議,指導督促各地持之以恆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提高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水平。
  • 分類趨勢下 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現狀、成分特點、處理模式
    北極星固廢網訊:研究背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我國生活垃圾產量正逐年增加。
  • ...固廢法修訂草案二審;2020年46城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為解決礦山生態修復歷史欠帳多、現實矛盾多、投入不足等突出問題,按照黨的十九大「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的要求,堅持「誰破壞、誰治理」「誰修復、誰受益」原則,通過政策激勵,吸引各方投入,推行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的模式,加快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制定本意見……【詳細】
  • 實行階梯計量收費,解垃圾分類難題
    ■特派記者 陳月紅【現狀】生活垃圾「一包扔」、「混裝」「混運」問題突出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確定北京、天津、上海等46個城市作為重點,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 莫讓垃圾分類成了「垃圾桶分類」生活垃圾處理中的那些「做不到」
    我們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每天都會製造、產生大量的垃圾。通常它們先被送到堆放場,然後再送去填埋。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元至300元人民幣,費用高昂。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地產生著廢棄物。
  • 住建部: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重點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全面總結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分析面臨的形勢和問題,提出2020年工作總體要求,對重點工作任務作出部署。全面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頒布實施國家標準《生活垃圾分類標誌》,46個重點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平均覆蓋率達到53.9%。加強城市管理服務,開展「市容環境大掃除、乾乾淨淨迎國慶」專項行動,以整潔、優美的環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五是大力加強村鎮建設工作,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 日本細分垃圾處理體系 亂扔者可判刑5年
    這就得從日本健全的垃圾處理體系說起了。資源垃圾和普通垃圾日本把垃圾分為資源垃圾和普通垃圾。一些超市、商店前會設置垃圾桶,且詳細標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類標誌,以便消費者分類投放,當然,醫院等場所也有這樣的垃圾分類回收裝置。普通垃圾則分為家庭生活垃圾、營業垃圾等。家庭生活垃圾指紙屑、處理蔬菜等產生的垃圾等,這些垃圾還細分為生鮮、可燃垃圾等。處理普通垃圾時,民眾必須到商店、超市購買一種由當地政府指定規格的垃圾回收塑膠袋。
  • 未來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過程處理工程
    針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文章提出了建設可持續型垃圾填埋場,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從以往的被動處理向「資源再生和汙染防控」處理升級,通過填埋場循環利用實現土地資源節約,並基於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推動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建議。一、引言由於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城鎮化的高速推進,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已超過2×108t,而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 重視完善垃圾處理相關舉措
    重視完善垃圾處理相關舉措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1.01.14 星期四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餘 博    全國各地普遍開展垃圾分類,但是大部分地區實施效果並不理想,垃圾處理存在方式傳統單一、社會參與度不高等問題。
  • 依安縣引進新技術 破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難題
    近年來,依安縣以生態宜居為目標,深入推進鄉村「垃圾革命」,大力推廣閃蒸礦化垃圾處理新技術,逐步建立起「戶分類、村收集轉運、定點閃蒸礦化處理」農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新模式,結束了以往「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庭院髒亂差」的歷史,解決了垃圾圍村、垃圾圍路、垃圾圍宅等「三圍」難題,打通了農村拉圾治理「最後一公裡」,探索出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依安模式」。
  • 12方面看四川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將加大「限塑令」推廣菜籃子布袋子
    限制賓館、餐飲等服務性行業使用一次性用品,在餐飲服務行業倡導節約文明用餐,減少餐廚廢棄物產生量。  二是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完善垃圾分類標準,確定強制分類類別,制定強制分類行動目標,健全垃圾回收利用統計制度和分類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督促指導成都、德陽和廣元城區及各地新城新區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穩步推動其他市(州)分步實施。
  • 河北秦皇島青龍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籤約
    北極星固廢網訊:5月9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特許經營項目籤約儀式在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行政辦公中心舉行,縣委書記霍春利,縣長王殿忠,縣委常委、副縣長張少久出席。據了解,此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方為中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項目採用「乾餾氣化—第三代國際先進垃圾處理技術」,對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部分處理產物可回收利用,如乾餾產生的氣相產物可作為制磚燃料。
  • 王蒙徽:要重視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要重視解決好這部分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一是加快構建以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保障性租賃住房包括公租房和政策性租賃住房。其中,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鎮戶籍住房和收入「雙困」家庭,政策性租賃住房主要面向無房新市民。
  • 垃圾處理新探索!養蟲子吃廚餘垃圾,每日可吃掉2.5噸
    交匯點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各地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昨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黑龍江發布農村生活垃圾非焚燒低溫處理設施大氣汙染排放標準
    記者近日從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由黑龍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起草完成的《農村生活垃圾非焚燒低溫處理設施大氣汙染排放標準》(DB23/T 2714-2020)地方標準發布,將於12月17日正式實施。這一標準的出臺填補了國內農村垃圾非焚燒低溫處理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方面的空白。
  • 寵物「醫療垃圾」處理無人管 混入生活垃圾存隱患
    但是有一個問題,比如我們去醫院的時候,醫院產生的醫療垃圾都會看到,比如說注射器的針頭放到一堆。它專門有一個標誌的垃圾筒要扔進去,還有標有生化汙染的垃圾筒。什麼東西放到什麼地是有專門的規定的,但是寵物醫院的醫療垃圾是怎麼處理的呢?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合肥市近200家寵物醫院的醫療垃圾,都得不到無害化的處理,這個危害是不容小覷的。
  • 「西寧市」生活垃圾「強制乾濕分離」試點啟動
    根據《西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21年行動方案》,今年西寧市將緊盯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個環節,進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強化法律法規制度機制保障,以「強制乾濕分離」試點為突破口,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提標擴面年行動,實現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居民知曉率達到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居民戶數佔比達到97%、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小區覆蓋率不低於50%、可回收物和廚餘垃圾回收利用率合計達到
  • 西寧生活垃圾「強制乾濕分離」試點啟動,在這12個小區……
    日前,西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西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21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健全以法治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