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9日訊今天,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據介紹,「十三五」期間,煙臺市累計為10.76萬殘疾人發放補貼5.58億元,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7809人次。
殘疾人的生活保障是當今人們關注的重點話題,自2016年1月起,煙臺市對享受城鄉低保的一至四級殘疾人,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對一、二級重度殘疾人,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煙臺市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培傑介紹,「十三五」期間,煙臺市對殘疾人「兩項補貼」進行了2次提標,目前一、二級和三、四級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分別為140元/月、113元/月;一級和二級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為130元/月、115元/月。五年來,煙臺市累計為10.76萬殘疾人發放補貼5.58億元。有效確保了殘疾人「兩項補貼」精準發放到位。
圍繞提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十三五」期間,煙臺市展開了系列工作。其中包括規範救助管理流程,從明確街面救助轉介程序、協調定點醫院綠色通道、加強託養機構監管等關鍵環節入手,健全機制、規範流程、優化服務,確保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規範高效運行。
同時,為實現流浪乞討人員早發現、早報告、早救助、早處置,煙臺市加強四級救助網絡建設。建成由市民政局負責,以市救助管理站為中心,縣級民政部門為支撐,鎮街和村居為基礎,各級公安、城管等部門廣泛參與的四級救助網絡。有效保障了對相關人員的及時救助。
除此以外,煙臺市加強尋親服務和落戶安置。創新尋親手段,加大與公安部門的合作,運用人臉比對、DNA檢測、方言識別等技術,核實滯留人員和身份不明受助人身份信息,同時利用快手、微信等直播平臺,開展網絡尋親活動,煙臺市救助管理站成為全國首家與中國失蹤人口檔案庫合作直播尋親的單位。對於滯留救助站超過3個月且無法查詢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討人員,為其辦理落戶手續,實行分類安置、集中供養。「十三五」期間,煙臺市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7809人次,尋親護送返鄉1287人次,辦理落戶安置37人。
閃電新聞記者 楊麗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