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筆:新書《幕後的老吳》可能是最後一本書
封鏡:節目《聽我韶韶》主持了5年也不想幹了
「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本書了,而且主持人我也不想幹了。太累了!」昨天,南京十八頻道著名節目主持人吳曉平帶著他的新書《幕後的老吳》走進了後宰門北安門社區,與粉絲們分享了關於自己的「幕後故事」。在接受快報記者採訪時,老吳坦言這可能是他的最後一本書,而且主持人也不想幹了。原因是,「感覺自己像是被綁架了一樣,以後想為自己而活」。
撰文 快報記者 劉磊
封筆?
心有餘而力不足,寫著寫著就「淚流滿面」
「作家夢」是老吳打小就有的。老吳告訴記者,1973年他開始在《新華日報》上發表小說。這以後,雖然他的工作有著很多變化,但是對於寫作,他從來沒有放棄,先後發表了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數百萬字,而且有許多都在全國、省、市獲過獎。
談到新書《幕後的老吳》,老吳卻流露出了封筆的意向。 「現在總感覺寫不動了。以前用紙筆一個字一個字地寫,現在改用電腦一個字一個字地敲。越來越感覺眼睛不行了,經常對著電腦寫稿子時,眼淚就譁譁地流。真的有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了。」老吳表示,也正是這樣的原因,《幕後的老吳》可能會是他最後一本書了。
自嘲「三流作家」,想寫最地道的南京民俗
老吳曾陸續出版過多部作品集,個人散文集《幽默人生》、長篇小說《金陵二胡》、配漫畫長篇小說《南京好人》、個人作品集《聽老吳韶韶》等4本都是公開出版的,再加上沒有正式出版的《馬祥興傳奇》和剛剛問世的這本《幕後的老吳》,其作品集已經有6部了。「我雖然寫了那麼多書,但是我自己覺得在南京作家隊伍中,還是排不上號的,頂多算個三流作家。」但老吳表示,寫作的夢想,他是一直保持的。
「南京大作家雖然多,卻沒有完全致力於南京進行創作的。我這些年經常到老城南走走,我特別想用我自己的風格,用最地道的南京語言,寫出最地道的南京民風民俗,創作一本很純粹的南京的書。」老吳說,南京是座糾結的城市、悲情的城市,歷史上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但是外地人對南京的知曉依然還停留在「秦淮八豔」的層次,這多少讓他覺得心裡很難受。
封鏡?
風光背後一把辛酸淚,像是被「綁架了」
據老吳介紹,《幕後的老吳》主要包含了自己在做主持人的5年裡感受到的各種酸甜苦辣,告訴觀眾主持人表面風光的背後也有一把辛酸淚。同時,書中也包含在這幾年中無法在節目中說的話,因此他將這些歷史記錄下來,呈獻給喜愛他的觀眾和讀者。其中大部分文章是在博客中發表過的,沿著「幕後生活」、「家人友人」等一一展開,展示一個真實的「老吳」。
老吳表示,之所以現在把自己5年的主持經歷集結成冊,主要是因為「主持人也不想幹了」。「今年我與電視臺的合約就到期了,他們也讓我再籤,但是我真的不想再做主持了。太累了,而且總覺得不是為自己而活,像是被綁架了一樣。而且,經常寫檢查,還會扣獎金,分管領導不願做冤大頭,開始刪我稿子,越刪越多,越刪越慘不忍睹了。我理解他們的苦衷,所以從去年起,已經不看自己的節目了——不敢看,看了會生氣。但這很不合我性格。過去我無論給哪家投稿,我最恨人家不尊重我,隨便刪我稿件,甚至自作主張,將我的意思改變。」
螢屏上幽默風趣有思想,私底下很憂傷
老吳說,雖然觀眾從電視中看到的是一個幽默風趣有思想有見地的老吳,但是私下裡,他覺得自己還是很憂傷的。「接下來,我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按我女兒的話說,就是為自己活。」不過具體做什麼,老吳表示現在還沒有想好。
不過老吳也坦言,這5年的主持生涯雖然有許多「難以忍受」之事,但是確實讓自己「紅」了。「能通過主持人走紅,我自己根本沒有想到。但是很多事情告訴我,我真的紅了。」老吳表示,最明顯的就是出書,以前自己想出一本書的時候,真的很難,幾乎沒有出版社願意接。「而現在,自己感覺並不太適合出書的內容,也會有出版社找上門來,支持我出版。」
據了解,這次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也給了老吳相當好的優待,首印就高達2萬冊,而且給他的版稅高達10%。
召喚「波德洛維奇」
老吳喊你來領稿費!
但凡有人出書,一般序言部分都要請一些非富即貴、非名即官的人來寫前言,藉以彰顯作者的人脈關係。不過,記者在老吳的新書中卻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該書的序言作者竟然至今都沒有找到。
老吳告訴記者,這篇序言是2008年春天,一個網名叫「波德洛維奇」的網友發的帖子。「我讀後感動不已,當時就發誓,假如我要再寫一本書的時候,一定用這個素昧平生的同行的帖子作序言。寫文章是為了給讀者看,做節目也最怕沒有觀眾。這位觀眾對我如此了解,講話如此中肯,我特別感動。除了誇獎的言辭有些讓我害羞和汗顏外,我的確以他(或她)為知己。」不過老吳表示,他也曾試圖聯繫這位觀眾,但是一直沒能找到。「我也想快報能幫我找找。希望能見上他一面,起碼應該把本篇的序言稿費給他。」
如果您是名為「波德洛維奇」的網友,或者知道這位網友的聯繫方式,也希望能與我們聯繫,一起幫老吳圓這個心願吧。
老吳語錄
1.我是半路出家當的記者,又半路出家做了主持人,在兩個不是我專業的專業裡,我都取得不小成績:起碼,在新聞行當裡我十幾年前就取得了副高職稱;在主持人這個行當,現在也擁有不少粉絲了。
2.想想這一生,我們幾乎是在「綁架」中走過:兒時純潔的理想被瑣碎的柴米油鹽綁架,漫溢的感情被僵死的婚姻綁架,原則和道德被人情和交易綁架,犀利的批評報導被銅臭燻天的廣告綁架——人的一生,哪天不是在道德良心的底線和世俗利益的掙扎中度過?
3.先賢的沉著,前輩的苦難,常能抽絲剝繭似的,一點點消弭我內心的苦痛;觀眾的熱忱、網友的鼓勵,更使我覺得,我不是活在一個自私的「小我」裡,我還有許多社會責任,還有許多應該我去做的,必須打腫了臉兒去完成。
4.人其實不僅有兩面性,還有三面性、四面性,比如我有大義凜然、樂於助人的一面,其實還有自私自利、妒賢忌能的一面……所以我們不能被自己裝扮的外相所蒙蔽,我們須時時審視自己的內心,且從道德層面上,時時鞭撻自己,決不寬恕自己,才能稍稍像個真人!
——摘自《幕後的老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