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球變暖,南極企鵝可能會經歷「數量激增」,因為海冰融化意味著它們覓食的時間減少。
日本科學家稱,南極洲本土的阿德利企鵝是「罕見的全球變暖贏家」,這要歸功於冰層的融化。
在冰層減少的條件下,企鵝可以更多的通過遊泳而不是步行,這增加了他們單位時間獲得食物,如魚和磷蝦的機會。
對於阿德利企鵝來說,遊泳比走路快四倍,這意味著可以更快地獲得食物,從而可以使後代更健康,壽命更長。
研究小組用GPS設備,攝像機和其他設備對南極洲的近200隻企鵝進行了電子標記,以監測冰量減少帶來的影響。
企鵝被證明潛水時間減少,同時能夠捕獲更多的磷蝦,這是因為潛水時不必在冰上尋找裂縫來呼吸。
這種覓食成功率的提高使得成年企鵝和企鵝寶寶長得更快,體重也更高。
日本立川國家極地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Yuuki Watanabe說:「事實證明,這些企鵝在海冰減少的情況下更快樂。」
這聽起來似乎違背直覺,但其潛在機制實際上相當簡單。
企鵝在水中很輕鬆,但在陸地上卻走得很慢。
南極洲的海冰減少,這將對其海洋棲息地和生活在其中的生物造成影響,但並非全都是負面的。
阿德利企鵝是南極洲最常見的企鵝物種,在海冰稀疏的年份,其數量會增加,而在海冰最密集的年份,其數量會大量減少,但研究人員直到現在才知道原因。
先前的研究提到了數量增長和海冰之間的關係,只是建立了一種相關性,而不是一個原因。
為了了解更多信息,美國國立極地研究所的人員在過去十年(2010年至2011年,2011年至2011年,2012年至2013年和2016年至2017年)的四個繁殖季節中出發前往南極。
該團隊使用GPS設備,攝像機和加速度計對175隻企鵝進行了電子標記。
這套設備使他們能夠追蹤企鵝的行程,對步行,遊泳和休息行為進行分類,並估計潛水時捕獲的獵物數量。
幸運的是,2016年至2017年的繁殖季節被證明是不尋常的,並與其他四個監測期進行了有益的比較。
在那個冬天,海灣中大量的海冰破裂並隨海流漂移,這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實驗,科學家們可以通過該實驗觀察企鵝在沒有海冰的情況下覓食。
在海冰很厚的季節,企鵝不得不步行,有時還得靠滑行,沿著冰面走很長一段距離,尋找裂縫,進入水中覓食。
但是,當海冰減少時,企鵝可以潛入他們想去的任何地方,而且通常可以直接進入巢穴附近的水域。
這不僅為企鵝節省了能源和時間,而且擴大了它們的覓食範圍。
最重要的是,這可能會減少與其他企鵝爭奪獵物的競爭,並使它們能夠捕撈更多的磷蝦,一種小型甲殼類動物,也是企鵝的主要獵物。
更少的海冰也意味著更多的陽光進入水中,導致磷蝦賴以為生的浮遊生物大量繁殖。
在2017年1月的無冰季節,磷蝦的體型也比2011年1月的有冰季節更大。
研究人員說,在2016年到2017年期間,與其他冰雪覆蓋季節相比,企鵝每次出行消耗的能量平均減少了15%到33%。
節省下來的能源被用於生長和繁殖,最終極大地促進了種群數量的增長。
據預測,隨著本世紀的推進,南極海冰將迅速減少,阿德利企鵝可能在未來幾年經歷一次數量激增。
但是,根據先前的研究,當海冰減少時,居住在溫暖的,毗鄰海洋的地區(大約佔該物種的30%)的阿德利企鵝過得並不好。
生活在南極半島的企鵝,無論是從大陸延伸出來的還是生活在島嶼上的,可能都沒有獲得日本研究人員所描述的好處。
研究小組說,未來的研究將測試為什麼會這樣。 使用動物追蹤工具研究海冰變化對一系列極地捕食者(海鳥和海洋哺乳動物)行為的物理影響,對於更好地預測極地生態系統的未來變化是一條很有希望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