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一位釣友聊天,就說到了,某些大品牌的配節非常貴,一支竿梢就要到100多;在加幾十塊錢就能買一支晴久3.6了!
說到這個事,就讓我想起來,月初的時候一位釣友提醒我,說晴久的配節,買的話,拼成一支魚竿,比成品還要便宜!驚出了我一身冷汗,後來經過計算,我們的配節拼成一支魚竿,也就是一支魚竿的價錢,他算錯了。後來想到我們的配節是不是太便宜了?再去看看一些大品牌的配節,一支竿梢就真的要一百多,甚至好幾百,不知他們配節是為了售後,或是為了賺錢!
回歸今天的主題,就是魚竿尺寸加價應該是多少?什麼叫尺寸加價?也就是3.6,4.5,5.4的這樣尺寸的價格是不同的,你買車還有不同配置的加價。
其實魚竿不同尺寸價格,我認為就應該是成本的加價,後來我發現很多企業加價是胡亂加的,有的兩個尺寸差價竟然是好幾百!也就造成了,短的其實價格很低,但是你要是買最長尺寸的,那價格要到一千多?我也不知道這個規矩是誰定義的!
下面我就要說沒個尺寸的差價了,首先聲明:我說的是普通的國產魚竿,什麼鱘魚竿等我不說,太小眾!
今天只說野釣魚竿
這類魚竿一般都是37釣性、28釣性、最高到28偏19釣性,這種魚竿按照標準尺寸(標準尺寸就是3.6-4.5-5.4-6.3-7.2等,剩下的中間尺寸就是非標尺寸)差價的話,最多每個尺寸之間不會超過40元的差價;非標尺寸的話,最高不會超過30元的差價!
以晴久為例,晴久的前面的幾個尺寸都是非標尺寸,比如有3.6米,3.9米,4.5米,4.8米,5.4之後就是標準尺寸了,我設定的非標差價是20元,標準尺寸是30-40元,因為我們的成本上升多少,差價就增加多少,所以晴久的小尺寸定價與大尺寸定價都不是很高!3.6的不算,3.6是0利潤特例!
黑坑碳布成本會高一些,差價會稍微大一些,我之前文章也說過,影響魚竿成本的決定性因素是人工,並不是碳布!
各位釣友也不要以這個去漁具店講價,因為批發給漁具店時價格已經加上去了!
我實在是不太懂,某些品牌某些大尺寸的竟然差價300,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體現品牌價值的不一定是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