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課四月綿羊要給大家講講鏡頭速度這個概念,不要開小差,這可是基礎知識,打根基的哦。鏡頭速度,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傳送的光量的多少,傳送光亮多的鏡頭叫快鏡頭,傳送光亮少的鏡頭叫慢鏡頭,這裡快慢的意思不是指鏡頭撲捉運動圖像的能力,而是光量進入鏡頭的快慢能力。理解起來是不是覺得主觀,不怎麼好理解?那我給大家打個客觀的比喻:就拿葡萄酒來說吧,葡萄酒有乾紅葡萄酒,這裡的「幹」不是乾燥的幹,而是一種葡萄酒的加工方式。所以快鏡頭,慢鏡頭不是說快鏡頭是拍運動的物體,慢鏡頭是拍靜止的物體,不是這麼理解的,只是光量進入的速度不同,才有快鏡頭和慢鏡頭。註:這裡的快鏡頭和慢鏡頭不是指視屏播放的快慢效果,而是指一種看的見摸的著的實物鏡頭設備。
相機鏡頭它是由一系列葉片組成的,在中央形成一個圓孔,調節葉片,就可以改變圓孔的大小,圓孔越大,進入照相機並投射到膠捲或者感光元件的光也越多。這個圓孔就是我們經常在說的「光圈」,所以,改變了這個圓孔的大小,也就改變了光圈的大小。在攝影技術中,表述光圈用字母F表示。比如某個鏡頭上標著最大孔徑為F/2.8,就表示這個鏡頭為F/2.8鏡頭,如果某個鏡頭上標著最大孔徑為F/4.5,就表示這個鏡頭為F/4.5鏡頭,F值越小,光圈開的越大,進入鏡頭的光也越多。所以,在相同條件下F/2.8比F/4.5進光量更多,能更快的達到正常曝光的要求,因此F/2.8鏡頭比F/4.5鏡頭完成拍攝更快,這兩個鏡頭進行對比,F/2.8可以稱為快鏡頭,F/4.5稱為慢鏡頭。快鏡頭和慢鏡頭的定義是沒有絕對的,只是相對的,如果F/2.8跟F/1.2比,F/2.8就是慢鏡頭了。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講解下鏡頭速度:你拿起你身邊的相機鏡頭,看看你鏡頭最小的F值是多少,這個值就是你這鏡頭的鏡頭速度,也就是最大光圈。價格方面,F值越小,價格也越貴。還有一點,任何兩隻鏡頭,不管檔次價格相差多少,在同樣的F值下,其它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它們進入相機的光量是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拍出來的照片效果,虛化方面都是一樣的。
快鏡頭有什麼優點呢:快鏡頭的優點,簡單的來說,在同等條件下,可以比慢鏡頭更快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大家知道,在日常拍攝中,快門時間越短越好,防止抖動而糊片。 舉例說明;如果你用兩臺相同型號的相機,一臺裝上F/2.8鏡頭,一臺裝上F/4.5鏡頭,在室內光線不是很好的環境下拍攝,都把光圈打到最大,就是F值調成鏡頭的最小值,快門,ISO等兩臺相機都設置成一樣,然後進行拍攝,拍攝後觀察,F/2.8鏡頭曝光正確,明暗剛好,F/4.5鏡頭拍攝就不盡人意了,曝光偏暗。
那麼,快鏡頭這麼好,大家為什麼都不買快鏡頭呢?原因只有一個,因為貴!同等質量的鏡頭,快鏡頭要比慢鏡頭貴,而且貴的不是一星半點,就拿佳能50mm的人像定焦鏡頭來說吧,最便宜的是F/1.8鏡頭,現在市場價600左右,然後是速度更高的F/1.4鏡頭,市場價2000左右,最快的是F/1.2鏡頭,市場價是8000左右,大家看,差不多的鏡頭,就因為F值不一樣,這價格幾倍幾倍的翻,所以,不是土豪的普通大眾,更多的會去選擇F/1.8鏡頭,最多咬咬牙,入個F/1.4的,用F/1.2的鏡頭,要麼是專業的攝影工作者,要麼是有錢任性的玩家。
不過快鏡頭雖好,但慢鏡頭也不差,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拍攝的光線都是能滿足慢鏡頭成像的。即使在光線欠佳的環境下,用慢鏡頭拍攝,也可以藉助相機自身的ISO,曝光補償,降低快門速度,以及使用三腳架來達到正確曝光的目的。總結:鏡頭速度,就是指鏡頭開到最大光圈時,在一定時間內,在相同環境,相同快門速度,相同ISO值的前提下,光量能進入的多少叫鏡頭的快門速度。光量進入多,鏡頭速度就快,光量進入少,鏡頭速度就慢,比如一個最大光圈值F1.4的鏡頭跟一個最大光圈值F4的比,F1.4的鏡頭速度就比F4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