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兒子與媽媽同睡,直到發現孩子這個癖好,媽媽後悔死了!

2021-01-09 網易

2017-10-15 21:39:48 來源: 大大河

舉報

  9月伊始,新學年正式拉開序幕。隨著全國各地的學生重返校園,有關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話題再度成為眾多家長甚至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促進兒童身高增長,推動中國兒童身高管理發展,9月3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以下簡稱兒基會)攜手補鈣專家美國迪巧在山東青島發布《中國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揭示了一系列中國寶寶的身高數據。調研數據顯示,超過5成寶寶目前未達到遺傳身高,近8成寶寶未來身高達不到父母預期,中國家長對孩子身高盲目樂觀。

  差異明顯:國人百年增高10釐米 低於日韓

  眾所周知,身高是體格生長的重要指標,良好的體魄和身高狀態是體現兒童體格健壯的重要標誌。不僅如此,良好的身高水平可以使兒童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利於兒童根據自身興趣和能力選擇心儀的專業和職業,提高未來生活質量。

  網友來信:我是一位單親媽媽,目前正帶著一個16歲的兒子。當時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與丈夫離婚了,我怕孩子缺少父愛,所以特別寵孩子,16年來,兒子一直和我同床睡,原來我想與孩子分房睡的,沒想到孩子就像是離不開我的樣子,不肯與我分房,如今16歲了,依舊很粘著我,直到最近我發現了孩子的異樣,我真的是十分後悔為什麼不狠心點和孩子分房睡。

  最近,我在洗衣服的時候,竟然發現兒子的褲兜裡有一條女人的內褲,我認真的看了看,竟然發現這是我扔了很久的內褲,我真的沒想到孩子竟然有這種癖好,也許是我因為忽略了兒子也是快成為一個男人了。看到兒子的這種情況,我真的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專家表示:這個情況確實挺嚴峻的,因為16歲的孩子正是性萌芽的時候,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其實該分床睡的時候,媽媽們不要猶豫,這是為孩子好,媽媽們都應該做的。

  然而孩子依賴父母是正常的,但是一直帶著孩子睡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因為帶著孩子睡太久可能會導致孩子性早熟,特別是男孩,可能會對媽媽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影響孩子發育。

  媽媽們都要注意了,該分房睡的時候就要分房睡,不要說為了寵孩子,怕孩子踢被子什麼的就不分房睡了,其實你這是害了孩子,教孩子提前「長大」。

  

  什麼時候跟孩子分房睡,並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太早太晚都不好。至少要等到孩子滿3歲後才考慮分房睡。孩子太小時跟父母分房睡會損害孩子的安全感。如果讓孩子在3歲前跟母親分離,孩子就可能會認為母親沒有了,或認為被母親拋棄了,從而傷害到心靈。

  對於不到3歲的孩子,由於自我完全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沒有了母親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孩子長大後可能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疑心重、沒有信任他人的能力等問題。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3歲前,會有一件特別喜愛的東西,如一個公仔或一條毛巾,每晚睡覺時一定要抱著睡?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這個年齡孩子的腦海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母親形象,於是,在孩子的潛意識裡,這個公仔或毛巾就是母親的象徵,抱著它睡,就 可以確保母親不會離開。所以,即使很舊很髒了,你也很難從孩子身邊拿走它。因此,讓3歲以前的孩子跟父母分房睡,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上學後分房睡:成年後可能患上精神疾病

  同樣,太晚跟孩子分房睡,孩子成年後則有可能患上某些精神疾病或產生心理問題。比如產生各種焦慮障礙或神經症、人格障礙、適應性障礙、性心理障礙、人際關係困難等。

  曾經有過的一個男孩患了社交恐懼症,都讀高中了,每晚都還要媽媽陪他睡才能睡得著。「每天晚上,他的父親都要等他們母子睡了以後,才去把孩子的母親抱回自己的房間。」

  專家同時指出,有些女孩也會有戀母行為。「現在這種現象好像還越來越多,尤其是父母關係不和、單親家庭和父親地位過低的家庭,更應重視這個問題。」

  走上街頭,商店,酒店笑意露在臉上的人總是最漂亮的,笑意,會引起人們的尊敬,那兒有個不解的疑問,就會尊敬的問笑者,是否能解答清楚,心靈上先有了安慰,回到家中,父母見女兒總是笑呵呵的,就體現了和睦的氛圍,心情舒暢,,利於身心健康,到了大城市的服務窗口,人們笑的那樣可,她的笑是一種社會的美好象徵,她代表一個城市的面貌,一個城市的精神心態,上飛機時,漂亮的服務員,點頭哈腰,笑容可掬,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也有一種家的親情,假期你哭聲子拉下,在安全的飛機,嚇的人都不敢坐了,一個心態的變化,就讓人產生了對生活和現實性的認識,一笑,她是沒有語言文字,也含概的內容很多,一個人沒有純潔的心靈,高的素質,善良的心態,你是笑不好的,笑意也是不會感人的。笑是對生活的一種高度認識,她是一種善意的擴散,善意的傳播,也是對生活的一種執著追求,笑意傳送著你對人生的信任,笑在你的臉上,但對方接受到的是熱情,感受到的是溫暖,笑意傳送給對方,一個艱難的事,辦起來可能輕鬆愉快,有些艱巨的任務,緊張更加促使了事物朝反而前行,那麼笑意,緩解了心情,促進著人們辦事的信心,可能一件很難辦成的事,笑意中沒有什麼困難就獲得了成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兒子都16歲了,媽媽還堅持不分床睡,越界的母愛讓孩子徹底毀了
    我兒子都16歲了,現在還和我睡覺萌萌(化名)今年39歲了,前段時間她和閨蜜一起聊天,說自己的兒子已經16歲了,但是仍然還要每天和自己一起睡覺,這讓朋友特別吃驚,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青春期,如果每天和媽媽同床睡覺,對孩子的影響可想而知。
  • 12歲兒子和媽媽同睡一床,半夜總是偷偷起床,媽媽發現後自責不已
    要是兩個人離婚之前沒有孩子,那麼相對來說還好很多。可是離婚之後還帶著一個孩子,那麼受傷害最大的應該就是孩子了吧。而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條消息,一位單親媽媽帶著12歲的兒子生活,日子過得也是十分的艱辛。因為孩子從小沒有爸爸,這位單親媽媽也是十分心疼孩子,為了彌補孩子父愛的卻是,她每天都小心翼翼的呵護這孩子,想要把自己所有的愛,來彌補給孩子那缺失的一部分。
  • 12歲兒子跟媽媽同床睡,一個舉動,讓媽媽下定決心要分床!
    有些孩子已經十多歲了,晚上還是和媽媽同床睡,甚至是一個被窩睡,影響了孩子正常發育。12歲兒子跟媽媽同床睡小茜的兒子今年12歲了,依然每天晚上跟媽媽同床睡。之前爸爸媽媽也想過很多方法,想要和兒子分床睡,可兒子死活不願意,每次都鬧得整晚睡不著覺。
  • 「媽求求你,我就睡1分鐘」,9歲兒子永遠睡去,媽媽頓時後悔萬分
    「媽求求你,我就睡1分鐘」,9歲兒子永遠睡去,媽媽頓時後悔萬分「媽求求你,我就睡1分鐘」小亮今年才剛滿9歲,已經上了四年級,媽媽也便開始慢慢地對他嚴格了起來,不僅辭掉了工作,親自還去送孩子上學接孩子放學,連平日裡面小亮吃的一些東西也都是媽媽給安排好的,每天放學之後小亮需要去補習班補習,大概到了7點左右的時間抽個空,然後去吃個飯,接著就是繼續寫作業,而且小亮的媽媽還會一直都在小亮的身邊監督他
  • 單親媽媽醒悟:保護孩子的青春期,再難也不要和兒子睡一個屋
    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讓小李自責不已:小李因和丈夫關係不和,兩年前離婚了,法院把兒子判給了小李撫養。小李為了給孩子創造好的生活條件,獨自一人來北京打工,她住在十幾平米的出租屋裡,暑假期間小李把上初一的兒子接過來照顧,因為空間小只能睡在一張床上,可半夜發生的一件事讓小李自責不已。
  • 心理學家:孩子摸著媽媽睡不是「怪癖」,而是在表達「另類飢餓」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不知道各位父母有沒有發現,孩子在睡覺時,除了姿勢「五花八門」之外,還有各種「千奇百怪」的特殊「癖好」。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講,睡覺時都喜歡摸著媽媽的某個身體部位,不然就無法入睡哭鬧個不停。如果孩子有這類「怪癖」,很多媽媽因此而苦惱不已,總擔心孩子會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 孩子喜歡摸著媽媽入睡?這個「怪毛病」是在表達「另類飢餓」
    不少孩子睡覺時有「特殊癖好」,比如 摸著媽媽肚皮、乳房、耳朵、胳膊才能睡著,不然就翻來覆去的像有心事一樣睡不著……而孩子的這類「怪毛病
  • 27歲男子與媽媽同睡一個房間,女友勸說被罵不孝,網友:毀三觀
    孩子出生後,父母都非常疼愛孩子,但有些父母過度地溺愛孩子,導致孩子成為「媽寶男」,就有一位27歲「媽寶男」與媽媽同睡一個房間,女朋友勸說保持一定距離,被罵不孝。
  • 3歲兒子對媽媽說的話,讓媽媽睡不著
    3歲兒子對媽媽說的話,讓媽媽睡不著之前曾有一位媽媽講述過自己這樣的一段經歷,在孩子在沙發上玩的時候,媽媽問著身邊玩遊戲的兒子說道:你還記不記得在媽媽肚子裡是什麼樣的啊?一旁玩遊戲的兒子抬頭和媽媽說道:媽媽肚子裡黑黑的,有很多水,後來就有一條亮亮的光,然後我就出來了。
  • 孩子三歲前,為什麼一定要和媽媽同睡?這三大好處誰都替代不了
    孩子雖然記不得三歲前發生的事情,但卻會記得當時深刻的情緒反應,比如悲傷、快樂等等,這些情緒會在潛意識中影響孩子一生的心理髮育。三歲前也是孩子學習和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他和誰一起睡、和誰關係親密,那他就會去模仿那個人的行為習慣,進而影響到他的性格。所以孩子三歲前和誰一起睡覺十分重要。
  • 「媽媽,你會死嗎?」兩位媽媽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生
    "死「這個字,在很多家庭是忌諱的!有時面對孩子的追問,大部分家長都是閉口不言的。可當孩子對「死亡」產生好奇時,若父母沒有正確的引導,將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影響其性格發展。前段時間,在看節目《經典詠流傳》時,嘉賓胡可就對安吉和小魚兒說:有一天爸爸媽媽可能老了,不能永遠陪伴在你們身邊......還未等胡可說完,小魚兒問道:人老了會不會死?
  • 6歲兒子把媽媽的包藏了起來,媽媽急哭了
    我讓太太打開微信視頻通話,幫她又找了一遍,確實沒有發現手包的蹤跡。這時,7歲的兒子出現在了手機的鏡頭中,小傢伙嘴角竟然露出一絲幸災樂禍的壞笑,我心裡一動,問太太:「兒子看到你的包了嗎?」「兒子說他也沒看見。」知子莫若父,我斷然地說道:「你把所有的衣櫥、柜子和抽屜打開,只要兒子能摸到的地方,全部再找一遍。」就掛斷了視頻。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是呀,有多少媽媽抱著同樣的心態,按部就班的計劃著跟孩子分房睡:想借著分床睡、分房睡,讓孩子更獨立;不想孩子太粘人、太嬌氣,想早點和孩子分開睡;「3歲分床、5歲分房」過了這個年齡就更不好分了;聽說國外媽媽,孩子一出生就要自己睡了……這些都是真的嗎?到底有沒有最佳分床、分房睡的年齡?
  • 14歲男孩不願和媽媽分床睡,打開兒子抽屜後,媽媽都傻眼了
    就比如說,分床睡的問題,明明已經到了分床的年齡,但由於孩子的牴觸,家長們也是一再妥協,到最後,出現讓自己無法接受的一幕。閨蜜的孩子已經14歲了,現在還是和媽媽一起睡,真的是非常尷尬的事情。由於閨蜜早年離婚,所以小孩的依賴性特別強,本來五六歲的時候想分床,但由於孩子牴觸,此時便也作罷。
  • 孩子吸手指、依戀小毯子……知道真相後,媽媽後悔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到3歲才能形成客體穩定性與情感穩定性。只有在形成這個概念後,孩子才能承受與父母的長時間分離,否則孩子會將短暫的分離,視為被拋棄。孩子的「過渡性客體」是正常的心理行為,並非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導致孩子有了安慰物。為了滿足這種缺失感,「安慰物」就出現了。當孩子感覺到焦慮、恐懼的時候,依賴這些「安慰物」安撫自己。
  • 新生兒是自己睡小床好,還是和媽媽睡大床好?答案令人意外
    根據上海交大醫學院調查,在1304名嬰幼兒中,只有2%的寶寶是獨立睡的。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寶寶出生後,很多媽媽都糾結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讓寶寶和自己睡大床,還是讓寶寶自己睡小床?支持睡大床的人認為:孩子和媽媽睡大床,更方便媽媽照顧寶寶,也更能給寶寶安全感。
  • 陪讀媽媽日記:把孩子教育好,是為了自己到60歲的時候不後悔
    5月20日 星期三 晴這場疫情打亂了原來的生活,我選擇了放棄店裡的生意,在家陪孩子學習了三個多月。這期間,因為店裡已停止營業,所以好多想租店面的人,不時地打來電話詢問,讓我有些心煩意亂。我的本意是不想出租,因為這個店,是自己的房子,所以裝修的比較高檔,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汗水,有好的地理位置和客源,真的不捨得放棄。
  • 27歲媽寶男與媽媽同睡一個房間,女友勸說卻被罵不孝,毀三觀
    所以男朋友比較依賴自己的媽媽,但是女生覺得自己的男朋友和媽媽之間太過於親密了。一次女生接受男生的邀請,去男方家拜訪,這才發現自己的男朋友27歲了仍然和媽媽居住在一個房間裡。除此之外,男朋友的媽媽還特別奇怪,佔有欲特別強,不僅不讓自己碰男朋友的東西。甚至男朋友的貼身衣物都是媽媽親自幫洗,此外,男朋友還會讓媽媽給自己搓背。
  • 媽媽咪呀金麗萍:38歲英語不通帶16歲兒子到美國,49歲年薪超百萬
    2019年《媽媽咪呀》第七期有一位來自洛杉磯的49歲媽媽金麗萍,這是一位做了十幾年家庭主婦,對英語一竅不通敢在38歲獨自帶16歲兒子到美國,49歲成為美國保險業精英的勵志媽媽。這名祖籍上海的美國華人,目前就職於全球五百強的保險公司,並擔任其南加州分行的副總經理,每年繳稅額就高達40萬美金,這是一個很多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也未必能達到的數字。
  • 海豹肢患兒5歲了,媽媽卻患尿毒症!佛山這個家庭盼伸援手
    「我以後要成為像媽媽一樣勇敢的人!」語音的一端,是五歲的兒子,罕見病海豹肢患兒;另一端,是這個孩子的母親唐女士,她被診斷出慢性腎臟病5期,即俗稱的「尿毒症」。聽到兒子聲音的那一刻,唐女士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記者了解到,現住佛山順德陳村鎮石洲村的唐女士近日因病情加重再次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