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貓警長》導演戴鐵郎:藝術是我餘生的歸宿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本報記者 張小葉

  對於諸多70後、80後而言,談及童年,《黑貓警長》絕對是關鍵詞之一。

  1984年,《黑貓警長》開播後,立刻紅遍大江南北,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動畫系列片之一。在歷年來最受歡迎的國產卡通形象評選中,它與《葫蘆兄弟》並列第二。2010年,《黑貓警長》被翻拍成電影版,創下1500萬元的票房收入。《黑貓警長》的導演戴鐵郎,也因此獲得了一個雅號「黑貓爺爺」。

  但戴鐵郎的成就不僅於此。他參與和導演的作品包括《黑貓警長》、《我的朋友小海豚》、《小紅臉和小藍臉》、《牧笛》、《小蝌蚪找媽媽》、《草原英雄小姐妹》、《九色鹿》等,每一部都備受好評,在國內外屢屢斬獲大獎。

  可人們有所不知,戴鐵郎的一生非常坎坷。進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後,他捲入「反右運動」和「文革」,坐了27年「冷板凳」。真正做導演的時光,只有短短10年。

  如今,「黑貓爺爺」已到晚年,身邊親人陸續離世,獨自一人生活。但戴鐵郎覺得,自己從沒有為境遇所困,正如現在也不會為時間所困,因為創作就是生命的動力。「我很忙,每天都在創作,沒有停下過。外面的世界是有限的,我的世界卻是無限的。」他說。

  ■戴鐵郎一生鮮有接受媒體採訪,因此他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可他創作的《黑貓警長》,在中國無人不曉。

  ■耄耋之年的戴鐵郎,以平常心看待一生名利,他說:「我很忙,每天都在創作,沒有停下過。外面的世界是有限的,我的世界卻是無限的。」

  ■他說:「這是一個好時代,好到讓我常常遺憾,要是再年輕一點就好了。」

  耄耋之年,形隻影單依舊樂觀

  戴鐵郎幽居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個角落。穿過人車嘈雜的大街小巷,拐進一條小弄堂,可以看到一排解放初建成的老式公房。白漆外牆上,到處是舊水管的鐵鏽滲出的斑斑印蝕,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包圍中,老公房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帶路的是印希庸,《黑貓警長》的製片,也是戴鐵郎多年的學生和朋友。他騎了一輛老式助動車,「突突突」地走在最前面。在一幢老公房前停車時,早已聞聲探出頭的戴鐵郎,從三樓的窗口拋下一把鑰匙。印希庸開門進樓,穿過油煙嫋繞的公用廚房,爬上陡峭的、吱吱作響的木樓梯,便見到鬚髮皆白的戴鐵郎站在門口迎候。

  退休後,戴鐵郎常年住在杭州,偶爾回上海來住。從1953年進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起,他就住在這間50平米的一居室。妻女陸續離世後,原本狹窄的老屋變得空蕩蕩,沿牆靠著幾塊床板,唯一一張長沙發的一端疊了兩塊毛巾,權作枕頭。

  房間的正中,一張書桌佔去了三分之一的空間。老伴去世後,戴鐵郎把大床拆了,請人幫忙在原地拼起了一張大書桌,平時就在這張書桌上繪畫、創作、講課。因為有藝術相伴,晚年的他,對生活依然充滿樂觀。只是如今打交道的對象,從孩子變成了大學生,他不僅日日筆耕不輟,還帶了兩個美院的研究生。

  「她們去世以後,我想了很久,晚年怎樣度過?最後想通了——藝術就是我餘生的所愛和歸宿。」老人撫摸著書桌,對我說。

  戴鐵郎在杭州的住處,是西湖邊上的一間兩居室,這是早年浙江美術學院分配給他父親戴英浪的。戴鐵郎沒有手機,偶有美影廠的晚輩去杭州探望他,遇上老人出門,往往要在樓下等待許久。他養了幾條狗,有從路上撿來的,也有別人寄養他家後再不領回的,他不忍丟棄,一一收養,還四處找人借身份證為狗辦證。然可託之人並不多,他笑言:「向我家的鐘點工阿姨求了好久。」

  每次來上海,戴鐵郎總要先通知印希庸。2009年冬天,為了《黑貓警長》電影版的改編,他來上海暫住,印希庸把自家的棉被搬去,順便幫忙買菜洗衣。昔日的「黑貓爺爺」,如今年事已高,孤零零的一個人生活,畢竟有些力不從心。而當年《黑貓警長》動畫組的陳思毅,至今記得戴鐵郎對生活曾有多講究:「那會兒美影廠有個咖啡廳,偶爾會做點西餐。戴老師就說,你們怎麼把義大利麵當成陽春麵吃?那天我長知識了,義大利麵得卷著吃,而且不能發聲音。」

  這些生活習慣是從南洋帶來的。戴鐵郎的人生一分為二,在與動畫結緣之前,他的青春歲月顛沛流離,而他一生的品性,也在革命生涯中漸漸打磨成型。「當年美影廠分房,我愛人再三催我去問問,我便硬著頭皮去了。結果,分房小組讓我去找廠長,廠長讓我去找分房小組。我便想,好吧,這也算是個結果,就坦然回復了家人。」一家人便在這棟一居室裡住了幾十年。

  「他那一代的藝術家,都是這樣高傲堅忍,他們不在乎利益,坦然為藝術獻身。」陳思毅說。

  動蕩歲月,木刻版畫曾是最愛

  1930年,戴鐵郎在新加坡出生,那時新加坡還是英國的殖民地。他的父親戴英浪,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馬來亞共產黨執行委員。二戰期間,馬共組織人民抗日軍,進行抗日遊擊戰。在戴鐵郎的記憶裡,那段時間,家裡總是迎來好些客人,進了屋便和父親開會。母親在屋外養雞,其實是為父親「放哨」,年幼的戴鐵郎便跟在母親後頭幹活。

  他與母親情感深厚,他說:「我母親是個了不起的女性」。解放後,父親戴英浪的身份轉為木刻畫家,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師從妻子。抗戰期間,戴英浪輾轉多地、幾度被捕入獄,妻子跟隨他,吃了很多苦。但她從無怨言,全心撫養一對兒女,一生為革命「做好後勤」。

  「她總是一邊做事,一邊告訴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很淺顯,一點也不教條。我很懷念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光。」在日後是非不辨的年代,是母親的昔日教導,使他得以擺脫憤懣,平心靜氣。

  在新加坡讀書期間,戴鐵郎和他的同學時不時組織義賣、捐款,散發寫著「打倒侵略者」的宣傳手冊,一直延續到他回國。1940年,因為叛徒出賣,英政府將戴英浪驅逐出新加坡。10歲的戴鐵郎便踏上輪船,隨家人一起回到了中國。1942年,戴英浪在上海開展地下黨工作時,由於叛徒出賣,被捕入獄。14歲的戴鐵郎,就成了當時家裡的頂梁柱。那時戴鐵郎在上海美專半工半讀,白天開會、發宣傳單、遊行,晚上在燈下作木刻畫。回想自己人生的頭20年,他說:「走過了許多地方,都是因為我的爸爸」。解放戰爭時期,戴英浪又被派往臺灣、香港等地。時局緊迫時,全家人風聲鶴唳,父親甚至不能出門。戴鐵郎以孩子的身份,出面傳遞過許多情報。「我曾單獨回過上海,傳遞有關臺灣高雄沿岸的布防情報。」戴鐵郎說,他帶了許多中暑藥,分散在袋裝咖啡大小的包裝袋裡,情報就藏在裡面。1949年,全國解放,父親戴英浪從香港回到廣州。戴鐵郎帶著母親和妹妹,在香港《華商報》領了一筆路費,也回到了大陸。「好日子要來了。」那時他這麼想。而母親吃了半生的苦,也終於能夠安定下來。

  戴鐵郎說,自己人生頭20年裡,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靜下心來好好讀書。但是,即使在那些動蕩的歲月裡,他也從未放下過心愛的木刻版畫事業。他曾為毛主席的著作《論聯合政府》第一版設計了木刻版畫的封面;在臺灣時,他被安排到公路局工作,期間也刻了大量的木刻版畫,其中「臺灣村景」一圖,解放後被《中國版畫集》收錄。

  回國後,戴鐵郎獲得了重新學習的機會,得知北京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開設動畫專業,他獨自從廣州坐火車去北京考試。這年初冬,在廣州上車時,他只穿了一件薄外套,沒想到一路向北,越坐越冷。那些細節,60年後回憶起來,依然歷歷在目:「下了火車,我叫了輛黃包車去學校。過一座橋時,我感覺自己要凍僵了,於是叫停,從行李中拖出幾件衣服裹在身上。對車夫說,你繼續拉,我跟著你跑。」

  就這樣,他成了北京電影學校第一批美術系動畫專業的學生。那批學生中,有阿達(動畫短片《三個和尚》導演)、嚴定憲(《哪吒鬧海》導演)、林文肖(《雪孩子》導演)和胡進慶(水墨剪紙動畫片《鵝蚌相爭》導演)等。

  進了學校以後,戴鐵郎才發現,同學們大多已在美專學過動畫的基本課程,基礎紮實。為了趕上進度,晚上9點熄燈後,他就悄悄爬起來,借著廁所的光,把第二天要學的內容「硬

  裝進大腦」。休息天,同學們出去逛街,他卻在寢室裡繼續學習。就這樣強記惡補,考試倒也一一過關。

  直到畢業,戴鐵郎也沒有想過會把動畫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我一直想把這四年的學習當成一個過渡,之後去考中央美院研究生,繼續畫我的版畫。」然而,畢業時,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來招人,一眼挑中了他,戴鐵郎於是放棄了繼續學業的念頭,赴上海美影廠報到,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把版畫放棄了」。

  而就在進廠後不久,「反右」運動開始了。父親受「潘漢年案」牽連,家中待遇一落千丈。戴鐵郎說:「最明顯的變化,是那會兒女同學都避著我走。」也正在此時,他遇上了後來的愛人。

  事實上,他們相識已久。16歲時,戴鐵郎正在為《文萃》工作,有時去女青年會為她們畫海報。在一間大屋子裡,女青年們跳集體舞、做冰淇淋,活動結束,一地狼藉,往往留給戴鐵郎打掃。

  「我模模糊糊地覺得這生活腐化不『革命』,所以從不參加。」他說。有一回,他在門外的臺階上捉蟋蟀,有個同齡的女孩跑了出來,要他讓路,兩人還吵了起來。

  戴鐵郎說起那次初見的場面:「你猜她那時哪個樣?塗口紅,穿高跟鞋,那就是『地主家的女兒』嘛!我心裡挺看不起她。而她看著我鞋上的補丁,像個小工,一臉瞧不起人的神色。」

  然而,在「女同學都繞著走」的日子裡,「地主的女兒」卻來到了戴鐵郎的身邊:「別人看了我的檔案,跟她說,這人的成分太複雜了,你還是想想清楚。她說,我想清楚了,他有才華,我就是要找他。」

  愛人離世多年,戴鐵郎說及往事,不動聲色:「誰知道命運竟會這樣安排呢?再見到那個喜歡塗口紅、跳芭蕾的女孩,她已經入了黨,還被選為三八紅旗手。」他給我們看自己視為珍寶的那些作品時,一大捲髮黃的版畫中,包裹著《黑貓警長》的劇照和線稿,最裡面,是愛人年輕時跳芭蕾的照片。

  拿起畫筆,「世界就無窮大」

  「父親受牽連後,一切都改變了。一開始,不是不難受。」戴鐵郎目睹身邊「為革命貢獻極大」的戰友們的遭遇,他的心開始慢慢平靜。不能做導演,那就埋頭畫畫。在為著名的水墨畫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畫金魚時,他反覆修改、精益求精,一共改了6稿。

  1976年,印希庸從職校畢業,進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工作。那時,46歲的戴鐵郎,在單位依舊是「坐冷板凳」的角色。進廠23年,他還沒有擔任過任何一部動畫片的導演。但印希庸知道,戴鐵郎是解放後第一代科班出身的動畫大師,每回見面,總是尊敬有加。

  「這是個『時髦』的老頭,愛與年輕人混在一起。從國外帶來的『洋習慣』,即便在最艱苦的歲月裡,也分毫不差地保留著。」印希庸說。做動畫時,戴鐵郎常常忙得來不及吃飯,麵包裡夾塊巧克力,就著可樂當一頓飯。

  「文革」結束後,50歲的戴鐵郎第一次當了導演。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我的朋友小海豚》,拿著本子去審批時,別人說:「這種本子你去廢紙簍看看,我們扔掉很多。」

  「我每一部作品廠裡都反對,從《我的朋友小海豚》到《黑貓警長》。」戴鐵郎說,《我的朋友小海豚》反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不符合當時「多做傳統、民族的題材」主調。美影廠的日本顧問勸他說:「你第一次做導演,我去向廠裡提議,給你個好點的本子。」

  戴鐵郎拒絕了他的好意:「我是搞創作的,我只做自己的東西。」本子沒有通過,就沒有導演室,他去廚房借一張小矮凳,再到飯廳搬一張長板凳當桌子,借廠內醫務室的一角,趴在長板凳上開始畫分鏡頭,長長的紙一直拖到地上。

  終於,他畫出的動畫片《我的朋友小海豚》,在1982年義大利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上獲得總統銀質獎,成為當年送選電影中唯一獲獎的作品。在戴鐵郎做導演的10年裡,他的作品獲過多項國際大獎,最得意的莫過於1984年出品的《黑貓警長》。作品講述的是一隻機智勇敢的黑貓警長率領部下偵破案件,保衛森林安全的故事。首播以後,幾乎受到全民追捧,街頭巷尾到處在傳唱《黑貓警長》的主題曲。一系列周邊產品的熱賣,也催生了玩具經濟的到來。「那時候孩子們開始玩起一種會發出聲光的玩具槍,最早就是《黑貓警長》的周邊產品之一。」印希庸說。

  《黑貓警長》播了5集,但在第5集結尾黑貓警長打出「請看下集」的字樣後,觀眾們卻再也沒能等來第6集,因為「黑貓爺爺」退休了。

  「那天我被叫去人事處,他們遞給我一張退休證,說我年齡到了,該退了。那一瞬間我愣住了。醒過神來後,我一句話沒說,拿了退休證轉身就走。」就像分房那件事一樣,戴鐵郎依然「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

  那年,他的退休工資是209.5元。為了補貼家用,他每天騎車去郊區,幫別人修改原畫。

  他人生的頭50年裡,正逢中國歷史風雲突變,他的命運也隨之飄搖,不知明天會落到哪兒。到了暮年,他從街上撿回瘸腿的流浪狗回家養著,直到後來養得健步如飛,他突然悟出其中道理:「人應該向動物學習,到哪裡都能生存。你不可能一直順利,你沒法知道明天會怎樣。」

  那天,戴鐵郎坐在50平方的居室裡,用一個下午時間,平心靜氣地回顧著自己的坎坷一生。說到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也只是哈哈一笑。面對看《黑貓警長》長大的晚輩,他的語氣充滿憐愛:「你們還年輕,未來還很長,要過好每一天,抓住幸福。我呢,儘管已夕陽西下,但我也要過好每一天。」在人生受冷遇的27年裡,他回到家關上門後,筆耕不輟,他說自己「不爭不搶,就當是時機未到」。創作卻從未停止過,他要為自己可能成為導演的明天做好充分準備。

  「我得到的是我的想像力,它與我同在,這是誰都拿不走的。」戴鐵郎說,直到80多歲,他依然在創作。當他走過大街小巷,穿過小弄堂,沿著木梯爬到三樓,拿起畫筆時,「世界就有無窮大。」

  「黑貓爺爺」:要是再年輕一點就好了

  從上世紀80年代走過來的人,沒有不知道《黑貓警長》的。這部動畫片由戴鐵郎執導、印希庸製片,塑造了中國動畫史上「最酷的警長」。1984年播出5集後,好評如潮。直到幾十年後的今天,「黑貓警長」的形象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象徵著正義、嚴肅、一絲不苟。

  如今,看《黑貓警長》的孩子已經長大了,許多人試圖解構「黑貓」的形象,分析它成功的秘訣。有人說:「《黑貓警長》是一部超越時代的作品。首先,它擁有最多的商業元素;其次,它採取了完全國際化的造型語言;人物設置上,針鋒相對的警匪和多種多樣的森林公民們三方,形成了張弛有度的人物關係。」

  然而,這部「超越時代」的作品,曾經差點兒不能面世。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戴鐵郎曾在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了《黑貓警長》劇本的雛形:當時在報紙上連載的以黑貓警長為主角的科普小故事。他從中獲得了靈感,開始創作《黑貓警長》的劇本。戴鐵郎設計了許多黑貓的形象,拿到幼兒園、少年宮四處徵求意見。幾經易稿,最終確定了一個頭戴警帽的警長形象。

  當時,《黑貓警長》劇組幾乎是一個完全由年輕人組成的團隊,製片印希庸只有28歲。大膽起用新人,引起了一些人的議論。有人向戴鐵郎指出:「要做製片,小印資歷還不夠。」戴鐵郎說:「你們不用,為什麼不讓我用?年輕人不做事,怎麼學習?」後來戴鐵郎曾對記者說:「我做新人的時候,受慣了冷遇。雖然我對這件事情並不怨恨,但我絕不會這樣對新人。」

  他善於啟發年輕人的靈感,也虛心傾聽他們的意見。比如,每一集開場和結束,黑貓警長會用槍打出片名和預告,這個創意就是印希庸提出的。

  為了讓劇組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想法,許多場景和人物,都是戴鐵郎回家以後,自己一筆一畫設計出來的。他訂閱了許多國外科技刊物,「熱追蹤飛彈」、「噴氣式摩託車」等一些新式武器,就是從這些雜誌裡看來的。

  結果,花了10個月做出來的兩集動畫片,卻被叫停了,理由是:「裡面打打殺殺,不符合傳統美學,裡面的科學道理也沒有什麼藝術性。」直到一年半以後,一位電影局領導看了,覺得不錯,一些小朋友試看後,反響也很熱烈。在「不做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黑貓警長》上映了。

  「《黑貓警長》給廠裡帶來很大效益。最初,黑貓的周邊產品一出來,就被一搶而空。」印希庸說。但對戴鐵郎來說,「黑貓警長」問世後,反而離他遠了:「小商店裡都在賣黑貓警長,但沒人想到給我送一件。」他自己掏錢,買了一輛黑貓警長的摩託車,放在家裡,視如珍寶。

  好幾年後,有個朋友帶孩子來玩,孩子看到那輛摩託車,向戴鐵郎提出借回去玩兩天,「然後借走就不還了。」戴鐵郎說,後來他還專門找朋友提起過這件事,朋友說,摩託車借給了親戚家的小孩,然後被弄壞了。

  「我說,弄壞了你也給我。他挺不好意思地說,人家把它扔了。我說了聲『哦』,心裡難過得不得了。」殘了半邊機翼的直升飛機、別人丟棄的黑貓警長T恤衫,戴鐵郎都把它們撿回家收好。他還用陶土捏了個黑貓警長,放在窗沿上,每天看看。

  2010年,《黑貓警長》電影版被搬上了熒幕,許多80後帶著孩子去電影院重溫經典,創下1500萬元的票房收入。即使昔日的「黑貓爺爺」垂垂老矣,可他創造的形象卻依然威風凜凜地活在年輕人的心中。

  許多人向我說起那年《黑貓警長》的再映盛景,但老人仍是寂寞的。媒體叩開「黑貓爺爺」的門,80歲的他坐在窗邊,凝視著自己捏的黑貓警長的模型,二十多年的風化,黑貓周身布滿裂縫,還掉了一隻貓耳。他一支接一支地抽著煙,說:「這是一個好時代,好到讓我常常遺憾,要是再年輕一點就好了。」

相關焦點

  • 戴鐵郎:不只是「黑貓爺爺」
    導演的影片有《母雞搬家》《我的朋友小海豚》《九色鹿》《黑貓警長》《森林小鳥和我》等。1984年動畫片《黑貓警長》一播出就立刻紅遍了大江南北,那隻「眼睛瞪得像銅鈴」「耳朵豎得像天線」「為我們帶來生活安寧」的黑貓,成為了中國家喻戶曉的動畫人物。在歷年來最受歡迎的國產卡通形象評選中,它與《葫蘆兄弟》並列第二。
  • 學生回憶戴鐵郎:為人樂觀愛喝可樂 網友:《黑貓警長》再無下集
    東方網記者解敏、曹磊、劉昊9月10日報導:今天上午10點25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導演,動畫片《黑貓警長》導演、編劇戴鐵郎告別儀式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龍華殯儀館銀河廳內遺像兩側豎立著黑貓警長和白貓班長兩隻大型玩偶。
  • 觀眾再也等不到《黑貓警長》第六集了
    上世紀70年代末,國家提出要機械化,於是戴鐵郎第一部導演作品《母雞搬家》就鎖定在科技知識這一主題上,太陽能、新式飲水機、電梯等高科技設備,讓觀眾們耳目一新,《母雞搬家》獲得了科普畫展二等獎,也向動畫界宣告了戴鐵郎的風格:更現代、更科普、更童真。
  • 「黑貓警長之父」諸志祥去世 陸川發微博哀悼
    原標題:「黑貓警長之父」諸志祥去世   被稱為「黑貓警長之父」的《黑貓警長》小說作者諸志祥前晚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74歲。   諸志祥從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童話《八戒回鄉》、《黑貓警長》、《黑貓警長與外星人》等。
  • "黑貓警長之父"諸志祥病逝 揭黑貓警長誕生記[圖]
    諸志祥(資料圖) 人民網9月10日電 (易瀟)9月8日晚,「黑貓警長之父」諸志祥辭世在上海逝世,享年74歲。諸志祥老師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童話《八戒回鄉》《黑貓警長》《黑貓警長與外星人》等。 陸川微博悼念:經典形象將永生 得知褚志祥病逝的消息,導演陸川第一時間在微博留言:「諸志祥老師,謝謝您的信任,把電影版權託付給我。約好要在上海相見,太遺憾了。您留下的黑貓警長經典形象將永生。」 據了解,陸川此前曾表示購買了《黑貓警長》的影視改編權,將拍攝《黑貓警長》真人版。
  • 《黑貓警長》無比經典,為何播放五集就停播了?背後原因充滿無奈
    戴鐵郎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可是他擔任導演的動畫片《黑貓警長》可是家喻戶曉。這部經典動畫片是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這是內心最深刻的童年回憶。  《黑貓警長》只有5集,這是為何?筆者查閱了很多資料,2014年12月有媒體專門向社會公布《黑貓警長》製作背後的故事。那麼,正如網絡上說的那樣,「導演戴鐵郎突然被通知退休嗎?」
  • 能暴露你年齡的三部國產動畫,其中的《黑貓警長》為何僅有五集?
    那個年代的2D動畫還叫做「美術片」,像耳熟能詳的《小蝌蚪找媽媽》、《黑貓警長》、《大鬧天宮》等等,它們給70、80後留下了一個美好的童年。然而在這些能夠暴露觀眾年齡的國產動畫背後,它們幕後的動畫導演們卻並不被觀眾所了解。《舒克和貝塔》是菜鳥小時候最喜歡的一部國產動畫,它根據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小說改編。而《舒克和貝塔》幕後的導演叫嚴定憲,出生於1936年。
  • 《黑貓警長》為什麼只有5集?播放1集就被叫停,理由是缺少孩子氣
    30年過去了,你是否還記得《黑貓警長》這部國產動畫作品。《黑貓警長》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根據諸志祥同名小說改編,戴鐵郎、範馬迪、熊南清製作的動畫作品,全集只更新了5集。該動畫自1984年播出以來,一直受到廣大觀眾,尤其是少年兒童們的喜愛,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少兒的美好記憶。
  • 《黑貓警長》導演戴鐵郎去世
    9月4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微博發布訃告,著名美術片藝術家、一級導演、國際動畫協會(ASIFA)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動畫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動畫片《黑貓警長》導演、編劇戴鐵郎先生,因病於2019年9月4日19點25分去世,享年89歲。
  • 黑貓警長,再無下集
    9月4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微博發布訃告:著名美術片藝術家、一級導演、國際動畫協會(ASIFA)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動畫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動畫片《黑貓警長》導演、編劇戴鐵郎先生,因病於2019年9月4日19點25分去世,享年89歲。戴鐵郎,1930年生,廣東惠陽人,生於新加坡,1940年回國。
  • 《黑貓警長》為什麼只有5集?因為導演被退休了!
    《黑貓警長》的結尾,卻是警長用槍打出四個字:請看下集。超有創意。但可惜的是,這麼受小朋友歡迎的《黑貓警長》,卻只有五集。第五集警長打出請看下集之後,就再也沒有下集了。小時候,我們都以為《黑貓警長》有很多集,因為幾乎每天電視臺都在放它。
  • 誰殺死了的你的童年回憶《黑貓警長》
    自妻女離世之後,老人就把剩下的一切都獻給了藝術。他說:藝術是我餘生的歸宿。這位名叫戴鐵郎的老人很少為人所知曉,但他的作品《黑貓警長》卻在中國幾乎無人不曉。如果說中國動畫是一片建築群,那麼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就是其中一座古樸而宏偉的寶塔,而寶塔頂層鑲著的寶珠中,便有有一顆名叫黑貓警長。1984年,由戴鐵郎導演的《黑貓警長》作為電視動畫上映,一時間火爆大江南北,成為了中國現象級動畫作品之一。獲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金牛獎等多項獎項。
  • 《黑貓警長》導演「戴鐵郎」逝世!他的作品,曾讓宮崎駿驚嘆不已
    所以,所謂的「血腥暴力」絕對不是首要因素,而坊間一度流傳的「戴鐵郎導演和《黑貓警長》童話作者諸志祥鬧版權矛盾」的說辭,也同樣在戴導和諸在後繼年份的採訪文稿當中得到了否定---兩人確實曾鬧過版權矛盾,但很快就握手言和,美影廠也能夠繼續創作《黑貓警長》動畫了。
  • 「一隻耳」未死 《黑貓警長》的故事還在繼續
    對這些問題,1984年首版系列片《黑貓警長》製片主任印希庸——他也是被譽為「黑貓爺爺」的《黑貓警長》總導演、編劇、美術設計戴鐵郎老先生多年的學生和朋友,以及本次電影版《黑貓警長2》的兩位導演——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姚光華和青年導演施屹,在接受《東方早報·藝術評論》專訪時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黑貓警長之父」辭世 評論家:《黑貓警長》當年堪稱先鋒
    稍晚,知名兒童文學評論家劉緒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諸志祥的作品《黑貓警長》表示了肯定,「它發表之後,突破了當時創作上的一些條條框框,堪稱一部很『先鋒』的作品」。  網友哀悼:願「黑貓警長之父」一路走好  9日,中國配音網微博公布了「黑貓警長之父」諸志祥辭世的噩耗,並透露諸志祥的追悼會將於9月10日下午舉行。
  • 《黑貓警長》之父去世 三十多年前為何選貓當警長
    原標題:三十多年前為何選貓當警長 因為熊貓顯笨拙老虎不聰明 記者昨日獲悉,黑貓警長之父諸志祥因病於9月8日晚在上海逝世,享年74歲。 諸志祥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童話《八戒回鄉》、《黑貓警長》、《黑貓警長與外星人》等。其中,《黑貓警長》曾獲全國第一屆優秀兒童文學獎,後被改編為動畫片劇本並播出。
  • 《黑貓警長》主題曲作者去世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官方微博原文如下:《黑貓警長》主題曲詞曲作者蔡璐老師於美國時間6月19日晚在西雅圖去世,享年70歲。蔡璐老師1975年進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曾為《抬驢》、《好貓咪咪》等多部經典動畫創作歌曲,其中《黑貓警長》主題曲更是家喻戶曉,至今廣為流傳,已成經典。人歸來處,曲不終天。願蔡璐老師安息。
  • 黑貓警長的槍丟了?真人版《黑貓警長》可以這麼拍
    《黑貓警長》真人版電影的前期籌備工作已經開始,導演陸川名下的公司日前獲得了原著小說的獨家授權。陸川能否駕馭動畫片不清楚,但拍攝《可可西裡》時,與動物培養起的感情,或許可以派上用場。事實上,人偶劇場版的黑貓警長一直沒有停止演出。不過相比較而言,導演陸川「真人版電影」的設想,可謂充滿想像、難度又極高的一個方案。
  • 黑貓警長隱藏最深的秘密,品種不是黑貓,真名讓人懷疑現實
    然而很多漫迷並不知道黑貓警長並非有很多集,這部動漫滿打滿算也就只有5集,可能是童年比較的呆傻,所以才會感覺這部動漫很長吧。由於80後和不少90後童年時期資源比較匱乏,黑貓警長則比較前衛,因此在開始播放後就受到相當多漫迷的喜歡。在黑貓警長的背後隱藏的太多秘密,其中要以這些秘密最深。
  • 「哈利波特」配音黑貓警長 唐老鴨獻聲大反派
    曾為唐老鴨配音的李楊  打著「王者歸來」的宣傳語,經典動畫片《黑貓警長》將在今年4月下旬登陸大銀幕。昨日,製片出品方上影集團召開媒體通氣會,介紹了為影院版《黑貓警長》配音的全明星陣容。「唐老鴨」李楊擔當起了大反派「一隻耳」的配音,而加拿大人大山則被安排為來自非洲的「吃貓鼠」配音。至於最重要的黑貓警長一角,曾為哈利·波特擔任中文配音的吳磊,與演繹過「加菲貓」、「功夫熊貓」的上譯廠副廠長劉風展開了激烈「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