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美國的普通職員和企業高管之間的收入差距大概是10倍左右。在今天,這個數字已經接近了100倍左右。
也不止是在美國,在全球範圍來看,勞動力市場薪資的差異化近幾年是越拉越大,一個普通員工和經理之間的薪資差,往往都是相當大的。
回到這個問題來看,其實也是一樣的。
很多人都認為車間主任、廠長的工資太高了,看起來又沒有員工辛苦,還拿那麼高的薪資,是不太公平的。
客觀來說,這個問題的確是存在的,而且從長遠來看,還將是一個潮流甚至會是未來的趨勢。
我在文章開頭所提到的美國,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這個現象雖然存在,但如果我們說要求這些高管們的薪資和普通員工一樣的話,顯然又不太可能。
就像我們天天都在說資本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但離開了資本又不行。
如果一家廠裡實行廠長、車間主任的薪資和普通員工一樣的話,那這家廠一定在市場競爭中活不下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為什麼不同職位之間的薪資會有很大的差異化呢?
一、獎勵機制,本身是一種鼓勵人們向前的作用
我們完全可以做一個思想實驗來驗證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假設真的有這麼一家廠,廠長和車間主任包括一些組長都和普通員工拿一樣的薪資,這會出現什麼情況?
第一點,工作效率被大大降低。
雖然現在崗位的職責不同了,但由於每個人的薪資都一模一樣,這就會導致一個工作積極性。
人都是自私的,如果廠長和車間主任的薪資和普通員工一樣,那他們還有那麼大的積極性去提高生產效率嗎?這一點很難說。
第二點,從一個工廠的角度來看,包括流水線上的設備維修、產品質量控制和產出比來說,都和廠長和車間主任有很大的關係,拿的錢多,自然身上的責任就重,可如果都和員工的薪資一樣,誰還願意去管工廠的生存效率呢?
看起來工廠的領導們都很閒,但實際上他們承擔的責任會更多,包括生產、安全、質量等等,出了事他們都要負責任,但對普通員工來說,他唯一的責任也就是每天做好「擰螺絲」的工作而已。
二、能力越稀缺,資歷越高,對應的薪資也就越高
經濟學告訴我們,稀缺是永遠存在的,而越是稀缺的東西,自然它的價格也就越高。
在一個工廠裡,車間主任是稀缺的、廠長是稀缺的、組長是稀缺的,但最不缺的就是工人。
你看,成為一名工人快則三天慢則十天一周即可。但若是想要成為一名車間主任或者是廠長,要麼是十幾年的從基層做起,要麼是從外招聘的高學歷高能力人才來委任。
從這一點來說,這也是他們的薪資比普通員工高的原因之一。
其實這個現象,和近幾年流行的「讀書無用論」有點類似。
總有那麼一部分人在鼓吹讀書無用。可另一個現實卻是,雖然大部分大學生剛畢業的薪資很低,但大部分大學生在職場中五年之後的薪資,都比那些依靠體力的工人薪資要高的多。
換句話說,今天的很多車間主任和廠長,他們要麼是高學歷人士,要麼就是在基層做了十幾年才有了今天的薪資。但作為我們普通員工來說,一是工齡很短,二是沒啥特殊技能。
就這,又怎麼能夠讓廠長的薪資和員工的一樣呢?
放在現實中來看,不僅僅是製造業工廠,包括現在的網際網路公司和中小企業來說,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實行的是高管和員工的薪資是一樣的。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種方法打擊了員工向上的動力,也貶低了高管願意繼續為公司奉獻負責的積極性。
其實在今天的職場中也是這樣,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的薪資都一樣,如果每個人的待遇都一樣,那我們還為何要那麼辛苦的朝上走?
我們又何苦天天想著去創業?不能真是為了什麼要造福人類這樣的高大夢想吧。說到底,更多人努力向上都是為了更好的待遇、更高的薪酬而已。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點擊【關注】,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個人成長心得。
#薪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