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被扶貧「耽誤」的小金同志

2020-12-05 澎湃新聞

【我的扶貧故事】被扶貧「耽誤」的小金同志

2020-12-02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小金同志,你又來走訪貧困戶啊?快過來一下,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給你說哈。」

「姨媽,有乃事你講嘛。」

「我聽他們講你還不得結婚哈,你看你都快32歲了,終身大事耽誤不得,如果不嫌棄,老姨媽給你做個媒,介紹個對象咋樣......」

一轉眼,我來到馬廠村駐村已經快5年了,曾經的青澀小女生也變成了大家口中的大齡未婚女青年,善良的村民們總是把我當成自家閨女一樣關心,經常都會有些姨媽張羅著要幫忙介紹對象,所以就有了上面的這段對話。

2015年底,安順經開區大膽創新,運用市場化引才機制,公開招考50名僱員制「村居扶貧主任」到各村(居)開展精準扶貧,26歲的我有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由於扶貧工作任務重,我們需要長期吃住在村開展工作,所以基本抽不出空閒時間與同齡人交流,慢慢地我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大齡剩女,不過,看著馬廠村現在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覺得我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馬廠村,位於安順經開區西南部,四年前,這是一個典型的髒、亂、差村寨。每每回憶起當年下村時的情形,我的心裡都還會咯噔一驚。那個時候,村內道路汙水橫流,自建房五花八門,由於沒有統一的汙水處理池,夏秋季蠅蚊四處滋生,大多數貧困戶過於懶惰,「等靠要」思想極其嚴重。近些年來,通過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組的共同努力,馬廠村已成為享有諸多美譽的美麗鄉村,由政府牽頭引進的溫泉酒店、特色農莊等經營得有聲有色,活脫脫一個宜遊宜居的美麗鄉村典型代表,全村16戶貧困戶也已順利脫貧,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馬廠村和尚莊組村民馮忠祥父子就是最好的例子。馮忠祥和31歲的兒子馮小友生活在一起,當時父子倆賦閒在家,成天就是看電視,異常的懶惰,導致他們的家庭極度貧困,兒子也一直沒有娶到媳婦。在走訪貧困戶的時候,我很快了解到這個情況,於是常常上門給他們做思想工作,鼓勵他們再就業,並為父子倆聯繫了適合的工作崗位,一開始,父子倆不習慣,總是三天兩頭鬧辭職,通過我們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現在,馮忠祥成為一名山體管護員,馮小友當上了村裡的保潔員,父子倆工作十分積極,一幹就是3年,和以前相比仿佛換了個人似的。「沒有你幫我們安排工作,鼓勵我們,以前的苦日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結束。」每次入戶走訪,馮忠祥總會對我重複這句話。

有時候村幹部們總會和我開玩笑:「金婷啊,你是被我們馬廠村耽誤了。」每每這個時候,我總會悄悄看向辦公室牆上那面村民送來的印有「雪中送炭暖人心 扶貧特困渡難關」的紅色錦旗。暗暗告訴自己:耽誤啥,也不能耽誤了老百姓們對自己的信任!

撰稿:馬廠村扶貧主任 金婷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被扶貧「耽誤」的小金同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趙宇:扶貧路上,收穫別樣成長
    那時才二十出頭的我既興奮又茫然,對於是否能勝任農村工作心裡沒有底,完全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鍛鍊一下。這「一試」就是五年,五年的時間讓我在扶貧路上不斷進步成長,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嫩娃兒」成長為幫扶對象的貼心人,從一個「愣頭青」成長為扶貧工作站的站長,從一個普通青年成長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鏗鏘腳步丨鎮遠縣羊場鎮黨委書記範劍
    自2016年11月到羊場鎮工作後,我始終把扶貧一線作為我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用實際行動帶領群眾共同奔小康。走訪群眾「你們村裡面和政府搞的這些都不公平。」「我家這麼困難為什麼不能評低保。」當我第一時間到村開展調研走訪時,面對破舊的木房、泥濘的道路、髒亂的環境,聽到的、看到的情況讓我意識到工作的艱巨性。
  • 「我的扶貧故事」白俊燃:「扶貧小白」成長記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說到扶貧,對於剛剛參加農村工作的我,只是一個門外漢,談不上扶貧經驗。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一邊,我所在的司法所僅有我一個人,如何扶貧,怎樣扶貧,又怎樣兼顧本職工作,面對這樣的形勢,不禁拷問著我。
  • 專訪李少紅:扶貧故事喚起我創作的激情
    親身感受扶貧工作的不易《石頭開花》包含10個單元故事,通過呈現基層扶貧幹部背後的故事傳遞社會正能量。在李少紅看來,精準扶貧是一項需要持之以恆的大工程,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可以挖掘:「表現扶貧幹部和扶貧工作很有必要。人們不能只流於政策解讀,更要知道有大量幹部的付出才有現在的扶貧成果。他們打動了我,我有拍他們的激情和欲望。」
  •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苦樂桑梓在新華 ——靖宇縣法院機關黨委...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苦樂桑梓在新華 ——靖宇縣法院機關黨委副書記、駐新華村第一書記劉波扶貧事跡 2020-12-25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參與扶貧,此生無憾丨貞豐縣沙坪鎮尼羅村原第一...
    在20多年前,但凡工作不認真或能力水平差的同志都將被調到這些地方工作,被認為是「吊兒郎當」同志的標配地。圖為王敬獎帶領群眾發展辣椒產業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始,我便與尼羅村與納翁村結下了不解之緣。2018年2月,根據組織的安排,我到沙坪鎮尼羅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我帶領村支兩委成員從改善基礎設施出發,積極協調項目、爭取資金,在上級部門的關心下,共實施公路項目5條,新建水池1個,鋪設管網10000餘米,安裝路燈20餘盞......村容村貌得到極大的改善,貧困發生率從2018年的63.9%到2019年初降到26.8%。在走訪貧困戶老黨員岑仕元時。
  • 【我的扶貧故事】李玉香:一句話拉近了我與群眾的距離
    【我的扶貧故事】李玉香:一句話拉近了我與群眾的距離 2020-12-2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扶貧幹部倒在開會現場 最後一刻還攥著扶貧手冊
    「伍主任怎麼就走了,他比我還小一歲啊。他可是咱們家的大恩人。」4月19日,湖北省麻城市黃土崗鎮,56歲的扶貧幹部伍開連倒在扶貧前線。這些日子,他的感人故事,在當地交口相傳。現已發放2017年土地流轉金1345元,發放了醫療救助證,申請了小額信貸2萬元,通過入股獲得分紅2000元,發放土地補助499元,這戶貧困戶今年應該可以如期脫貧了吧…… 」
  • 徵文範文:我的扶貧故事5篇
    工作近兩年落實了道路暢通工程、農田水利建設、環境綜合治理、到戶增收政策、易地搬遷脫貧、科技扶貧帶動、互助資金扶持等項目;引進文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鼓鑼農業有限公司,提供務工就業崗位;建設山羊飼養基地、種植中藥材和小水果等產業。真正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以貧困群眾脫貧促進全村發展,以全村發展帶動群眾脫貧的理念。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夫妻」 舍「小家」為「大家」|黎平縣龍額...
    我叫陸建梅,2017年10月,加入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人民政府這個大家庭。同年,遇到了我的丈夫石慶平,我們倆主要負責扶貧工作站建檔立卡管理工作。我們也是平金村和思姑村的駐村幹部。三年來,我們共同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舍「小家」為「大家」,變身「扶貧夫妻」,以實際行動展示了龍額鎮脫貧攻堅幹部的優秀風採。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主要工作就是清理數據,配合開展各項普查、迎查工作。收到省、州、縣扶貧辦下發的各種數據報表後,我們自己先研究,然後講給各個扶貧幹部,這樣,也能為大家節省更多時間。
  • 【白海子·扶貧故事】十八洞三任扶貧隊長的「光榮接力」
    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是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首倡地。石登高是十八洞扶貧工作隊的第二任隊長。「雖然難,但在十八洞帶隊扶貧,更是一種無上光榮。」在石登高看來,十八洞要探索可推廣、可複製的精準扶貧經驗,不能造盆景、壘風景,「一方面沒作業可抄,另一方面全國都盯著這裡,我們只能做好!」
  • 【我的扶貧故事】吳傳勝——只爭朝夕進大山 不負韶華送溫情
    【我的扶貧故事】吳傳勝——只爭朝夕進大山 不負韶華送溫情 2021-01-12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柏祥意:在扶貧一線奉獻青春
    我叫柏祥意,2018年3月,我響應荔波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來到甲良鎮兩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的丙外村參加脫貧攻堅工作,成為一名脫貧攻堅隊隊員。「這個隊員能待久嗎?能為我們幹實事嗎?」村民們看我瘦削,個子小小,對我產生了一片質疑。如何讓群眾信任是我駐村扶貧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 「石榴紅了」——我們的教育扶貧故事
    村裡的「石榴紅了」2020年夏末秋初,畢業後我輾轉從首都北京來到六百公裡之外的菏澤市巨野縣陶廟鎮基層鍛鍊。駐村幫扶之餘,因為同在教育系統,我經常跟隨陶廟鎮中心校扶貧工作隊到後店子村調研了解基層教育扶貧情況。金秋十月,正值石榴成熟季節,貧困戶家中石榴樹早已紅滿枝頭。
  • 【我的扶貧故事】張春鑫:從東北來的「雞蛋哥」
    【我的扶貧故事】張春鑫:從東北來的「雞蛋哥」 2021-01-17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丨黔西縣谷裡鎮中坪村第一書記蔡曼
    我叫蔡曼,2019年6月,接到通知,組織委派我到畢節市黔西縣谷裡鎮中坪村擔任第一書記。說實話,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我獨自拖帶著兩個孩子,大的在讀初三,小的才五歲,很需要陪伴,家中父親常年臥病。當時,我個人的負擔非常沉重。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劉波:澆開「幸福花」||肖貴吉:家貧...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劉波:澆開「幸福花」||肖貴吉:家貧志更堅 2021-01-09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李志瑛:用生命踐行扶貧使命
    「那四戶人家回來後,你要記得及時通知我。」10月22日中午,中國電信怒江分公司扶貧幹部李志瑛離開嘎拉博前,一再叮囑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何旭,留意四戶人家回家情況。到縣城後,再一次打電話給何旭。「好的,李姐。他們一回來,我就聯繫你。」何旭沒有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與李志瑛通話。
  • 「扶貧故事」心系革命老區 義診傳遞真情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