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佛陀紀念館舉辦「河北佛教文物展」

2020-11-28 手機鳳凰網

北京訊為迎接北齊漢白玉佛首,2015年5月23日至8月20日,國家文物局在臺灣高雄佛陀紀念館舉辦「河北省佛教文物展」。2016年3月,佛首與佛身將回歸大陸,在北京舉行儀式後入藏河北博物院。

迎接臺灣高雄佛光山向大陸捐獻北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佛首,包括原陳列於河北博物院曲陽石雕展展廳的北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佛身等77件精美文物參加了「河北省佛教文物展」。

1998年,臺灣的一位先生在海外見到一尊佛頭,根據造型、面目、雕刻技法及頸部新茬斷痕等,推測為河北流失的北齊佛像。2013年,這位先生參觀河北博物院,看到佛身及旁邊展出的舊時完整佛像照片,感覺佛身與15年前所見佛頭可能為一體,遂協調原收藏者將佛頭轉讓給臺灣善心人士,並由其捐贈給佛光山星雲大師,請星雲大師牽頭完成佛首榮歸故裡的心願。這位先生及相關團體參與過1999年山西靈石資壽寺16尊明代彩繪泥塑羅漢和2尊童子頭像、2002年山東濟南四門塔東魏石雕阿閦佛頭返還回歸的協調工作。

2014年初,臺灣高雄的佛光山,兩位佛教信徒找到了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希望將一尊北齊時期漢白玉釋迦牟尼佛首捐給佛光山,讓佛陀回到寺院;同時告訴法師,佛首輾轉來自大陸。如常法師及時將情況告訴了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星雲大師了解到,這尊佛首是啟建於北齊天保七年(556年)間的釋迦牟尼佛首,原為河北省幽居寺塔供奉的三尊佛像之一,1996年被盜。

2014年6月10日,河北省文物局正式向國家文物局報告。消息傳到臺灣佛光山,佛光山即決定將佛首捐贈回河北博物院,讓佛陀的身、首合璧。

幽居寺在清代完全廢止,昔日的殿堂建築不存,唐代重修時的幽居寺磚塔便成為寺院唯一的建築,塔內和周圍保留了不少往日的遺物。塔內有小型造像15尊,鑲嵌在第一層的東西北三面的牆壁上,通高20-48釐米,為高浮雕造像。造型多為佛像,菩薩僅一身。這些佛像具有明顯的北齊造像風格,並一改北魏清風道骨的清瘦形象,趨向豐腴,衣紋服薄貼體,整體平潤光潔,面部表情寧靜安祥。

尚佛的北齊曾擁寺院4萬多座,僧尼多時200餘萬人,而當時全國人口才2000多萬。在短短28年的時間裡創造出中國石刻藝術的輝煌,今河北的南北響堂、水浴寺、媧皇宮留下了大量佛教雕刻。幽居寺塔內的這18尊造像為北齊佛像上乘之作。皇室成員銘刻紀年的石刻造像不多見,高叡敬造的三尊較大型的圓雕造像有明確的紀年,為研究北齊的佛教及佛教造像藝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塔外有三尊較大型的無頭石造像和一個建於元天曆二年(1329年)的石經幢及北齊碑、元碑各兩通。兩通碑文表彰了高叡的功德,概述了擴建幽居寺的情況及地貌、形勝、傳說和佛教信仰,該地與北齊帝室的關係等。二通元碑,碑文字跡大多模糊。塔西北8米處的祁林院聖旨碑,刻立於大德六年(1302),螭首龜趺,碑陽額正書「皇帝聖旨碑、皇太后懿旨、皇后懿旨、帝師法旨」,碑陰額正書「皇帝聖旨碑記」。塔西南一通壽寧寺聖旨碑,刻於大德五年(1301年),碑陽額正書「大元歷代聖旨恩惠撫護之碑」,碑陰額正書「大壽寧寺原祖復業重創記」。碑文記載,元代幽居寺(祁林院)為五臺山壽寧寺下院。祁林院聖旨碑與壽寧寺聖旨碑皆為白話碑,敘述內容反映了元朝幾代帝後對幽居寺的重視及民族往來與文化交流,和該寺的規制、信仰情況及其與五臺山佛教的關係。

為了保護幽居寺文物的安全,1997年以後,靈壽縣文物部門將塔內外能搬動的石刻文物,全部運到了省博物院保管。2013年6月,省博物院將原存放在幽居寺塔內的釋迦牟尼佛佛身、無量壽佛佛身、阿閦佛佛身陳列在了曲陽石雕展廳內。

流失文物回歸事關國家利益、國家形象、國家文化安全以及民族情感。此次臺灣同胞將流失在外的珍貴文物捐贈回歸大陸,將對兩岸民眾的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產生影響。也是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真實反映,更是兩岸同胞共同保護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經國臺辦批准,並與臺方協商,國家文物局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籤署捐贈協議,佛光山將該尊佛頭的所有權移交國家文物局。

為籌備「河北省佛教文物展」,河北省文物局2014年10月起在全省挑選文物,最終,確定河北博物院、定州市博物館、蔚縣博物館、衡水文物管理處、邢臺市文物管理處收藏的54件套77件佛教文物赴臺,其中,一級文物15件。

佛首的回歸顯示出兩岸共同重視中華文物保護的決心和行動,起到了一個引領示範作用,必將掀起一個流失文物回歸的高潮,創造出感動兩岸人民熱愛傳統文化的佳話。衷心期待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促成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家!

相關焦點

  • 金身"合璧"兩岸情 見證河北北齊釋迦牟尼佛像高雄"身首合一"
    「金身合璧 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贈儀式」。新華社發   5月23日上午,臺灣高雄佛光山,久旱逢甘霖,滿眼綠意。來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名佛教信徒和社會各界人士冒雨會聚在金碧輝煌的佛光山大雄寶殿前,見證一個歷史時刻:分離近20年的河北幽居寺北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的佛身和佛首,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這裡實現「身首合一」。
  • 盛世佛光——汶上寶相寺塔地宮出土佛教文物展
    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前所未有地闡述了佛教中國化的歷程與意義。他還專門論述了佛教文物的價值,強調不僅僅要作為文物欣賞,更要復活其內在的精神價值。2014年,適逢汶上縣寶相寺塔地宮佛教文物出土二十周年,山東博物館和汶上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汶上縣寶相寺塔地宮出土佛教文物展」。
  • 香山革命紀念館榮獲全國博物館 「十大精品展」特別獎
    香山革命紀念館《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陳列展覽近日榮獲「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特別獎。參觀者除現場參觀外,還可以通過雲端,「走進」香山革命紀念館展廳,欣賞「精品展」,重溫初心故事。
  • 河北省幽居寺千年古佛身首23日在高雄"合璧"
    原標題:我省幽居寺千年古佛身首昨在高雄「合璧」 圖為5月23日,在臺灣高雄佛首捐贈儀式現場拍攝的釋迦牟尼佛像。   5月23日上午,臺灣高雄佛光山舉行了「金身合璧 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贈儀式」,分離近20年的河北幽居寺釋迦牟尼佛首佛身完成「合璧」。來自各地的近3000名佛教信徒和社會各界人士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上午10時13分左右,在佛光山大雄寶殿前,幔帳徐徐拉開,佛首和佛身共同展現在人們眼前,呈現身首「合璧」一幕。
  • 嘉興·臺灣攝影交流展在高雄成功舉辦
    嘉興·臺灣攝影交流展在高雄成功舉辦 2012年12月06日 08:1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藝術跨越疫情阻隔 兩岸少兒美術大展高雄舉辦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在高雄舉辦,吸引本地民眾參觀。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路梅)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20日起在高雄舉行。這項連續舉辦11年的兩岸少兒美術盛會,在兩岸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在兩岸都實現了線下展覽。
  • 「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展
    來源:【中新網】4月28日,觀眾在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的廣東省博物館參觀「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來源:【中新網】  該展由廣東省博物館與龍門石窟研究院聯合舉辦,匯集了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收藏的85件龍門石窟相關藏品,同時結合龍門石窟、石刻圖片以及3D列印模型,向觀眾描繪出龍門石窟佛教造像藝術的基本面貌和風格特徵。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來源:【中新網】  觀眾在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的廣東省博物館參觀「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 在臺灣看雲南孔雀「飛」入高雄佛光山
    原標題:在臺灣看雲南孔雀「飛」入高雄佛光山  作為第二屆「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月的活動之一,由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和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承辦的「孔雀開屏•諸事吉祥」雲南民族文化歌舞表演於2月5日開始在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每日兩場的表演可謂場場爆滿
  • 遼臺文博互展頻繁 鴻禧美術館館藏東北首展
    原標題:遼臺文博互展頻繁 鴻禧美術館館藏東北首展  中新社大連4月17日電 (楊毅)齊白石的《波濤帆影圖軸》、吳昌碩的《書齋韓翔圖軸》、顧澐的《溪山垂釣圖軸》……來自臺灣鴻禧美術館的126幅(組)珍貴書畫17日上午在遼寧省大連市現代博物館開展。
  • 甘肅絲路文物規模化「外展」與全球共享
    中新社蘭州1月25日電 (記者 馮志軍)過去一年,地處中國西北腹地的甘肅舉辦或參與數十次重要文物外展,由大批敦煌藝術品「領銜」的絲綢之路上的精品文物,在日本、奧地利、英國、美國、法國及臺灣、香港等地舉辦絲綢之路或敦煌藝術主題展7個。  2018年甘肅省文物局長會議25日在蘭州舉行。
  • 上海舉辦孫宋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
    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郭容 攝中新網上海6月26日電 (記者 許婧)2018年是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29號(今上海市香山路7號)100周年。26日,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 上海舉辦孫宋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中國新聞網
    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郭容 攝  中新網上海6月26日電 (記者 許婧)2018年是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29號(今上海市香山路7號)100周年。26日,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此次紀念活動圍繞「中國民主革命裡程碑——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座談會展開。  紀念活動由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工作人員創作並編演的開場情景劇《共同的歲月》、詩朗誦《風雨百年》拉開序幕。
  • 臺灣遊艇展將延期,亞洲多個重要遊艇展推遲舉辦
    繼亞洲多個遊艇展宣布延期後,2月12日,2020臺灣遊艇展在官網正式發布通知宣布展會將延期舉辦,舉辦日期將另行通知。目前,亞洲區第一季度的遊艇展,僅剩日本遊艇展未取消或延期(3月5-8日)。作為臺灣遊艇、相關設備及海洋產業兩年一次專業展覽盛會,第四屆「2020臺灣國際遊艇展」原定於2020年3月12-15日在高雄展覽館及嘉信22號碼頭登場,此前,已確認參展的展商有臺灣嘉信遊艇、東哥遊艇、巨星造船及科建鋁船,以及海外品牌代理商如辛普森、凱格麗、亞艇國際、奧穆爾遊艇及臺灣公主遊艇等超過90家遊艇產業鏈業展商,將展示20餘艘各式遊艇、帆船、相關零配件及潛水設備、釣具等,一站式滿足熱愛水上休閒活動的客群
  • 上海舉辦孫宋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新聞頻道-手機搜狐
    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郭容 攝 中新網上海6月26日電 (記者 許婧)2018年是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29號(今上海市香山路7號)100周年。
  • 「一直Pet伴在一起」 高雄寵物用品展登場
    「一直Pet伴在一起」 高雄寵物用品展登場 2017年11月24日 18:2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展昭寵物用品展」24日在高雄展覽館登場。
  • 佛陀都沒有吃素,可為什麼到了漢傳佛教中就一定要吃素呢?
    一說到佛教,許多人想到的都是吃素,佛教徒也因此被貼上了素食主義者的標籤,可以說,在中國信佛就一定得吃素,不吃素就不配成為一個信佛之人。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了解的宇宙真理中,並不包括吃素這一條,並且在《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中,也詳細地說明了出家修行的戒律。 殺戒第一。盜戒第二。婬戒第三。妄語戒第四。酒戒第五。
  • 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在高雄舉行
    「七彩雲南·相約臺灣」等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在高雄舉行  中新社高雄2月5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孔任遠)具雲南少數民族特色的《牛角舞》、民樂組合《竹林深處》、雜技《阿細跳月》……以「孔雀開屏·諸事吉祥」為主題的雲南民族文化藝術表演活動5日在臺灣高雄佛光山舉行。
  • 雲南孔雀「飛入」高雄佛光山 光雕舞影祈福吉祥平安
    新華社臺北2月16日電(記者李慧穎、李凱)大年初一夜,高雄佛光山,天空如幕,煙花絢爛,3D光雕(雷射)演出如幻如真。  當晚演出現場,孔雀舞輕盈靈秀,舞姿婀娜優美,結合3D光雕藝術,投射在佛陀紀念館的本館、八塔以及遼闊的夜空,雕塑出唯美的燈光造影,再搭配光彩奪目的煙火秀,燦爛絢麗的畫面令人震撼。演出高潮處,臺下觀眾拿出手機揮舞合唱,手機的燈光與光雕的光影、舞者的舞姿,交織輝映在一起,大家共同為兩岸同胞、中華民族及世界人民祈福。
  • 青島12件抗戰文物定為「國家級」
    青島12件抗戰文物定為「國家級」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09.14 星期一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李 魏    由青島市博物館組織市民捐贈捐展舉辦的 《抗戰記憶
  • 楊靖宇將軍紀念館簡介
    資料圖片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建築面積2785平方米,展陳面積2066平方米。現館藏文物819套,陳列文物資料200餘件,其中,一級文物21件,二級文件9件,三級文物27件,張貼文字、圖片等珍貴資料350餘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