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11月28日,建設工業迎來它的130歲「生日」。除了建設工業,目前重慶還有幾家百年大廠,如157歲的長安汽車、129歲的重慶鋼鐵、114歲的長江電工等。
百年以來,一路闖關奪隘,一次次轉型,一場場變革,它們不僅生存了下來,並最終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今年,建設工業、長江電工的銷售收入創下歷史最好水平,重慶鋼鐵前三季度鋼材銷量同比增長4.41%,長安汽車自主品牌車輛銷量企穩回升……
近期,本報記者對幾家百年企業進行深入採訪,探尋其攻堅克難、煥發新生的發展之路。
重慶日報消息,12月16日,建設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建設工業」)年輕的技術員陶李,正對一款今年國慶閱兵式剛亮相的新型裝備作最後調試,這款裝備不久後將列裝部隊;
同一天,長江電工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江電工」)某成套生產線出口項目組長李強啟程前往東南亞,為即將在海外進行的設備安裝調試做準備;
熱火朝天的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重慶鋼鐵」)中厚板廠熱軋車間內,軋鋼高級技師蹇丹操作著精軋機,一塊塊板材在他眼前不斷成型;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安汽車」)渝北工廠試製車間,先期質量工程師向徵正用儀器仔細檢測新車……
這是一個平凡的日子,建設工業、長江電工、重慶鋼鐵、長安汽車的生產正有序進行。
這又是一個不平凡的時期,在闖過一段艱難險阻、經歷一番陣痛後,這幾家百年大廠終於又奮力站上發展的新一輪潮頭。
回望
百歲大廠的輝煌與陣痛
這些百年企業都有著一段輝煌的歷史——
長江電工的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重慶銅元局,這是重慶第一家現代意義的大型工業企業,在重慶歷史上首次進口大型設備。
建設工業的前身是晚清重臣張之洞於1889年在廣東石門興辦的槍炮廠,是中國近代24家重點軍工企業之一。抗戰期間,輾轉內遷重慶。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繼續裝備製造的同時,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許多貢獻。1984年,新中國重返奧運賽場,射擊運動員吳小旋成為中國奧運史上第一位獲得冠軍的女運動員,她使用的正是建設工業製造的比賽用槍。
十二月十七日,在重慶建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機加廠,工作人員運用數控工具機在機體生產線生產槍機框。記者 張錦輝 攝
更為社會大眾所了解的重慶鋼鐵,前身是張之洞於1890年在湖北創辦的漢陽鐵廠。作為中國最早的現代鋼鐵廠之一,曾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重慶鋼鐵軋制出新中國第一根鋼軌,建成了第一條中厚鋼板控軋控冷示範生產線,8000多名專業人才從重慶走向全國各地。
長安汽車的前身則可追溯到1862年李鴻章在上海淞江創建的上海洋炮局。新中國成立後,造出中國第一輛吉普、第一輛微車。
但在漫長的歲月中,這些百年企業也經歷過陣痛——
比如建設工業,在轉型過程中,曾生產過易拉罐、鋁材、鏈條等,經營過化工材料、水泵等,甚至生產過微車,但基本上都沒有做大。到2000年前後,由於生產量不飽和,部分員工只能輪流上班。
再如重慶鋼鐵,前些年一度陷入連年虧損的困境,2017年還被上海證交所處以「退市風險警示」。
還有長安汽車,作為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優等生」,2018年以來受市場整體低迷等因素影響,也遭遇了銷量持續下滑……
悠久的歷史,只是過去。生存的壓力,逼迫它們必須變革。
變革
管理改革激發新活力
破舊立新,是每個企業生存的必經之路。
建設工業相關負責人將企業過去存在的發展阻力,歸結於三方面:人員臃腫、債務包袱重、嚴重虧損。「面對這樣嚴竣的形勢,我們別無選擇,只有奮力一搏。」
首先是管理改革,如調整人員結構、管理方式、資產結構、產品結構、激勵機制等。近年來,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與幾家單位實施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出百年大廠的優勢。
重慶鋼鐵集團。首席記者 謝智強 攝
變化同樣發生在重慶鋼鐵身上——
2017年重慶鋼鐵實施司法重整,在生產、管理、技術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深度變革。作為始終在生產一線的高級技師,蹇丹感受最直接的就是:所有後勤設置設備煥然一新。此外,車間對職工的著裝、言行、工具的擺放、操作程序等都進行了明確規定,各種條例得到細化,保證了執行到位。在蹇丹眼中,一切都規範了起來。
更重要的是,重慶鋼鐵實施了獎金跟績效評價掛鈎的分配機制,每個季度還有單獨的專項獎勵,形成了班組、個人間的競爭。蹇丹現在一個月能拿到近6000元。「大家積極性都上來了,生產指標月月創新高。」
重慶鋼鐵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該企業調整了銷售策略和產品結構,建立起完善的產供銷聯動調整機制,從而實現了滿產滿銷,保證了市場效益最大化。
「智能化因子」提升競爭力
在重慶鋼鐵煉鋼廠轉爐控制室,重慶日報記者看到,無論是轉爐、擋煙門等大型設備的控制,還是氧氣流量控制、測溫取樣等環節,均由工作人員通過控制室的滑鼠、鍵盤或搖柄來完成。各項工藝參數和現場環境數據,全部實現智能監測。
2018年以來,重慶鋼鐵在煉鋼的部分環節逐步實現了數位化、智能化或形成了規劃方案。目前,該廠正在建立自動煉鋼數學模型,為接下來開展智能化改造做好準備。未來,該廠將實現「一鍵煉鋼」。
重慶鋼鐵長材廠高線生產線末端,上千噸盤螺鋼和直條鋼整齊堆放,工作人員正在清點產品。首席記者 謝智強 攝
建設工業在以科技創新提升生產力方面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2003年,80後陶李從學校畢業進入工廠。當時,車間主任給他下達了一天加工500個零件的工作任務。「太累,勞動量太大。關鍵是加工效率太低,一個零件從原材料到成品,往往要做一個半月。」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建設工業全力從傳統工具機向數控化發展。隨後,公司又開始實施從數控到柔性化生產的變革。改工具機、改工具、改工藝……陶李與他的父輩、祖輩儘管做著類似的產品,但設備和工藝已完全不同。肯動腦筋的陶李成長為車間負責工藝創新的技術員。
裝備製造使用的是特殊的合金鋼,一般刀具很難加工,而使用進口刀具,一件成品加工光刀具成本就要60元。陶李與國內刀具企業反覆研究,解決了國產化問題,公司僅此一項一年就節約了80餘萬元。
近年來,建設工業實施工藝改進項目330項,先後應用了精密成形、精鍛等新技術,掌握了旋鍛、花鍵擠壓等關鍵技術,推動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
長安汽車作為國內推進智能製造企業中的佼佼者,「智能化因子」已經深深植入企業生產、質量把控、運營等各個環節。
向徵的父親、爺爺都曾在長安汽車工作,他參加工作是在1999年,負責試製車型的質量把控和問題檢測。他說,以前質量管理主要靠目測、手感,現在各個環節都有專業儀器,還有藍光掃描、機器人等智能化手段。此外,檢測實驗的範圍也大大擴展了,以前試製車型的上路檢測,就是在普通的平路上跑,而現在有了專門的道路實驗場地,還有風洞、顛簸、耐久力等專項檢測,形成了標準化質量體系。
自主創新保持生命力
建設工業共有16款產品參加了今年國慶閱兵式,其中短步槍、新型衝鋒鎗是首度亮相。
建設工業技術中心副主任李小平是這批槍械的設計師之一。他說,越是歷史悠久的企業,越需要自主創新,這也是企業保持生命力的重要源頭。
「幾代職工與19世紀的德國設備、20世紀初的美國設備、日本設備,以及50年代從東歐引進的設備和技術相伴,但我們深知,引進和模仿只能解決暫時問題,企業真正發展還得自主研發。」李小平說。
近兩年,企業大量藉助仿真分析、故障分析等先進手段,加快研發創新,使得裝備的使用壽命、安全性等指標成倍提高。
例如,在高精度產品研發中,設計師顛覆性地推出了全新設計方案,並通過8萬多個試驗數據分析,摸索出最佳的匹配參數運用到內膛設計,使得該產品近年來多次在相關世界大賽中斬獲金牌。
卡殼是裝備製造最常見問題之一,而導致卡殼的因素有上千個。近期,建設工業技術人員通過大量數據採集,並實施正向研究,已經很大程度解決了這一世界性難題。
在5G自動駕駛開放道路場景示範運營基地,長安汽車L4自動駕駛車正在行駛。記者 張錦輝 攝
近期,長安汽車銷量企穩回升,也正是依託了長安CS75 PLUS等有競爭力的自主研發新車型。目前,長安汽車正依託自主技術,積極整合全球資源,打造網聯、共享的全球創新研發生態圈。
近年來,長江電工投入的研發費用也是成倍增長,接下來3-5年,企業還將投巨資用於產品研發和自動化生產。
未來
順應大勢開拓新航道
縱觀全球成功的百年企業,凡是順利延續發展至今的,無一不放眼長遠、順應大勢。重慶的百年企業也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方針、戰略、倡議積極作為,收穫頗多。
李強年近60歲,他沒有想到自己在退休前還這麼忙。近期,長江電工除了李強負責的這條東南亞成套設備生產線,還有3個項目在非洲、中亞等地同時進行。
長江電工的工模具生產線。受訪者供圖
長江電工1983年就開始出口成套設備生產線,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企業發展最困難時,成套設備生產線出口業務進入低潮。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企業成套設備生產線出口項目呈現井噴。
參與國際競爭,必須對標全球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李強舉例,某國在全球招標了一條設備生產線,參與競標的既有歐洲企業,也有韓國公司,長江電工最終成功中標,一方面緣於公司主動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是競爭倒逼企業提升工藝水平。
過去,一個產品在某環節要完成「打、平、衝、收」四個工序,必須4臺工具機分別加工,能否用自動化設備一次成型?過去,產品揀選都是靠人工或機器,是否可以運用成像技術,實現智能揀選?隨著問題被提出和順利解決,長江電工不僅成套設備訂單越來越多,市場也逐步邁向中高端。
重慶鋼鐵在深層次推進國企混改方針指引下,更新了企業治理架構,現在的董事會中,所有董事都是獨立決策主體。同時,職業經理人管理和企業薪酬規則,也促進了公司的發展決策、產品定位及時與市場緊密結合。
長安汽車提出「香格裡拉計劃」和「北鬥天樞」戰略,在國家倡導的新能源和智能化兩大方向持續發力。
隨著改革持續不斷深入,百年企業在2019年末,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
長江電工今年銷售收入是本世紀初的5倍,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建設工業今年營業收入預計增長30%,同樣將創下歷史最好成績;重慶鋼鐵前三季度鋼材銷量同比增長4.41%,實現利潤7.22億元;11月,長安汽車自主品牌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8.1%,市場表現企穩回升。
雄關漫道真如鐵,這些重慶百年企業再一次證明自己,煥發出勃勃生機;而今邁步從頭越,它們在新時代,勇立潮頭,開啟新的航程。
員工聲音>>
百年企業為何「長壽」?
對於企業來說,百年不算短。採訪中,記者把「企業為何長壽」的問題拋給了企業的一線職工,來聽聽他們的回答:
李小平:堅持自主開發,企業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停止創新的腳步。
陶李:在建設工業的車間有一塊顯示屏,記錄產品的零故障。最高紀錄曾達到6.6萬件的零故障。一旦出現一次瑕疵,數據將全部清零從新開始。
蹇丹:一旦有生產任務,職工再辛苦也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完成,所有的工作必須「日清日結」。
李強:企業在過去100多年裡,遇到了無數困難,但每一代人都很努力,都不曾放棄。
重慶日報記者 白麟 仇崢
原標題:重慶百年大廠煥發新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