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言:「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 無論是為了擴張國土還是為保衛國家,戰爭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有人世安寧,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人類的傳承才能永久存在。只不過,人性的貪婪不可能讓戰爭消失,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奪,這一點自原始社會開始就存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戰鬥能力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從一開始拳打腳踢的個人戰鬥,上升到組織部落戰鬥,再到後來國與國之間的戰鬥以及國內的內部爭鬥,都顯得戰爭有些無休無止。尤其是在人們戰鬥力上升、武器設備也變得更為先進的時候,人類遭受戰爭的傷害也越來越大。
像我國歷史上也有數不清的戰鬥,這些戰爭有些是為了抵禦外敵,有些也是為了擴展版圖,但有一場戰爭和我國無關,但卻讓我們多了一個轄區,國土面積也增大上百萬平方公裡。這一場戰爭來自于波斯帝國的紛爭。波斯帝國是歷史上少有的強大的帝國,他們創造了最早的也最為燦爛的波斯文明。
波斯帝國雖被統稱為波斯,但他實際上所經歷過的時代共有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是阿奇美尼德王朝,這時大概是公元前2700年,直到公元前二世紀,才被亞歷山大大帝徵服,建立安息帝國,波斯帝國的第二時期就在這之後被建立,當時我國正處於東漢時期。一個前往西域的甘英就曾不辭辛苦的到過安息帝國,這個時代被薩珊王朝統治,本來他們應該是安息帝國的統治者,但他們卻顛覆了安息帝國,在統一波斯全面控制權之後,他們便將安息帝國了解,建立起波斯帝國第二時代,再一次成為中亞地區的強權帝國。
此後,波斯並沒有就此太平,他們又和宿敵歐洲人展開了長時間的鬥爭,波斯和羅馬人之間的鬥爭尤為激烈。當時的羅馬一心想著能開疆拓土,就連羅馬的皇帝瓦勒良都親自上陣,然而這一場戰鬥羅馬輸得十分徹底,而他們的皇帝也被關在監獄裡直到死都沒被放出來。這一場戰爭過一百年以後,又有一個羅馬皇帝尤裡安死在波斯軍隊之下。雖然波斯與羅馬的戰鬥一直都佔了上風,但他們所花費的費用也不是個小數目,幾百年持續的戰爭已經讓國庫變得空虛,此時他們也並沒有想過要停戰,戰爭所要支出的費用也被他們從百姓身上搜刮而來。所以波斯國內的民眾對這些統治者積怨已久,隨時都有反抗的可能。
當時的薩珊王朝因為戰爭支出似乎已經到了穹弩之末,再也沒有對抗外敵的能力。就連當初修起來專門抵禦敵人的長城也被他們放棄,而這一大片土地就直接被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侵佔。直到公元628年,薩珊走入窮途末路,他們開始被各國討伐。而當時薩珊波斯的國力也無法抵禦這些討伐,他們就只能接受滅亡。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薩珊波斯滅亡,但他們還留下了一個後代——卑斯路,這個人承載了重建波斯的希望。然而,重建波斯並不是一件容易事,至少阿拉伯人就不允許波斯重建,在看到卑斯路企圖發起戰爭的時候,阿拉伯直接將其擊敗。損失了兵力,卑斯路並沒有死心,他向當時我國的大唐求助,但當時的唐高宗並沒有答應卑斯路,因為當時駐守在西域的唐軍只有兩萬人,雖說是精銳力量,但面對別國強大的軍事力量,這兩萬人根本不夠看。不過在拒絕了卑斯路出兵的要求之後,他也向卑斯路做了另外的交代,那就是卑斯路被唐高宗封為波斯都督,並且利用中國的力量為這些波斯人開闢出一塊疆土,讓卑斯路去收留他波斯逃亡的人。
結語
自此以後,唐朝因為幫助波斯而多出了一塊上百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位於現在的阿富汗和伊朗東部。雖然這上面所生活的都是波斯人,但其實質上卻是當時唐朝的領土。這一群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波斯人,無時無刻不想收復過去的失地,但因為其戰鬥力和軍事水平都未能恢復到以往的波斯帝國的實力,所以一直也以失敗告終。而領導這些復國戰爭的卑斯路也一直留在了長安,直到死他都沒有回到故鄉,而波斯帝國故土也已經被伊斯蘭教統治佔領。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