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沈彥彥
碰到「南風天」,不少廈門市民都會買一些樟腦丸放在衣櫃中,防黴防蛀。可是最近,用慣了傳統白色樟腦丸的陳大爺發現,傳統的「樟腦丸」在大超市很難找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號稱有「防蛀防黴」功能的芳香木球,以及一些含有天然樟樹油成分的精油產品和除蟲菊酯類噴劑等。為何傳統的「樟腦丸」越來越少?昨日,記者走訪市場並採訪了相關業內人士。
市場傳統「樟腦丸」的確難買到
昨日, 記者來到我市幾大賣場發現,市面上的防黴防蛀商品琳琅滿目,可就是見不到以往那種白如明礬的樟腦丸。味道與性能最為接近的,也只有香樟木球了。
「樟腦丸有天然和合成之分,老樟腦丸是天然的,現在的都是合成的了。不如用香樟木球。」一位大賣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5月,一位孩童因誤食樟腦丸死亡引發了全國媒體的關注,一場樟腦丸「批判大會」隨即掀起。
用對二氯苯和萘等原料製作「樟腦丸」的消息不脛而走,合成「樟腦丸」的「真身」被曝光後,「樟腦丸」致癌、有毒等說法也被證實。大型生產廠家越來越少,市場上自然就少見了。
揭秘換個名稱價格飆升數倍
消費者聞「樟」色變,廠家自然也不傻,這一契機成了不少生產廠家「升級產品」的好機會。或改換名稱,或升級改造提高價格,一方面增加了附加值,另一方面也避開「毒樟風」,眾多防黴防蛀產品的商家不約而同地改換材料包裝和產品名稱,實則是換湯不換藥。
記者也從幾款「新型防蛀防黴產品」的包裝成分上證實,「毒樟腦」並沒有消失。記者看到,一款粉色包裝的品牌防蛀防黴片劑,價格為7元,包裝上的成分就標有對二氯苯的含量。而在一些香樟木球、香樟木油等產品中,成分也標著對二氯苯,售價卻要十幾元甚至幾十元,「身價」一下子飆升了數倍。
支招真空納物袋替代「樟腦丸」
對二氯苯是一種化學合成物,它在防蛀防黴上效果很好,但其對人的眼睛、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人接觸高濃度的對二氯苯時,會出現眩暈、嘔吐等反應,嚴重時會損害肝臟。安全衛生防蛀產品雖然不會引起這樣的損害,不過,專家建議,防蛀產品都是具有毒性的,最好儘量減少使用。
專家還建議,使用一種可抽真空的收納袋,可起到規避風險防黴防蛀的作用。這種用物理方法代替化學方法的「裝備」,不僅能徹底防黴防蛀,而且無毒無害,收納起來更整潔,同時還不佔居家空間。
樟腦丸防黴防蛀,但也有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