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分享每個節日的狂歡場面、傳統美食以及背後故事;從非洲大陸到荒涼北極,應有盡有。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
既然中元節可以叫盂蘭盆會、鬼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那麼秋季的中秋節呢?它又叫什麼節日呢?
中秋的確有很多名稱,而且每一種名稱後面都還有獨特的故事,今天就來給大家說道說道。
1、中秋節
中秋節時在農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人喜歡把每個季度分為孟、仲、季,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2、端正節
唐朝時期,中秋的節日氛圍慢慢地達到了鼎盛,人們很重視這個秋季八月的節日,而且也是寓意團圓祥和,這個時期人們把中秋節稱為「端正月」。
3、月夕
古人把仲春二月十五日這個節日稱為「花朝」,那麼與之相應的,就把仲秋八月十五日稱為「月夕」,秋季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月亮更滿更亮,所以名叫 「月夕」,我最喜歡這個名字,是不是很美?
4、追月節
追月的意思並不是嫦娥追月。而是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秋季八月十六,比如寧波、台州、舟山等地。元朝時期,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江浙一帶的人民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
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八月十五節日的氛圍還意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故名為「追月」。其實香港的節日氛圍也是很濃的。
5、拜月節
夕月,即拜月神。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秋季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這個節日習俗由此而來。
6、玩月節
北宋孟元老所著的一本書叫做《東京夢華錄》,是記載當時東京也就是開封府的風俗人情,他在裡面記載秋季的「中秋節」這個節日寫道:
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
意思是就是貴族們會在中秋節這天相約歌臺舞榭、把酒言歡。而民間的老百姓也會佔據小酒樓,望月賞月。
閭裡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除此之外,皇家還會舉辦「中秋晚會」。
此外,中秋節還叫做團圓節、八月會、玉兔節等等,這些大家耳熟能詳就不必多說了。
「中秋」這個詞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人們「秋暮夕月」,拜月神;設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物品;兒童歡樂,大人聊天,的確是秋季難得一見的闔家團圓的好日子。
中秋的瓜不能少,月餅也不能少。我現在都記得小時候跟著小夥伴們去月下瓜田裡偷瓜,秋季涼風習習,緊張忐忑的心情很難忘。小編也在這裡提前祝大家中秋快樂,家人平安!
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什麼難忘的中秋趣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分享。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