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1日13:15 來源: 華聲在線 陳昂
移動用戶發送HNZB到10658000,訂閱河南手機報。早報+晚報,每天一角錢。
12月9日,網友發布微博:黃興路步行街,奇葩男淡定地讓小孩在銅簸箕內大便。
華聲在線12月10日訊 「路過黃興路步行街,見一奇葩大叔拿雕像當便盆,讓兒子當街大便。10日上午,那坨大便還在竹筐裡。」今天上午,微博網友「行者三毛網事」公布一組男子帶著小孩在步行街銅像內大便的照片。
照片發布後,引發網友的強烈憤慨和譴責。記者採訪了解到,黃興路上的這些銅像經歷過不少磨難,管理方每年要花費近百萬來維護。
「修鍋」:一天兩次遭大便
網友「行者三毛網事」披露的照片拍攝於昨天下午6時。
該場景發生在長沙黃興南路步行街南段的銅像「修鍋」附近,照片中的父親身穿一件酒紅色西服,戴著金絲眼鏡,正笑看著兒子在「修鍋」銅像的簸箕內大便。「行者三毛網事」感慨,「真噁心,知道文明兩個字怎麼寫嗎?」
今早10點,記者來到黃興路步行街南段,找到了位於大街正中間的銅像「修鍋」。銅製簸箕中已經沒有排洩物,但有大量不明液體。
隨後,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內,就有3批帶小孩的遊客和銅像合影,孩子站在銅像上又蹦又跳,讓記者不禁為銅像捏了一把汗。
在一旁打掃的保潔員劉阿姨告訴記者,「昨天上午也有一個小孩想上廁所沒忍住,在『修鍋』旁大便。孩子父親很不好意思,清理後才離開。」
劉阿姨告訴記者,小孩在銅像附近方便並不稀奇,「經常有人這麼幹!」
「修鞋」:銅鞋塞滿餐巾紙
記者看到,銅像「修鞋」和「奪刀磨剪」的附近則有衛生紙、菸頭、樹葉以及檳榔包裝袋等雜物,特別是銅像「修鞋」的銅製皮鞋中,被人塞滿了用過了的餐巾紙。
保潔員郭師傅說,在銅像上經常能看到菸頭、口香糖、餐巾紙、小孩和寵物的排洩物等,極難清潔,只能用抹布一點一點地擦拭。他們每天都要打掃數次,「恨極了那些亂丟亂扔的人。」
部門說法
每年維修費高達近百萬
黃興路步行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綜合部主任曹誠告訴記者,黃興路步行街《老長沙》系列銅雕,總共有10尊,如今在修建地鐵,就將6尊放入倉庫中保存,只留下步行街南段的4尊。
曹誠說,每年都要對銅像進行2到3次專業維修,花在銅像和水景上的維修費用都高達近百萬元。數年來,管委會為了銅像想了不少辦法,一度提出了為銅像設置護欄的建議,但考慮到方便廣大遊客朋友紀念合影,最終沒有實施。
傷痕
「女童」被鋸腿,銅扇子丟失過3次
2011年7月3日晚,擺放在步行街北段的銅像「小女孩」倒在大街上,「有人將她的腿用鋸子給鋸斷了。」曹誠說,可能是有人想偷銅像,沒想到銅像這麼重,沒有抬走。
2011年3月1日,有媒體報導,銅像《打醬油》老人右手中的勺子被人折斷不見了。銅像《賣臭豆腐》竹筒中的銅筷子、《童趣》小孩手中的銅鞭子都曾丟失過。「銅像《納涼》老人手中的銅扇子就丟失過三次。」曹誠無奈地說。
提醒
廁所並不少,內急可問路
步行街物業人員唐先生告訴記者,步行街共有從A到F六個區,每個區有5層樓,每層樓都有設置廁所,「總數超過20個」。不光如此,很多店面商鋪都擁有自己的廁所,遊客如廁選擇很多,內急可找售貨員求助。
針對有市民提出廁所指示牌過少的問題,唐先生表示今後會增設一批指示牌方便市民與遊客如廁。
■三湘華聲全媒體記者 陳昂 實習生 劉津銘
上一頁 下一頁責任編輯: 林輝
版權所有:河南日報、河南日報農村版、大河報、大河文摘報、大河健康報、河南商報、今日安報、今日消費、期貨日報、漫畫月刊、新聞愛好者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大河網發布,大河網原創及論壇、博客等原創信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註明來源,例: 「大河網-大河報」或「大河網」。諮詢電話:0371-6579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