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們在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發現了新的化石,揭示了史上最大的海龜的信息。700萬年前,長度可達4米的地紋駭龜棲息在橫跨南美洲的大片溼地上。艾德溫·卡迪納博士領導了這項研究:「根據這些新化石,我們能夠辨別出雄性與雌性之間的不同。雄性在靠近脖子的地方長出了巨大的角。這是為了戰鬥,尤其是交配和爭奪領土。
——BBC新聞向我們發布了這則新聞。

在進一步了解前,我們先想像一下烏龜打架的場景:兩隻雄龜慢慢靠近,用角「狠狠地」撞擊對方,再「飛快地」把頭縮起來,準備抓住下一次猛烈地進攻時機——慢動作回放,神仙打架!
巨型地紋駭龜是什麼
巨型地紋駭龜(Stupendemys geographicus)屬駭龜屬:
駭龜屬(Stupendemys,stupend=駭人的,驚人的;emys=龜類)是一種已滅絕的淡水側頸龜類物種。其化石發現於中新世(至今約5百萬年)的南美洲北部。是迄今為止最大的龜類,比之前認為最大的不朽古巨龜(Archelon ischyros)還要大。
該物種非常之獨特,它僅分布於南美洲。它曾經生活於今天的委內瑞拉沙漠地區,在500萬到1000萬年前,這裡曾經是一個充滿生命的潮溼沼澤地區。
在某些個體中,完整的甲殼表現出獨特而出乎意料的特徵:角。「這兩種龜甲類型表明存在著兩種性別的駭龜:雄性有角,雌性無角。」 根據古生物學家的說法,這是首次有報導稱側頸龜 - 是世界上兩大龜類之一,其中有角殼形式的性二態性。
動物的領地意識
動物的領地意識,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
動物會為了領地意識而鬥爭,這也意味著對配偶的吸引力提高。
巨型地紋駭龜的角,說明在當時,生活環境十分惡劣。
它們爭取主權、圈地為界。對於一隻巨型的紋駭龜來說,溼地是很好的生活環境,但他們同時有著生活在海裡的能力。
天敵
身長3米以上的龜也有天敵:凱門鱷。
凱門鱷是短吻鱷科凱門鱷屬動物的統稱,屬於中小型鱷魚,它們和短吻鱷有親緣關係,是像蜥蜴一樣的兩棲肉食動物。凱門鱷咬力不如同等體型的真鱷屬鱷魚,它跟其他鱷魚一樣張開嘴的肌肉不發達,一個成年男子就可以輕易讓它張不開嘴,鱷魚獵人都依據這一弱點來捕捉凱門鱷。
但是,曾經,凱門鱷也很巨大。
科學家們推斷凱門鱷是駭龜的天敵,有幾個原因:
1.在許多地區,最大的凱門鱷的出現與駭龜的分布狀況比較吻合。
2.凱門鱷幼年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特別是鞘翅目昆蟲;成年以脊椎動物為食,包括水生和陸生脊椎動物。
3.化石甲殼上的咬痕和刺破的骨頭。
生命變遷,海事桑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