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備受尊敬的鳥類-埃及聖䴉

2021-01-15 動物世界


埃及聖䴉 又名埃及聖朱鷺、埃及聖鷺、聖䴉,原分布地為非洲和中東,後來它們被引入到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及美國。它們在古埃及備受尊敬,經常被製成木乃伊當做託特的象徵。

中東是一個地理區域,和西亞大致重疊,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區,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這個詞是以歐洲為參考座標,意指歐洲以東,並介於遠東和近東之間的地區。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鵜形目 Pelecaniformes

科:䴉科 Threskiornithidae

屬:䴉屬 Threskiornis

種:埃及聖䴉 T. aethiopicus


埃及聖䴉成鳥身長大約68釐米,翼展112-124釐米,重量1.35-1.5千克。

雄鳥及雌鳥相似,亞成鳥呈灰白色,頸上有一些羽毛。

亞成年埃及聖䴉


埃及聖䴉身體全白,腰及翼邊飾羽黑色,初級、次級飛羽尖端黑色,尾羽白色。停棲時翼緣收縮在尾部呈黑色,飛行時雙翼張開後邊呈現黑色羽毛。

腳是黑色的。


埃及聖䴉頭至頸為黑色裸皮,嘴喙黑色,喙長且下彎。


頭骨與骨架


埃及聖䴉在沼澤溼地及泥濘出沒,有時會到訪農地及垃圾站。

會聚群棲息,有多達300隻一同棲息的記錄。覓食範圍廣闊,有可能向覓食點和繁殖地進行季節性遷徙。

它們主要吃魚類、蛙及其他水中生物,包括昆蟲與螺類。


水中覓食的埃及聖䴉


埃及聖䴉平時很靜,偶爾也會發出一些鳴聲,在繁殖季鳴叫增多。


埃及聖䴉為一夫一妻制,在繁殖季結成大型鳥巢群,它們在樹上以樹枝築巢,常與其它大型水鳥(如鷺科)一同生活。

繁殖期為3-8月份,每產1-5顆卵,呈橢圓形,質感粗糙,卵為暗白色雜有藍色或深紅斑點。由雌雄親鳥共同孵育,孵化期21-29天。

雖然有雙親的保護,但是幼鳥很脆弱,會遭到大型猛禽捕食。

野生埃及聖䴉壽命大約18歲,人工飼養的壽命更長。


在古埃及,埃及聖䴉倍受尊崇,且會被製成木乃伊,成為託特的象徵。

託特,又譯透特或圖特,託特通常會被描繪成䴉首人身,其名字意思和彎形嘴部,令人聯想起新月。是古埃及神話的智慧之神,同時也是月亮、數學、醫藥之神,負責守護文藝和書記的工作。相傳他是古埃及文字的發明者。 


埃及聖䴉原生分布區域最早以埃及地區為主,可至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東非、衣索比亞至南非,以及伊拉克東南方等地區,於當地是普遍的留鳥。

在歐亞地區的國家內的市區動物園或郊外的野生動物園,聖䴉常被作為商業利用而引進至動物園的物種,但因管理方式為是採以開放式的管理方式(非一般大型鳥籠的圈養方式),因此極容易讓其逃逸,繼而形成入侵物種。



埃及聖䴉適應生態環境的能力頗強,在逸出之後,目前造成大西洋沿岸國家皆有埃及聖䴉入侵繁殖的野外族群分布。



引入到南歐的埃及聖䴉急速破壞了燕鷗等動物的棲息地,且與牛背鷺及白鷺競爭築巢的地方。它們很能適應環境,在冬天的時候會吃垃圾來補充它們的食物。


2010年代後,在中國臺灣西部濱海地區也可看到它們。保守估計全臺灣約有1200至1500隻的族群量。由於埃及聖䴉在臺灣幾乎無天敵,對臺灣當地的生態造成影響。2017年埃及聖䴉數量大約是2,227至3,046隻之間,專家也觀察到,它們不只在沿海出現,也順著河流往內陸蔓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投稿郵箱:iltawcom@163.com


相關焦點

  • 古埃及的聖䴉崇拜
    聖䴉被古埃及人當作聖物悉心飼養,其形象還時常出現於古埃及壁畫、浮雕以及文學作品之中。聖䴉崇拜由來已久,最早源於史前埃及的圖騰崇拜,新王國時期崇拜之風盛極一時,至羅馬統治埃及時期依然存在。就其廣泛性和延續性而言,聖䴉崇拜在古埃及動物崇拜中頗具代表性。託勒密王朝時期,埃及民眾嘗試將聖䴉崇拜與希臘神靈赫爾墨斯崇拜結合起來,無形中推動了希臘宗教的「本土化」進程。
  • 古埃及壁畫中有一種大鳥,這種大鳥的名字叫做聖䴉
    前些天我們科普了古埃及文明崇拜的一種生物聖甲蟲,今天我們再來繼續科普他們崇拜的另一種鳥類——聖䴉。
  • 昔日的埃及聖鳥,卻因何成為入侵物種
    它就是埃及聖䴉,也叫埃及聖朱鷺、埃及聖鷺、聖䴉,曾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拉克東南部和埃及。在古埃及時,甚至在阿拉伯人入侵埃及之前,它備受尊敬,經常被製成木乃伊當做託特的象徵。在野外,埃及聖䴉的適應生態環境能力強,食性廣而不挑食,容易造成引入地原生物種的危害。目前,大西洋沿岸國家皆有埃及聖䴉入侵繁殖的野外族群分布。
  • 埃及聖䴉自然孵化出「後代」
    近來,深圳野生動物園自然孵化出殼的一隻聖䴉寶寶在父母共同的悉心照顧下,由剛出生的40克左右長到了200多克,健康又活潑。一個多月後小聖䴉就會離巢獨立生活~在深圳野生動物園聖䴉園裡,一周多大的聖䴉寶寶安逸地臥在巢裡,它的頭部至頸部長滿黑色絨毛,其它部位長著白色絨毛,樣子特別惹人喜愛。
  • 埃及現鳥類木乃伊 曾是古老護身符
    騰訊科技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埃及博物館新陳列出8具神秘的鳥類木乃伊,研究人員稱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6世紀至3世紀,這些木乃伊有助於考古學家進一步揭開古埃及動物木乃伊的神秘面紗。
  • 古埃及鮮為人知的11件事,埃及豔后不是埃及人
    古埃及在世界先進文明之列中屹立了3000年,文化積澱豐厚,乃至研究古埃及已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儘管古埃及藝術、建築、墓葬依舊不斷給我們帶來驚喜,但關於這些聞名世界的金字塔建造者,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1、埃及豔后並非埃及人。
  • 埃及警方繳獲305隻不同法老時期鳥類木乃伊
    新華網開羅3月23日電(記者王薇餘忠穩)據當地媒體報導,埃及警方日前在埃及南部地區成功抓捕兩名文物偷盜者,繳獲305隻古埃及不同法老時期的鳥類木乃伊。  埃及著名旅遊城市亞斯文的警方日前得知,有兩名文物偷盜者在亞斯文北部約50公裡處的考姆翁布市附近作案,偷盜了當地法老時期用以埋葬鳥類木乃伊的墳墓,並在販賣這些木乃伊。  接到報案後,亞斯文警方立即與考姆翁布市警方和旅遊機構聯合展開了搜捕行動。警察喬裝成文物販子,與兩名偷盜者「接洽」。在雙方討價還價時,警方將兩名偷盜者當場逮捕,並繳獲了305隻鳥類木乃伊。
  • 現在的埃及和古埃及是兩回事,那在這個世界上,哪些人跟古埃及人的...
    很多人都認為現代埃及人和古埃及人人種和文化聯繫不緊密所以「不配」研究古埃及。我可以理解這種認識,因為從咱們中國人的角度出發,我們華夏民族在這裡生活了幾千年,有著綿延不斷的歷史和文化傳承,中國人研究自己的過去是有資格的。由此我們覺得其他文明也應該找到像中國人一樣「合法」的「繼承人」。但是世界古文明中有幾個能像華夏文明一樣幸運呢?反過來講,人種、血統和地緣屬地真的就等於絕對「有資格」嗎?
  • 都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其實古埃及成也尼羅河,敗也尼羅河
    如果要用一句話描繪埃及,最經典的莫過於「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據說它出自古希臘旅行家赫克特斯(Hecataeus)之口,並通過希羅多德的「剽竊」而廣為人知。這句話說得十分中肯,毫無溢美之詞。尼羅河就是如此重要,她不僅僅是古埃及文明的母親河,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全部,甚至可以說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古埃及。
  • 埃及發現貓科木乃伊,含兩頭「大貓」幼崽,古埃及人也養寵物獅麼
    綜合媒體11月25日報導,埃及公布一處墓穴,裡面藏有數百個雕像和木乃伊。這一發現還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聖甲蟲」,在開羅以南約30公裡的薩加拉墓地發現了兩隻大型貓科動物幼崽的木乃伊,數十枚聖物,挖掘皇家墓時還發現了貓咪、鱷魚和兩頭小獅子。
  • 古埃及:走進埃及,文化的發展
    埃及人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文字早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埃及人峨發明了文字。級初的文宇是田畫文字,實際上是一種石困識字的象形文字。後來有了表滋文字.如小蛙象U..成千舉萬的「多二』卜在水邊奔跑喪應飢鵝的「悶,.就有抽象的含義。
  • BBC紀錄片古埃及人,告訴你整個埃及興衰史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和世界上最早的王國,埃及一直是考古學家和探險家的聖地。 其歷史文化深厚,隱藏秘密無數,光一個金字塔就暗藏著無數與天文學相關的知識和宏偉深 奧的建築指南。 今天給各位小夥伴們講述關於古埃及的紀錄片,保證一定讓大家的好奇心過足了癮。
  • 雪梨街頭到處可見的「垃圾鳥」,居然是世界瀕危物種,還是埃及聖鳥
    相信在雪梨的朋友,一定經常可以看的這種長嘴巴黑喙白毛經常徘徊在垃圾桶附近或者有食物的地方當地人稱它為「垃圾鳥」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種雪梨滿大街跑的「垃圾鳥」,竟然還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在埃及那可是受人尊重崇拜被叫做埃及聖䴉
  • 古埃及文明:埃及的「神文」猝死,象形文字逐漸消失
    雖然古埃及人早已經從歷史長河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可是他們的象形文字卻歷經數千年滄桑而流傳至今。在商博良釋讀象形文字之前,沒有人能讀得懂這種古怪的文字。那麼,曾經無比鮮活的象形文字,為何變得無人能識,迅速消亡了呢?象形文字為何猝死?要搞清楚這個問題,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古埃及的滄桑歷史。在走過法老時代的全盛期之後,隨著內憂外患的接踵而至,古埃及文明逐漸衰弱下去。
  • 來自古埃及神話的貓:埃及貓
    貓科動物的品種千千萬萬,要說那一種的品種貓最撩人呢,我想應該是埃及貓。這絕非是信口雌黃,作為被人類馴化的品種,埃及貓擁有呆萌的外面還有一身披滿豹紋的皮毛。如果有什麼可以治療密集恐懼症的話,我想埃及貓一點可以吧,這從頭到尾的豹紋,看起來一點都沒有覺得突兀,反而看起更像迷你版本的豹子。除此之外也有不是渾身都是豹紋的埃及貓,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阿比西尼亞埃及貓。看著照片肯定覺得眼熟吧,對的,埃及很多神像的樣子就是效仿著阿比西尼亞埃及貓的外觀來做的。
  • 創造出璀璨文明的古埃及人哪去了?今天的埃及人是他們的後裔嗎?
    想要知道古埃及人的去向,我們要先將目光放到古埃及文明的發展歷程上,看看和延綿相續的中華文明相比,古埃及是怎樣經歷輝煌,在此之後又遇到了什麼。1966年,考古學家在埃及法雍綠洲地區發現了一個距今大概有兩千六百萬到兩千八百萬年歷史的古人類頭骨,並將其命名為"埃及古猿",這種處在猿與人過渡期間的生物被認為就是古埃及人的祖先。
  • 古埃及最強的十大神明
    古埃及人為了得到索貝克的特別眷顧,就將鱷魚製作成木乃伊。索貝克雖然不是最強大的神,但絕對算得上是古埃及最受尊敬的神。NO.9 託特(智慧之神)託特是一位以冷靜和精明而著稱的神明。託特最早是以月神的形象出現的,而後又被認為是宇宙的設計者和善與惡的調停人。
  • 創造出輝煌文明的古埃及人去哪了?現在的埃及人是他們的後裔嗎?
    而埃及,作為一個文明中斷過的四大古國之一,不僅"古埃及"和今天的"埃及"不同,"古埃及人"和當下的埃及人也不一樣。現代的埃及,其人口的約90%都是阿拉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餘下的約10%,主要是科普特人,算是古埃及人的"混血"後裔。所以僅僅是從比例上來說,外來的人口深刻地影響了埃及人口的構成,現代的埃及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古埃及人的身影。
  • 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古埃及輓歌中最美的一個音符
    她,  是親手在古埃及託勒密王朝的棺材板上釘下最後一顆釘子的人;也是低回婉轉的迴響了兩千年的古埃及輓歌中最美的一個音符。她是克利奧帕特拉七世,著名的埃及豔后。
  • 古埃及有不少木製雕像,這些雕像揭開古埃及秘密,是什麼呢?
    毫無疑問,古埃及遺址是一座文化寶庫,在古埃及的一座將軍墓裡,考古學家發現了許多木雕,而眼前各種形狀的雕像,也揭開了古埃及王國一個特別的秘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假如你想知道,請讓小編為你揭秘:古代埃及文明是屹立於西方的古代文明,它與中華文明隔絕,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