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因為最近各種翻拍的劇集吵得沸沸洋洋,什麼「毀童年」「毀經典」之聲不絕於耳。其實有時候理性地想想,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翻拍只能說明,經典的故事值得不同的演繹。《王子》不就是個貴公子落難,遇到平民姑娘,成長而收穫愛情的故事,《森林》也是萬變不離其中。《王子變青蛙》翻拍自韓國作品,也是受到很多韓劇迷的聲討,但是事實證明,《王子》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完全脫離了韓劇的影響。
重新翻拍的作品,添加了時代的印記和理解,可能會成為新的一批觀眾心中的經典。細想起來,很多的愛情故事梗概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細節之處的改變,拍攝手法的不同以及不同人物的演繹,因此讓劇集變得有所不同,各有特色。脫胎於同一個故事的電視劇,不見得就成為不了經典。國內國外的例子都證明了,不同年代的人即便對於同一個經典故事,在自己心中,都有演繹的不同的經典影視劇代表。
而從經濟角度來說,翻拍與否也是一個很正常的商業行為。投資人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故事來進行影視化演繹,但是並不代表新的故事才更有商業價值,因此老故事也是有他們的空間的。過往影視業的作品不計其數,也不是每部作品都受到了翻拍的待遇。
而從作者的角度來說,自己創作的一個作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進行演繹而流傳下來,何嘗不是一種認可和幸運。小編認為,真的喜歡某一部作品,難道不希望作品作者得到嘉獎,翻拍就是一種嘉獎。
那為什麼大家如此反感一些翻拍呢?我覺得很大原因是大家感情因素作祟。小編不得不承認,小時候是看《王子變青蛙》《綠光森林》長大的,這也實實在在是我的童年記憶。《王子變青蛙》我估計看了不下五遍,要擱以前,我是不願意承認的。因為那個時候覺得臺灣偶像劇太傻了,雖然忍不住不看,但內心是鄙視自己的,那個時候的自己是以成熟為最高標杆,所以鄙視自己感動於影視劇中的天真和不切實際。但是,似乎現在年紀大了,終於長成了大人,感受到了成人生活太多的艱辛和壓力,突然覺得童年的時光太過美好,因此,連帶那些童年的記憶,也不想改變了。看到自己童年記憶組成的影視劇作品要翻拍了,大家開始感受到自己老了,不得不承認時光的流逝,內心一種焦慮的表現。
接受自己的成長,不要被外在的事物所影響。《都挺好》這樣一個新故事,哪怕結局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團圓,但是為什麼仍然受到大家的認可呢?因為大家成長了,知道了世界不完全是團圓美好的,其中各有艱辛。正如劉品言微博說的那些話來看,那些用自己的青春去創造了這些作品的演員們,也都是開放而包容的態度,畢竟雖然大家奉為經典,從他們的角度來說,也是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自己卻很勇敢地去接受這些不完美。
所以,大家不用再吵了,經典值得被多次演繹,這是對創作者最大的安慰。當然,翻拍的人員也需要保持一個創作出好作品的心態來應對挑戰。讓不受到爭議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好的作品說話,那個時候相信大家也都不會再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