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父母逼婚換30萬給弟買房:越是喜歡老二,就越得偏向老大!

2020-12-04 依依媽媽說育兒

一個女孩求助說,自己的父母控制欲極強,不通情達理,思想陳舊,認為女孩子賺多少錢都沒用,只有嫁個好男人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方式。自己才21歲,就被逼著相親,讓她割雙眼皮、做鼻子、整嘴巴,就像是想把她包裝得更好看一點,再去嫁個好人家。

女孩還說,自己有個弟弟,從小到大父母都偏袒弟弟,弟弟連放個屁都是香的,自己就算做得再優秀也是徒勞,經常被打,總之有了弟弟後,從未感受過來自父母的愛。就在她工作之後,母親還從她微薄的工資中撈錢去補貼兒子,絲毫不考慮女兒的感受。

女孩因為父母的控制欲和暴力的態度,經常感到十分恐懼和壓抑,為了控制自己,父母成天打視頻電話,從一天一個到一天好幾個,不是罵她就是打擊她,告訴她嫁人是唯一的出路。女孩被打擊得很自卑,情緒不穩定,有自殘傾向,父母卻說,女兒就該受父母的管,自己沒錯。

過年的時候,父母逼著剛回來的女孩去相親,不讓她再去上班,要沒收她的手機和身份證,讓她去附近工廠打工,女孩趁機跑了,卻被找到強制帶回,讓她立刻嫁人換取30萬彩禮給弟弟買房,無奈之下她向外求助,現在警方和婦聯都已介入。

看到這件事後我真的是大跌眼鏡,原諒我的語言匱乏,都不知道要用什麼來詞形容女孩的父母了。

最討厭聽到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句話,有的人活在光亮裡就以為世界到處都是光亮的,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我曾問過幾個有二胎的家庭,大多數的父母都表示,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自從有了二寶之後,就很難把一碗水端平了。因為二寶年紀小,呆萌可愛,是家裡的弱者,讓人忍不住憐愛。可大寶長大了,可愛期已經過了,還正處在自我意識飛速發展的反抗期,倔強冷漠,對比之下更是很難做到不偏不向。

結果呢?本來還算乖巧的老大,開始出現各種狀況,提前進入叛逆期,變著法子調皮搗蛋,你以為他變了,而他只是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

另一方面,老二對老大還很依賴,喜歡屁顛屁顛地跟著老大轉,這無異於給老大上眼藥,越看老二越煩,最終形成了惡性循環,後果不堪設想。

「我有一個妹妹,我就是那個老大,我很不喜歡我妹妹,我倆相差六歲,小時候我是所有人的關心對象,有了妹妹之後,我再也沒有一點關注,不管是誰犯錯,罵的都是我,如果是我犯錯:你都這麼大了(其實也就幾歲),能不能懂事點?如果是我妹妹犯錯:你作為一個姐姐,能不能教教你妹妹,啊(超大聲很兇),能不能讓她別犯錯,我不管怎麼做都是錯的,就因為我是老大,同樣的經歷,我就可以被忽視,我妹妹就不行,別人有的她也得有。」「我也是一個姐姐,父母小時候說得最多的話就是讓著妹妹。印象很深刻,小時候大概一年級左右,老師說考試要考那篇古詩,讓我們窩上角,結果回家時,因為書上有了摺痕被爸爸說不好好保存書籍,拿腰帶在大屋抽我。我疼得大聲哭,媽媽沒管,妹妹因為我哭,被嚇哭了,於是我媽媽就過來說讓我哭的小點聲,我當時還不知道絕望是什麼意思,但當時真的好難受。最後,我是被聽到聲音的鄰居解救的。而妹妹三年級時,撕了一本唐詩三百首,沒事。」「我是哥哥,父母都是特別偏我弟弟的,一有什麼吵架,我媽就說我,我錯了說我,我對的就說弟弟還小,還有就是你們兄弟兩就知道吵架,我現在越來越討厭他了,因為什麼都是我錯,他還總喜歡天天和我吵,就比如我媽買了蛋糕,我就吃了1塊,後來我再看就2塊了(一天時間),他一個人吃了7、8塊,我說你怎麼吃這麼多,他就回答,我叫媽媽買的,我生氣,和我媽說,我媽卻不管。」「我是被媽媽打到大的,所以我性格上會暴躁,但是我的暴躁不是衝別人發脾氣,是自己一個人憋著一口氣,自己氣,也很想打人,但是不敢。因為我從小就不被允許這樣做,很多人都覺得我懂事,但是我知道,我爸媽也知道,不是我懂事只是我慫。反觀我弟弟,似乎從小就沒怎麼被我媽打過,他從小到大被打的次數還沒我一年被打的次數多。

在網上隨便一翻,就會看到很多類似的評論,老大們真的是受盡了折磨,他們只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愛和陪伴,這有錯嗎?畢竟家庭的愛,才是每個孩子最在乎的。

在眾多評論中有一個評論引起了高贊,它是這樣指責父母的「你們可能覺得已經夠公平了,但在小孩眼裡, 200元的名牌衣服與20元的地攤貨差別很大嗎?在孩子眼裡,只有一種資源,那就是父母的愛!」

這條評論告訴大家,如果想要讓老大和老二和平共處,相親相愛,父母是關鍵,簡單地說,就是越是喜歡老二,就越要偏向老大。

比如給兩個孩子準備什麼東西,讓老大先選;家裡吃什麼東西,讓老大去分;每當兩個人發生矛盾的時候,不要說讓著老二,而是請他們自己去解決;抽一定的時間跟老大進行三人時光,讓他體會到自己被重視;送去上學也好,開家長會也罷,讓老大去選父母中的一方誰去,另一個再去老二的。

孩子的模仿性很強,老二會耳濡目染,學著父母的樣子疼愛老大,兩個人又怎麼會關係不好呢?這樣下去,老大不會有落差,還會感恩手足之情。

總而言之,就是讓老大深刻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感情,以及擁有老二之後的驚喜,讓他們不會因為被掠奪父母之愛而焦慮抑鬱,而是被老二的乖巧討喜所吸引,何樂而不為呢。

這就好像手足情深不是孔融讓梨讓出來,而是父母引導出來的。如果一開始我們所說的那個求助女孩,她的父母能懂得這些,我想不用父母脅迫,她也會心甘情願地為弟弟付出的,畢竟我身邊姐弟關係好的不佔少數,姐姐總給弟弟買東西,姐姐受欺負了弟弟就站出去保護她,很讓我羨慕。

很多父母不懂,不尊重老大,他就只會讓你失望,而你用心去做,讓老大享受他本該有的愛和權威,他才會成為你所希望的樣子。

父母的愛是有限的,但卻可以讓孩子們得到無限的溫暖,重點在如何去做,你說對嗎?

最好的愛,不是任由愛信馬由疆的奔騰,而是經由大寶,再流向二寶,你我共勉。

今日話題:你更喜歡做老大還是老二?你認為他們之間的關係該如何調節?你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歡迎一起來討論!

相關焦點

  • 越是喜歡老二,就越得偏向老大
    可有一次,他跟幾個發小喝酒,說了實話:「我就是喜歡老二,一看見她,什麼煩心事都拋到九霄雲外了。」02大寶和二寶相差7歲。按理說,兩人應該沒什麼爭端。他們在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之前,比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更能體察父母對自己的這種情感。老大更容易因被掠奪忽視而失措,老二往往因萬千寵愛而越發乖巧討喜。朋友給爸媽的建議是,越是喜歡老二,就越得偏向老大,這樣,就平衡了。
  • 兩兒子結婚,母親各給50萬,老大買車老二買房,5年後老大哭了
    養兒育女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如果說教育不行的話,那就是父母的過錯。王阿姨,是村裡面比較有名的養殖戶,她家裡面有了兩個孩子,不過他從小對孩子的教育都比較嚴格,他也不會偏袒哪一個孩子,他都會公平的對待,他教育兒子說,做人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人一定要誠實。
  • 「老大總是打老二」二胎家庭父母最忌諱說這3句話,你中了嗎?
    很多二胎家庭的父母,最怕兄弟姐妹感情不好,相愛相殺,但越怕越來,越是擔心兄弟姐妹感情不好,他們就越是打鬧不休。雖然很多父母們說著不偏心,但實際上總是會無形偏向於小孩子,在兩個孩子鬧矛盾時,總會無意識站在小的一邊。
  • 老大總打老二,爸爸一句話「打得好」,讓老大學會呵護老二
    女孩講完爸爸的教育經,在場的教育專家紛紛稱讚爸爸做得好。看完這視頻,我也覺得這個爸爸好睿智,爸爸對家庭二胎紛爭旁觀的態度,不但能促進老大和老二之間的感情,還能讓老大帶動老二。這種不公正主要體現在兩方面:1、過度幹涉孩子之間的爭端可能父母並沒有偏心的心思,但是在處理老大和老二之間的衝突時,總會忍不住偏向一個,無論是偏向誰,另外一個孩子都會心生不滿。
  • 為什麼家裡的老二,要比老大「精明」?主要和父母教育方式有關係
    相反比老大小五歲的老二,在人情世故上顯得圓滑一些,小嘴兒很是會說,見了大人也會主動上去聊天嘮嗑,大人們也會比較偏向於和老二玩兒。老二很會哄大人們開心,犯了錯誤也會有讓媽媽不生氣的說辭。比如玩耍時不小心打碎了東西,卻和媽媽說是幫忙收拾屋子時不小心打碎的。
  • 老大與老二相差十幾歲的家庭,現在過得怎麼樣,老大說出了真言!
    或許老二的到來能帶給高齡父母無窮的快樂,但是這種快樂一般跟家中的老大無緣,對於已經步入或即將步入成年的老大而言,他們似乎要承擔的更多。因為老二還沒長大,父母就老了,老大要提前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
  • 為啥老二普遍比老大聰明?其實,是因為老大缺乏這些教育「硬體」
    但不少二胎家庭的家長都面臨一個十分尷尬的事實:明明生二胎之前說好了要一碗水端平,但生了之後卻不受控制地越來越喜歡老二。不僅更喜歡老二,還越來越討厭老大。王萍就是第一批生二胎的人,如今她大兒子七歲,小兒子四歲。
  • 有了老二,老大為什麼總是求關注
    3.對老大的愛變少了作為父母的我們,我們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愛沒有變少。但是實際情況呢,在沒有老二以前,所有的愛都投遞在老大的身上,等老二出生以後,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精力和愛都放在老二的身上,忽視了對老大的愛。對孩子的感覺而言,老二是母愛的爭奪者,贏走了媽媽對他的愛。
  • 老大是不是真的比老二精,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冰冰:我老公是老二,有個哥哥,哥哥比我老公聰明多了,智商又高,情商也高,還很沉著冷靜,現在過得比我們好很多。我覺得老大一般比較聰明,老二最冤,老三又聰明。老二其實普遍沒有老大聰明大多老二也沒有老大漂亮。說真的,還是頭胎是最完美的,一切都是純天然的,生出來絕對是天然藝術品,二胎和頭胎多少還是有點差距的!這就是二胎普遍沒有頭胎聰明好看的原因!
  • 為什麼老二普遍比老大聰明?這些優勢是老大沒有的,很現實
    不過,有了兩個孩子的家長可能也都發現了,老二普遍都比老大要聰明許多,那是因為這些優勢確實是老大所沒有的,很現實。老二出生後,家長在教育方面已經有了經驗對於那些剛剛為人父母的家長來說,教育孩子確實的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因為沒有經驗,所以很多時候教育孩子都用錯了方法,在培養孩子的智商和能力方面更是一竅不通,所以走了很多的彎路,到頭來孩子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
  • 老大憨,老二精,出生順序會影響智商嗎?5個關鍵詞告訴你答案
    我朋友的老公是家中老大,從小性格就很憨厚,五六歲就開始幫著父母下地幹活,特別能吃苦,而他弟弟呢,比他小兩歲,從小就特機靈,特別會逗大家笑,父母也比較偏愛,但一讓他幹活就說自己肚子痛,喜歡耍小聰明。朋友老公多年在外打工,存下的錢,自己留一小部分,其餘全部用來貼補家裡,給家裡修房子,供弟弟上大學,弟弟畢業參加工作,戀愛,從來沒有給家裡拿過一分錢,反倒讓父母給了12萬彩禮結了婚,小兩口湊了個首付買了房,過起了小日子,只有過年才回來幾天,平時對父母都是不聞不問,更不要說請父母去小住了。
  • 老大憨,老二精,其實是父母一手造就的,不信你看
    一、為什麼會出現"老大憨,老二精"的情況1.老二的競爭意識更強很多父母在生老大的時候,經濟壓力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大,而且是第一次當父母,對很多事情都小心翼翼的,照顧孩子也特別的細心,所以老大一般都被管的比較嚴。
  • 同一個爸媽生的,為什麼老二比老大聰明?老二的優勢,老大比不了
    同一個爸媽生的,老二卻有明顯優勢在沒生二胎之前,小佳就聽朋友說起她家裡的老二要比老大更加聰明,而且朋友還說這在很多家庭都很常見。但小佳卻不以為然,只覺得是朋友比較偏心二寶。但當她生了二胎之後,卻發現朋友的話不無道理。
  • 民間故事:老二救燕子,得到個金娃娃,老大也學著救燕子,得個瘋狗把...
    每天說一段農村口口相傳的小故事,孟婆婆今天說的又是個老大和老二的故事,老大和老二的故事,一般都是老大比較壞,老二比較善良。父母去世後,倆人分家過日子。老大說長兄為父,然後把好田好地都分給了自己。老二只得到一間偏僻的房子和兩畝薄田。一天,老二在家裡忙著,突然聽到一陣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聲。老二跑出去一看,原來屋簷下的燕子窩裡的小燕子掉地上了。老燕子在屋簷下一圈一圈地飛叫的很著急。老二拿起小燕子一看,原來小燕子的腿斷了,老二就找來布條,把燕子腿包好,又搬來個梯子把小燕子放進窩裡。
  • 家有倆娃,老大和老二差別大?根源在父母身上
    老大文靜內向,明明是個小男孩卻怕這怕那,一隻小蟲子就能把他嚇哭,還特別老實憨厚;老二是個女孩,卻跟個假小子似的,天天都是上房揭瓦的節奏,還動不動耍點小心機,把哥哥騙得團團轉。同樣的爸媽,怎麼倆孩子性格反差這麼大?很多家庭都有類似的情形。那麼,二胎家庭裡,老大和老二的表現反差這麼大,究竟是為什麼?難道是天生性格不同?也不盡然,其實是父母的養育方式造成的。
  • 老二出生以後,家裡老大一定會有的幾個變化,看完心裡不是滋味
    比如,養兩個孩子的壓力變大,大人開始不自覺地縮衣節食;養兩個孩子,更沒有休閒的時間......其實,二胎出生以後,改變的不僅僅是大人,就連家裡的老大,也會有很大的變化。有部分家長分享了,老二出生以後,家裡老大一定會有的變化。
  •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為啥孩子生得越多,養得越隨意?
    孩子喜歡浪費怎麼辦?堂姐都會積極地去學習,生怕沒有把孩子養好。但是,表姐家的老二去年出生後,到目前為止我看到了她養育兩個孩子的差異。真的是「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堂姐養二胎的時候,鬆弛很多。為什麼父母生的孩子越多,養孩子越隨意?「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是二胎家庭普遍的現狀前些日子,我和朋友聊起這個話題的時候,她表示也深有感觸。
  • 「閨女回來吧,有人給你30萬彩禮,你弟夠買房了」「我結婚了」
    弟弟沒有念大學早早步入了社會,雖然他比我小,但父母早就開始給他張羅婚事了。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全年的收入也才幾萬塊錢,除去肥料,種子還有人工費更是沒剩下多少。弟弟長得一表人才,來說親的人很多,但條件也都不低。
  • 「老大智商高,老二情商高」對嗎?專家:孩子出生順序確實有影響
    照顧兩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可是一件很令人頭大的事,隨著老二的咿呀學語,蹣跚學步,需多寶媽都會發現兩個孩子的差別還真是不小。那天朋友家的2個男孩,放暑假了老大和老二在家玩,不知怎麼把家裡的花瓶打碎了。朋友急急忙忙跑過去,一看,老二手流血了但是沒哭,老大卻站在原地呆若木雞。朋友立刻,不問原因劈頭蓋臉對老大一頓臭罵。而,此時。
  • 「老大智商高,老二情商高?」,專家證實出生順序的確影響素質
    此模型表達了一個觀點,假設家庭智力水平為一個總值,那麼隨著孩子的出生,每個孩子的智力水平就有所下降,特別是孩子之間的年紀越接近,模型就越明顯。 簡單來說,這項研究表明,二胎、三胎,歲數越近,弟弟妹妹,在智力水平上,會體現出稍低於老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