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6日),上遊新聞記者從重慶漢海海洋公園獲悉,飼養在大洋池的邁氏條尾魟(俗稱:黑背鰩)產下3隻小魟魚。公園負責人表示,此次是重慶首批人工繁殖鰩魚成功產仔,近期小魟魚還不能和遊客見面,但在這萬物萌生的春天,「新生報到」著實令人高興。
魟魚寶寶一點不「小」,剛出生平均體長就達45釐米
據悉,在海洋的自然環境中,邁氏條尾魟一般一次產子約6到8隻,在人工餵養的環境中產子難度增加,成活率也十分低。目前這3隻剛出生的魟魚寶寶還太小,需要飼育員細心的照顧,暫時待在水族部的保育區,待小鰩魚體徵穩定之後才會把它們放到大洋池,跟它們的媽媽和其他魚類一起生活。
3隻剛出生不久的小魟魚目前身長大約45釐米,其母親是海洋公園一隻體長2米的邁氏條尾魟,小魟魚最特別的地方是它們腹部的排沙孔、嘴巴和鰓裂等器官的排列位置,跟人類的笑臉十分相似,萌勁十足。
每周洗淡水澡兩天餵食一次,悉心照料早日「見客」
漢海海洋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魟魚屬於軟骨魚,沒有魚鱗包覆,只有一層黏膜,因此,很容易被寄生蟲吸咬而受傷出血,為了照顧好這3隻魟魚寶寶,飼育員每星期都會讓他們洗一次淡水澡,目的是為了去除體表的寄生蟲。目前,剛出生的小魟魚兩天餵食一次,給它們吃的主要是魚肉和魟魚。魟魚寶寶最愛的是螃蟹和蛤蜊等硬殼類的食物。
據了解,邁氏條尾魟的繁殖方式是卵胎生,體形看起來像一個薄薄的圓盤,主要是靠身體兩側進行波浪擺動方式前進,不過,飼育員也提醒,可別看魟魚寶寶模樣可愛就好欺負,雖然它們才剛出生,但萬一被它們尾部的毒刺螫到,也是會產生劇烈疼痛,飼育員跟它們朝夕相處,看起來十分親近,但每次在水中餵食的時候,也非常小心,避免受傷。
上遊新聞記者 楊新宇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