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9日採訪了解到,按照市、區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工作要求,番禺區大石街因地制宜,從紅色黨建引領、綠色志願引導、藍色專業執法、灰色監控護航等多個方面縱深推進,助力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紅、綠、藍、灰,為番禺區大石街垃圾分類「新時尚」添色彩。
凝聚「紅色」黨建力量
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推行「支部組織發動、黨員模範帶頭、群眾廣泛參與」模式,強化服務群眾效能,黨員回社區「站桶守點」,組織機關黨員幹部、在職黨員、志願者、村民代表等每周常態化開展清潔行動,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多種形式,積極學習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引導群眾積極當好垃圾分類宣傳員、示範員、指導員、督導員。
大石街黨群先鋒隊上門動員居民支持垃圾分類 發揮「綠色」志願力量
依託金雁青少年之家、青年地帶大石站、大石街志願者之家、大山村團青服務站、大山村公益驛站等多個陣地招募垃圾分類志願者,鼓勵黨群先鋒隊、團員青年、少先隊員等參與垃圾分類志願服務,主動進駐村、小區開展入戶宣傳、設攤宣傳、站桶督導、文明城市創建、環境衛生清潔等工作,帶動群眾從「知道要分類」轉變為「知道怎麼分類」,從「知道很重要」轉變為「自己要參與」。
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注入「藍色」執法力量
垃圾分類綜合執法組常態化開展日常巡查,持續加大沿街商鋪的執法檢查力度,對混投餐廚垃圾餐飲企業落實處罰,累計檢查各類單位1000多間次,發出限期整改通知書90多份,作出行政處罰40多宗,以罰促管推進垃圾分類見成效,同時定期在線上曝光不落實垃圾分類的單位和個人。
執法人員對混投餐廚垃圾餐飲企業落實處罰 投入「灰色」監控力量
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對標上級工作標準,科學規劃、分類配備,協助村、小區合理設置垃圾投放點和配置垃圾桶。街道投入300萬元幫助20個村(社區)建設和升級改造120個垃圾分類投放點,配備垃圾分類宣傳欄、指示牌、雨棚、洗手盆等設施,並在29個小區和6個行政村共164個投放點安裝視頻監控攝像頭117個,讓亂丟垃圾者「無所遁形」,實現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處罰一起、曝光一起。
大石街利用「天眼」鎖定亂倒垃圾個人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樊芸 屈明燕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波 肖桂來 通訊員 樊芸 屈明燕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依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