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四日電 題:中國「外交面孔」的幽默故事
中新社記者 齊彬
常人看來,外交部發言人負責解釋國家外交政策、發布重大外交信息,應該嚴肅嚴謹,不苟言笑。但事實並非如此,二十多年來,中國外交部的二十多位發言人,常常展現他們幽默風趣的一面,以輕鬆談笑完成其「發言」的使命。
現任中國駐義大利大使孫玉璽,首次以發言人身份亮相是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他在開場白中坦言,最好能夠在發布廳裡,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希望在與記者朋友的答問中,「能少一點針鋒相對,多一點心靈溝通;少一點唇槍舌劍,多一點促膝談心」。孫玉璽說,「我們完全可以以愉快的心情面對大千世界的風雲變幻」。
一九九0年,一位西方記者在發布會上詢問當時的發言人李肇星:「請問鄧小平先生目前健康狀況如何?」 李肇星回答說:「他健康狀況良好。」另一位記者窮追不捨:鄧小平先生是在醫院裡還是在家裡擁有良好的健康狀況?李肇星答:「我不知是你有這樣的嗜好,還是貴國有這種習慣,在身體好的時候住在醫院裡,身體不好時反而呆在家裡」,滿堂大笑。
一九九六年,由於李登輝持續鼓吹「兩國論」,臺灣海峽形勢非常緊張。在一次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詢問當時的發言人沈國放:「你能否證實中國最近將在福建沿海舉行軍事演習?」沈國放回答說:「我不知道你所講的情況,我不願意冒刺探軍事情報的風險」。他用開玩笑的方式巧妙迴避了這一敏感問題。
現任發言人、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劉建超二00二年六月四日首次出場,即展現其幽默特質。當天下午適逢世界盃中國與哥斯大黎加兩支球隊展開激烈對決,發布會上有記者問:「您是球迷嗎?」問題一出,眾皆莞爾。劉建超微笑作答:「我本人對足球非常感興趣。所以今天不得不在這兒工作,我也覺得非常遺憾。」全場又是一片理解的笑聲。
在陸續回答了幾個有關足球的問題後,劉建超笑著問,「還有問題嗎?如果沒有,我祝大家回去後看一場好球!」對這位新發言人的善解人意,一向挑剔的外國記者們都報以熱烈掌聲,這場發布會也非常少見的只進行了十五分鐘便告結束,自始至終始終充滿輕鬆愉快的氣氛。
為了方便記者提問,新聞司在二000年設立了發言人移動值班電話,由新聞發布處官員隨時受理記者提問。某個周日,當值的一位發布處官員正在超市購物,一美國記者來電詢問中方對美國向臺灣出售一批先進武器有何反應。這一問題正好已備好答問口徑,這位官員從口袋裡掏出口徑回答:「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嚴重違反中美『八·一七』公報,不斷提高售臺武器的性能和數量……」
據曾長期在發布處工作的鄒建華參贊描述,這番慷慨激昂、義正詞嚴的表態,引起身旁超市顧客注意和指手劃腳。在他們眼中,這位穿著大褲頭,腳蹬一雙破涼鞋的人物,居然張口閉口就是中國政府,嚴正交涉之類的詞,還以為碰到了個神經病,誰能想像得出這是中國政府在做嚴肅的表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