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州圍剿食人魚未見蹤跡 外來物種入侵問題引關注
【事件】發現柳江有食人鯧活動的蹤跡後,為滅殺這一入侵生物,消除市民緊張心理。柳州市7月9日起組織捕魚高手,在發現食人魚的河段,布下1萬多米長的漁網,並根據食人鯧喜愛腥味的特點,懸掛肉餌誘捕食人鯧。同時鼓勵市民參與,並宣布在集中誘捕階段市民每抓獲一條食人鯧獎勵1000元。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據初步估計,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農林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造成57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 廣西近兩年出現的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入侵物種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警惕惡性外來物種入侵
祖籍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食人魚驚現珠江上遊廣西柳江河段,一下把人的手啃下一塊肉。原來,這兇猛的小魚是桑氏鋸脂鯉,最早作為熱帶觀賞魚被帶入中國,由於它們生命力強,在遷徙地無節制地繁殖、掠食,成為當地生態環境的改變者,也被科學家們掛上外來入侵物種的標籤。中國人好客,沒想到在動、植物界亦如此。
-
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年損失約600億[圖]
北京食人魚售賣者: 你要全要就按80元一條,要是要一兩條就一百元。 記者: 這種魚一般都是從哪兒來的? 北京食人魚售賣者: 從南美洲過來的,從淘寶上從廣州買,一般都是發大廣州,拿袋子裝好之後打上氧氣,拿泡沫箱早上發貨中午到,然後去機場等。
-
盤點各國「物種入侵」 澳洲狐狸兔子泛濫成災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廣西柳江內發現「食人魚」,有市民被嚴重咬傷。10日,柳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發布了消息說:只要在柳江河段內捕獲食人魚,每條可獲得獎勵1000元,以鼓勵大家抓捕這種危險的動物。民間團體隨之發起「最奇特釣魚大賽」追緝「食人鯧」。
-
外來物種入侵或導致地球毀滅 絕不是危言聳聽
近年來,外來物種入侵已經遍及全球各地。最新數據顯示,在菲律賓發現了16種外來物種,在中國發現了450餘種,而在英國,發現了近2000種。 雖然大部分非本地物種不被視為威脅,但仍有約15%物種被認為是有負面影響。部分入侵物種往往有極強的適應力,會破壞景觀,摧毀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威脅本土生物,破壞當地環境,威脅人類健康。
-
外來物種:到此一遊?生態侵略?-外來物種-中安在線-安徽新聞
2012年07月16日 15:15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最近一段時間,廣西柳州發生的「食人魚」傷人事件,將這場由外來生物入侵,發動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冠以「生態殺手」之惡名。
-
跨境電商蓬勃發展 引外來物種頻入侵【2】
原標題:跨境電商蓬勃發展 引外來物種頻入侵 案例:今年1月,東莞檢驗檢疫局從莫三比克進口的原木中截獲一頭「無斑瑪瑙螺」,該蝸牛為非洲大蝸牛的近似種,為全國首次截獲。 粵入侵物種超兩百種 一半入侵植物已廣布 廣東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也是我國生物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當前,薇甘菊、三裂葉蟛蜞菊、銀合歡、水葫蘆和馬纓丹已經在廣州處處開花,深圳的伶仃島、湛江的紅樹林保護區也正受到外來入侵植物的威脅。
-
廣西柳州食人魚傷人 屬入侵物種可咬斷鋼鉤(圖)
食人魚將張先生的手咬傷。本報記者 卿要林攝食人魚的牙齒很嚇人。本報記者 卿要林攝 南國早報網-南國早報柳州訊 有「食人魚」出現在柳江河?沒錯,不僅有,而且還連傷了兩人。 一天之內,食人魚連傷兩人。這魚到底是什麼來頭?在網絡上,記者查到了和這條魚一模一樣的食人魚的資料。這種食人魚(英文名:Piranha)俗名水虎魚、食人鯧,是南美洲食肉的淡水魚。它們通常有15~25釐米長,最長的可達40釐米。食人魚具有尖利的牙齒,據說能夠輕易咬斷鋼造的魚鉤或是一個人的手指,非常兇猛。一旦發現獵物,往往群起而攻之。
-
美國發現「素食食人魚」,長著「人牙」,體重達80斤,入侵物種
提到食人魚,人們總會想到它們進食時的慘烈場面,分解食物之快讓人後怕。其實在南美還生活著一種長得與食人魚極其相似的魚類,然而它們卻是素食,對肉和鱗不感興趣。這種魚名為Pacu(帕庫魚),經常被誤認為是食人魚,但仔細分辨,它們的牙齒並非食人魚那種鋒利尖銳的鋸齒形,而是與人類有幾分相似,上下齒平直而且能夠對齊,咬合力比食人魚小,卻也足以碾碎堅硬的種子、堅果和果核。帕庫魚是南美人餐桌上的常客,由於對水溫有極高的要求,帕庫魚很少出現在溫度低於18攝氏度的水域,但是美國東南部田納西州的一位漁民,最近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水域就釣到了一條大帕庫魚。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外來入侵物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下面進入正文:外來物種入侵(invasive alien species)在生物學上有兩層意思,第一,物種必須是外來、非本土的;第二,該外來物種能在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或人工生態系統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顯著影響當地生態環境,損害當地生物多樣性。
-
淄博一河流出現北美物種「鱷雀鱔」 與食人魚齊名
有關鱷雀鱔「威名」的報導和視頻也不少,連食人魚都要讓它三分。進入自然水域的鱷雀鱔因為缺少天敵,以強凌弱,將對當地自然水域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這屬於物種入侵。 鱷雀鱔在市場上售賣時別稱「福鱷」,不少消費者購買「福鱷」的目的則是用來放生。 對比看來,鱷雀鱔的入侵足跡竟然與巴西龜不謀而合。
-
我省有外來物種74種 專家擔憂或造成本地生態失衡
最近一段時間,廣西柳州發生的「食人魚」傷人事件,將這場由外來生物入侵,發動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冠以「生態殺手」之惡名。經專家鑑定,咬人魚為產於南美洲的食人鯧,最早是作為熱帶觀賞魚被引入國內的。而我省也有著這樣一批外來生物,已悄然「竄入」市民生活中。
-
...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
文 / Elaine2020-08-04 12:07:09來源:FX168 【午間社會新聞播報】5、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外來物種入侵自然保護區,怎麼辦?
既然外來物種入侵的關鍵因素是人,而自然保護區排斥人類活動,在大多數人眼中,外來物種入侵與自然保護區二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前者對後者的影響微乎其微。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由於我國大多數自然保護區內均有原住民居住,人類活動頻繁,自然保護區受外來物種入侵的影響遠非人們想像的那樣樂觀。
-
「食人魚」
原產南美洲的「食人魚」出現在中國廣西?沒錯,不僅有,還連傷了當地兩人。近日,廣西柳州的食人魚讓人們重新關注起了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國內南方許多地方的氣候和亞馬遜河流域的氣候相似,而食人魚對環境的要求又比較粗放、繁殖速度快;另一方面,國內河流普遍缺少對食人魚自然制約的因素及天敵。這種外來的兇猛魚種,一旦在某一流域達到一定的規模時,它們就會大量地「屠殺」水中其他的魚類,給當地生態平衡帶來嚴重的危機。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的120多個外來入侵物種中,大約有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成災的。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這些外來物種都是咋來的?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入侵物種繁多,有火遍全國的國民美食小龍蝦,有對農作物危害極大的草地貪夜蛾,也有產粉紅色卵的福壽螺……01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取代
原標題: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取代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昆蟲研究室副主任高玉林博士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斯圖爾特·雷茨(Stuart Reitz)博士聯合研究發現,外來生物入侵加劇了物種競爭取代及種群地位的演化。該研究成果全面詮釋和完善了物種競爭取代理論,豐富了入侵生物學學科發展,並在線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國際昆蟲學頂尖刊物《昆蟲學年評(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