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引全民皆兵反擊入侵 食人魚淘寶價每條僅15元

2021-01-09 水產養殖網
外來物種引全民皆兵反擊入侵 食人魚淘寶價每條僅15元2012-07-19 09:0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時代周報        瀏覽量: 1267 次 我要評論 食人魚再次「咬」痛了中國防治外來入侵生物的脆弱神經。

今年7月7日,廣西柳州的張先生在柳江河遭遇食人魚襲擊,手掌被咬傷。當地有關部門隨即發出「全城滅鯧」(食人魚又名「食人鯧」)「通緝令」:不僅在江上投放含血肉類引誘食人魚,請來專業捕魚高手下網捕撈,還以每條千元的高價向市民懸賞。

柳州全民捕鯧引發網友熱議,被指以「泛娛樂化」方式處理生態問題,擔憂刺激惡意放生,引發生態災難—淘寶網上,商家叫賣食人魚的價格每條不過15元。

7月12日,柳州水產部門通報稱,經過4天的捕撈、垂釣等作業,除捕獲約90公斤其它魚類,柳江河段尚未發現食人鯧蹤跡。因此從13日下午6時起,全市結束集中誘捕食人鯧行動,每條千元的懸賞承諾也同時結束。

某種程度上,柳州此次全城圍捕食人魚的「鬧劇」,亦折射出地方政府治理外來入侵危險物種時病急亂投醫的盲目、急切心態。事實上,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廣西、廣東等中國南方省區,已成為外來入侵生物的天堂。

調查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已發現外來入侵物種488種,其中50餘種位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外來物種,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200億元,治理投入難以估算。

構築牢固的防控體系,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被認為是目前治理生物入侵的重要方向;同時,立法並建立長效預警機制,從源頭上抵禦危險生物入侵,更是迫在眉睫。

全民皆「兵」反擊入「侵」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反擊外來侵略的戰爭,對手,是看似柔弱無力的動植物。它們中很多曾是我們邀請來的客人,而今,卻反客為主。

以外來生物入侵的重災區廣東為例,據華南植物園專家此前的調查,廣州已發現外來植物73種,其中11種危害嚴重,多數活躍在廣州的「市肺」白雲山上和母親河珠江內,正在不斷排擠、扼殺本地物種,甚至危害人體健康。

白雲山上有一半以上、29種植物為外來物種。2002年,廣州首次在白雲山上發現了薇甘菊,這種「植物殺手」瘋狂佔領樹梢,致使樹下的草木因長期缺少日照而枯萎;它還分泌一種「他感」物質,通過根系滲入泥土,抑制其它植物生長。當初被作為綠化荒山的植物引進白雲山的五爪金龍,一度泛濫成災,覆蓋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部分喬木和灌木遭排擠後枯死。

過去幾年內,白雲山管理方曾投入2500人次清理嚴重地段的有害植物,清理掉80%的五爪金龍,外運藤本垃圾約36車;對薇甘菊更是嚴防死守,一發現苗頭立即撲殺。現在,管理方每年仍要定期清除入侵植物,平日一些義工組織也會上山幫忙清理。

過去為了淨化水質而在中國多地推廣的水葫蘆,如今大量搶佔其它水生動植物的生存資源,泛濫成災,嚴重阻塞江河湖泊。高峰期,廣州水上環衛工人一天曾從珠江中打撈起約500噸水葫蘆。但按照一株水葫蘆一個生長周期(90天)繁殖25萬株的速度,要徹底清除這些生態殺手幾乎不可能。

動物、昆蟲方面,巴西龜大肆掠奪本地龜生存資源,還傳播沙門氏桿菌;紅火蟻不時傷人;福壽螺瘋狂啃食水稻,並且不止一次因其攜帶的寄生蟲引發食品安全事件,威脅人類健康……

華南植物園沈浩博士告訴時代周報,上述外來物種中,有一半左右系人為有意引入,但部分物種由於沒有經曆本地生態長期進化的過程,缺少天敵;加上繁殖能力旺盛,一度泛濫成災,給後期治理帶來極大困難。

而要打贏這場生物大戰,單純依靠政府部門和科研人員顯然不夠,更需要全民參與。

近年來,出於保護動物的美好初衷,越來越多的民眾加入「放生」行列,但盲目的放生行為往往會將外來有害物種引入本地環境,造成生態災難。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研究員龔世平對此表示憂慮,稱放生也是個技術活,提醒民眾不要好心辦壞事。他建議在一些放生地點設置警示牌提醒放生者,同時給出放生物種名錄,指引民眾合理放生。

資金掣肘

事實上,如何治理外來入侵生物已成為全球性熱點話題。

對於中國來說,廣闊的幅員、數量龐大的入侵種群以及複雜而多樣化的生態系統,無疑都是橫亙在生物入侵防治面前的障礙,而資金問題更是掣肘防治工作的重要甚至關鍵因素。

以治理危險外來物種紅火蟻來說,據華南農業大學紅火蟻研究中心陸永躍博士向時代周報介紹,近年來紅火蟻的分布範圍正不斷擴大,尤其是在一些荒地和「三不管」地帶,不時發生傷人事件。據統計,2005至2007年,全國每年都有2萬-3萬人遭紅火蟻叮咬;2006年,粵西一個600多人的村莊,更是發生了400多人被咬傷的事件。

自2004年起,科研人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治理紅火蟻對策,使用液體殺蟲劑撲殺等綜合控制的方法,將這種危險昆蟲消滅在源頭。廣東的廣州、深圳、惠州等地已設置了一些治理地塊,滅殺率達98%。但受制於治理經費、人員配置等因素,該方法要大面積推廣眼下還不太可能。

陸永躍算了一下,按1畝地30個蟻巢需300-400元治理經費,目前全國估計有100萬畝遭紅火蟻侵襲的土地,若全部治理需花費三四億元,而農業部門每年用於治理紅火蟻的專項資金不過3000萬-4000萬元。

再比如治理水葫蘆,目前普遍做法是人工打撈,但打撈上來後如何處理又成了問題。曾有專家建議將其製成飼料、肥料、草蓆等經濟產品,即進行資源化處理,但終因水葫蘆本身植物蛋白少、水分含量高,加以相關技術尚不成熟、成本太高而放棄。廣州市城管委水上環境處處長文其輝告訴時代周報,廣州每年打撈上來的水葫蘆,除少量製成肥料外,大部分當做垃圾進行填埋。

學界保守估計,中國每年為清理水葫蘆至少要耗資1億元。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研究員韓詩疇表示,目前我國在防治外來入侵生物的資金投入上,更多的是隨形勢而變,而未形成持續性和常態化,通常都是根據項目形式來組織科研隊伍,項目結束後人員便散去,這使得科研隊伍缺乏穩定性;而當項目進展不順或治理某種生物陷入困頓,缺乏好的辦法和手段時,政府往往就不願再繼續投入。

「我覺得還是應該進行常態治理,各級財政部門每年在這一塊應該有預算。」韓詩疇認為,最好是能有固定經費,組建實驗室或研究中心,形成固定崗位,進行持續、常態化研究,類似於美國設立崗位科學家的做法。

多位受訪專家介紹說,近10年來,中國在專題研究外來物種入侵方面已設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10多個,累計投入資金約2億元人民幣;此外,下撥於各職能部門和科研機構的國家資金更達幾十項,數字難以統計。但分散至數目驚人的生物種群和龐大的治理面積,這些資金不過是杯水車薪。

御「敵」於國門之外

目前世界各國為有效抵禦外來生物入侵,控制入侵生物的蔓延並減少其帶來的危害,一般依據本國國情,從國家行為上加強對外來物種入侵問題進行研究和管理。一些受訪專家認為,面對生物入侵,中國應該構築牢固的防控體系,早發現,早防治,並且,預防應重於治理。

2004年,中國形成並通過《中國外來生物入侵預防與管理的國家發展策略行動框架報告》,確定未來10年的總體目標:「建立和完善國家外來入侵物種的資料庫信息共享技術平臺,構建主要外來入侵物種的預防預警技術與快速反應體系,構建定量風險評估的技術與方法,建立野外監測技術方法與系統,發展持續治理的技術與方法,使主要外來入侵生物的危害與蔓延得到有效遏制。」

目前,中國已成立以農業部為主,環保、林業等多個部門參與的全國外來生物防治協作組,設置了外來物種管理辦公室。不過,也有專家擔憂,由於我國的外來物種防治涉及多個部門,在管理體系尚未理順、發生交叉治理時,協調起來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另一方面,要立法,從源頭上控制外來生物尤其是危險物種進入,御「敵」於國門之外,在當前顯得尤為迫切。

在中國現有法律法規中,尚沒有一部從國家層面上針對外來入侵物種的專項法規或條例,與生物入侵有關的只有相關檢疫法,這些法律對防範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缺乏健全而有力的規定。而美國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入侵物種法》,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都有此方面的專門立法。

2011年10月1日,湖南省正式頒布實施中國首部外來物種管理法規—《湖南省外來物種管理條例》(下稱「《條例》」),湖南省外來物種管理進入法制化軌道。

據湖南省統計,全省外來入侵有害生物已達97種,入侵發生面積高達1200萬畝,每年經濟損失上億元。《條例》的出臺與實施,將規範外來物種的引入秩序,建立有效的監測預警機制,構築起一道生態保護的法律防線,使外來物種的管理法制化、常態化,確保湖南省的農業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

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向時代周報透露,此前已不止一次有人大代表向全國人大遞交議案,希望針對外來物種入侵制定「生物安全法」,但至今仍未出臺。「據說是還處在調研階段,要看立法的可行性。」該專家說。

[連結]白宮1.5億美元圍剿亞洲鯉魚

今年3月,歐巴馬政府宣布,將斥資5150萬美元用於防止亞洲鯉魚入侵美國五大湖。

事實上,這場圍剿亞洲鯉魚的戰鬥早在2010年就打響了。當年1月,一份擬斥資7800萬美元、包括詳盡圍堵步驟的計劃書被送往白宮。三年來,美國政府為抵禦亞洲鯉魚入侵總計已投入了1.565億美元。

2010年1月,美國密西根湖中出現了亞洲鯉魚的蹤影,這意味著,這種被聯邦政府驚呼為「最危險外來魚種」的生物殺手,正在入侵美國五大湖水域。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從中國將亞洲鯉魚引入阿肯色州,以控制肆意滋長的水生植物和藻類。但90年代密西西比河的幾次洪水和當地的人為放縱,使亞洲鯉魚獲得了廣闊的生存空間,它們溯水而上,沿途大量產卵、繁殖,最終泛濫成災。

專家們警告說,美國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聯邦政府必須儘快採取措施,遏制亞洲鯉魚入侵五大湖的兇猛勢頭。

「這是一場必須應對的戰役,如若不然,五大湖水域將經歷一場生態浩劫。」白宮發言人以此來顯示美國抗擊亞洲鯉魚入侵和保護本國水域生態的決心。

電網、捕撈、弓箭射殺甚至投放藥物,為了阻擊亞洲鯉魚進軍五大湖,美國人使出了各種手段,但結果令人非常沮喪。未來,這場人魚大戰仍將持續下去,結果亦未可知。

(胡非非&nbsp整理)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柳州圍剿食人魚未見蹤跡 外來物種入侵問題引關注
    【事件】發現柳江有食人鯧活動的蹤跡後,為滅殺這一入侵生物,消除市民緊張心理。柳州市7月9日起組織捕魚高手,在發現食人魚的河段,布下1萬多米長的漁網,並根據食人鯧喜愛腥味的特點,懸掛肉餌誘捕食人鯧。同時鼓勵市民參與,並宣布在集中誘捕階段市民每抓獲一條食人鯧獎勵1000元。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據初步估計,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農林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造成57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  廣西近兩年出現的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入侵物種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警惕惡性外來物種入侵
    祖籍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食人魚驚現珠江上遊廣西柳江河段,一下把人的手啃下一塊肉。原來,這兇猛的小魚是桑氏鋸脂鯉,最早作為熱帶觀賞魚被帶入中國,由於它們生命力強,在遷徙地無節制地繁殖、掠食,成為當地生態環境的改變者,也被科學家們掛上外來入侵物種的標籤。中國人好客,沒想到在動、植物界亦如此。
  • 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年損失約600億[圖]
    北京食人魚售賣者:  你要全要就按80元一條,要是要一兩條就一百元。  記者:  這種魚一般都是從哪兒來的?  北京食人魚售賣者:  從南美洲過來的,從淘寶上從廣州買,一般都是發大廣州,拿袋子裝好之後打上氧氣,拿泡沫箱早上發貨中午到,然後去機場等。
  • 盤點各國「物種入侵」 澳洲狐狸兔子泛濫成災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廣西柳江內發現「食人魚」,有市民被嚴重咬傷。10日,柳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發布了消息說:只要在柳江河段內捕獲食人魚,每條可獲得獎勵1000元,以鼓勵大家抓捕這種危險的動物。民間團體隨之發起「最奇特釣魚大賽」追緝「食人鯧」。
  • 外來物種入侵或導致地球毀滅 絕不是危言聳聽
    近年來,外來物種入侵已經遍及全球各地。最新數據顯示,在菲律賓發現了16種外來物種,在中國發現了450餘種,而在英國,發現了近2000種。  雖然大部分非本地物種不被視為威脅,但仍有約15%物種被認為是有負面影響。部分入侵物種往往有極強的適應力,會破壞景觀,摧毀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威脅本土生物,破壞當地環境,威脅人類健康。
  • 外來物種:到此一遊?生態侵略?-外來物種-中安在線-安徽新聞
    2012年07月16日 15:15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最近一段時間,廣西柳州發生的「食人魚」傷人事件,將這場由外來生物入侵,發動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冠以「生態殺手」之惡名。
  • 跨境電商蓬勃發展 引外來物種頻入侵【2】
    原標題:跨境電商蓬勃發展 引外來物種頻入侵   案例:今年1月,東莞檢驗檢疫局從莫三比克進口的原木中截獲一頭「無斑瑪瑙螺」,該蝸牛為非洲大蝸牛的近似種,為全國首次截獲。   粵入侵物種超兩百種   一半入侵植物已廣布   廣東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也是我國生物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當前,薇甘菊、三裂葉蟛蜞菊、銀合歡、水葫蘆和馬纓丹已經在廣州處處開花,深圳的伶仃島、湛江的紅樹林保護區也正受到外來入侵植物的威脅。
  • 廣西柳州食人魚傷人 屬入侵物種可咬斷鋼鉤(圖)
    食人魚將張先生的手咬傷。本報記者 卿要林攝食人魚的牙齒很嚇人。本報記者 卿要林攝  南國早報網-南國早報柳州訊 有「食人魚」出現在柳江河?沒錯,不僅有,而且還連傷了兩人。  一天之內,食人魚連傷兩人。這魚到底是什麼來頭?在網絡上,記者查到了和這條魚一模一樣的食人魚的資料。這種食人魚(英文名:Piranha)俗名水虎魚、食人鯧,是南美洲食肉的淡水魚。它們通常有15~25釐米長,最長的可達40釐米。食人魚具有尖利的牙齒,據說能夠輕易咬斷鋼造的魚鉤或是一個人的手指,非常兇猛。一旦發現獵物,往往群起而攻之。
  • 美國發現「素食食人魚」,長著「人牙」,體重達80斤,入侵物種
    提到食人魚,人們總會想到它們進食時的慘烈場面,分解食物之快讓人後怕。其實在南美還生活著一種長得與食人魚極其相似的魚類,然而它們卻是素食,對肉和鱗不感興趣。這種魚名為Pacu(帕庫魚),經常被誤認為是食人魚,但仔細分辨,它們的牙齒並非食人魚那種鋒利尖銳的鋸齒形,而是與人類有幾分相似,上下齒平直而且能夠對齊,咬合力比食人魚小,卻也足以碾碎堅硬的種子、堅果和果核。帕庫魚是南美人餐桌上的常客,由於對水溫有極高的要求,帕庫魚很少出現在溫度低於18攝氏度的水域,但是美國東南部田納西州的一位漁民,最近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水域就釣到了一條大帕庫魚。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外來入侵物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下面進入正文:外來物種入侵(invasive alien species)在生物學上有兩層意思,第一,物種必須是外來、非本土的;第二,該外來物種能在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或人工生態系統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顯著影響當地生態環境,損害當地生物多樣性。
  • 淄博一河流出現北美物種「鱷雀鱔」 與食人魚齊名
    有關鱷雀鱔「威名」的報導和視頻也不少,連食人魚都要讓它三分。進入自然水域的鱷雀鱔因為缺少天敵,以強凌弱,將對當地自然水域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這屬於物種入侵。  鱷雀鱔在市場上售賣時別稱「福鱷」,不少消費者購買「福鱷」的目的則是用來放生。  對比看來,鱷雀鱔的入侵足跡竟然與巴西龜不謀而合。
  • 我省有外來物種74種 專家擔憂或造成本地生態失衡
    最近一段時間,廣西柳州發生的「食人魚」傷人事件,將這場由外來生物入侵,發動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冠以「生態殺手」之惡名。經專家鑑定,咬人魚為產於南美洲的食人鯧,最早是作為熱帶觀賞魚被引入國內的。而我省也有著這樣一批外來生物,已悄然「竄入」市民生活中。
  • ...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
    文 / Elaine2020-08-04 12:07:09來源:FX168 【午間社會新聞播報】5、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外來物種入侵自然保護區,怎麼辦?
    既然外來物種入侵的關鍵因素是人,而自然保護區排斥人類活動,在大多數人眼中,外來物種入侵與自然保護區二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前者對後者的影響微乎其微。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由於我國大多數自然保護區內均有原住民居住,人類活動頻繁,自然保護區受外來物種入侵的影響遠非人們想像的那樣樂觀。
  • 「食人魚」
    原產南美洲的「食人魚」出現在中國廣西?沒錯,不僅有,還連傷了當地兩人。近日,廣西柳州的食人魚讓人們重新關注起了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國內南方許多地方的氣候和亞馬遜河流域的氣候相似,而食人魚對環境的要求又比較粗放、繁殖速度快;另一方面,國內河流普遍缺少對食人魚自然制約的因素及天敵。這種外來的兇猛魚種,一旦在某一流域達到一定的規模時,它們就會大量地「屠殺」水中其他的魚類,給當地生態平衡帶來嚴重的危機。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的120多個外來入侵物種中,大約有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成災的。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這些外來物種都是咋來的?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入侵物種繁多,有火遍全國的國民美食小龍蝦,有對農作物危害極大的草地貪夜蛾,也有產粉紅色卵的福壽螺……01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取代
    原標題: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取代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昆蟲研究室副主任高玉林博士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斯圖爾特·雷茨(Stuart Reitz)博士聯合研究發現,外來生物入侵加劇了物種競爭取代及種群地位的演化。該研究成果全面詮釋和完善了物種競爭取代理論,豐富了入侵生物學學科發展,並在線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國際昆蟲學頂尖刊物《昆蟲學年評(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