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廣告策劃、宣傳推廣、小程序製作、網站建設合作聯繫:18939209007(微信同號)
-在鄧州生活,當然得關注鄧州優團
加快古城建設 推進古城復興
——鄧州市又一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解放鄧州突破口規劃建設項目是鄧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年度重點工作之一,是推進古城復興、重現古城風貌和破解城市空間制約、功能制約的突破口,是留住鄧州人最濃鄉愁的有力舉措。該項目於2019年10月份啟動,由北京中外建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規劃設計,設計方案經過充分討論,幾經修改,最終於2020年6月修訂完成。設計方案嚴格按照修舊如舊、突出特色的原則,將紅色基因與歷史傳承相結合,充分彰顯了鄧州古城風貌特點。項目規劃總佔地10.4公頃,主要包括古城牆復建、突破口廣場建設、景觀人行橋梁建設等。項目建成後將形成主題與功能空間相結合、遊覽動線與互動體驗相結合、傳統制式與現代工藝相結合,具有城牆展示、緬懷紀念、軍事互動等多維體驗,具有打造城市解放與城市建設雙重意義的、多位一體的突破口公園。
該項目自實施以來,得到了各級幹部熱烈擁護和各方群眾大力支持。鄧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帶領相關部門實地調研,親自指導,推進項目實施。涉及群眾快速反應,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自覺將城牆上的586座墳墓全部遷出,以實際行動支持項目建設。目前,原古城牆及相應土地已收回。各級各部門正在積極聯動、加強協調、快速推進,爭取儘快完成項目建設,早日呈現古城風貌、實現古城復興。來了解電影《突破口》的前世今生……
12月18日,反映鄧縣解放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突破口》,在鄧州市桑莊鎮湖堰村舉行盛大開機儀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從鄧縣解放到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發來賀電,從長篇小說《桐柏英雄》的橫空出世到電影《小花》和電視劇《桐柏英雄》的紅遍大江南北,再到今天電影《突破口》的醞釀孕育,背後走過了怎樣的曲折歷程,電影《突破口》又將融入怎樣的鄧州元素、達到怎樣的藝術高度?本文將詳細為你解密。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渡過黃河,千裡挺進大別山,開闢了中原戰場,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蔣介石被迫緊急調集40萬兵力,對我大別山根據地進行瘋狂圍攻,妄圖將解放軍迫退中原。為了粉碎敵人進攻,強化和鞏固大別山根據地,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劉鄧首長決定在豫鄂邊界開闢桐柏根據地。當時,包括襄陽、南陽、棗陽、唐河在內的豫鄂邊界20餘縣,地方反動武裝強大,比國民黨的正規軍還難對付。因此消滅國民黨的地方反動武裝力量,就成為站穩腳跟、打開局面的「突破口」。由於國民黨地方反動武裝的頑固狡譎,解放軍先後經過兩次戰鬥,兩次進駐鄧縣城內,這就是大多數鄧州人都知道的「兩次解放鄧縣」。1948年1月11日,解放軍參戰部隊進入陣地;13日晚,前線指揮部命令組織突擊隊爆破水閘;14日凌晨4時破閘成功,15日17時全面總攻開始。經過兩個小時激戰,我軍佔領外城,鄧(縣)新(野)聯防指揮官丁叔恆和偽縣長汪海濤棄城逃跑。16日凌晨,經過三個小時激戰,我軍佔領內城。鄧縣第一次解放。鄧縣第一次解放後,根據軍區領導指示,我參戰解放軍主動撤離;丁叔恆在國民黨正規軍隊的護送下,於1948年2月5日再次竄回鄧縣,開始了瘋狂的反撲。我解放軍決定再次解放鄧縣。5月2日,我解放軍包圍鄧縣;5月3日凌晨,總攻開始;5月9日晚,內城外城守軍被我解放軍全部殲滅。鄧縣第二次解放。兩次解放鄧縣,尤以第一次前奏最為曲折,戰鬥最為慘烈。這從筆者在2000年採訪編寫的一段鄧州評書《郭永生捨身炸水閘》中可以看出:話說1948年,冬末春初,我中原人民解放軍發起了解放鄧縣的戰役。此役自四面合圍至全面勝利,共歷時月餘;計殲敵六千九百餘人,繳獲各類輕重武器近萬支。然,此次戰役,我軍亦付出了慘重代價,先後有八百餘名優秀指戰員血染疆場,馬革裹屍。列位呵,你道那鄧縣為何如此「搗蛋」?原來早在戰爭開始之前,鄧縣地方民團反動頭子丁大牙(丁叔恆)就在縣城四周修建加固了內外兩道城牆,城內三萬爪牙如狼似虎,八百碉堡明藏暗伏;城外護城河引刁、湍二水蓄灌,河上設一水閘,關之可蓄,開之則洩。蓄水時,河寬六丈,水深十尺,浪大流急,長年不冰;河底遍扎鹿砦,密布鐵網。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正因如此,事後多年,在鄧州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曲歌謠:公元一九四八年,十萬天兵打鄧縣。打七縣來過八縣,沒見過鄧縣恁搗蛋……解放鄧縣,戰略意義重大。1948年1月31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親擬電文致賀劉伯承、鄧小平和李達:慶祝你們攻克鄧縣殲敵六千餘。上個世紀60年代,解放軍工程兵創作組決定以鄧縣解放為背景,創作長篇小說《桐柏英雄》;一番磋商,執筆任務落到了前涉肩上。前涉 (1930~2019年) ,原名錢富民,遼寧省昌圖縣人,中共黨員。1948年參加解放軍,1960年畢業於解放軍高級工程兵學校政治系,曾任軍委工程兵政治部文化部創作科科長、文藝創作組組長。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桐柏英雄》《梅婦》,中篇翻譯小說《犯罪現場證明》等。因為所在部隊曾參加過解放鄧縣的戰鬥,錢富民深深被這段波瀾壯闊的史實所感染吸引。接到任務,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錢富民靠著一根拐杖,風餐露宿,克服了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從信陽經桐柏徒步走到鄧縣,並在鄧縣長住下來,對當年兩次解放鄧縣的過程進行深入採訪,對當年兩次解放鄧縣的戰場進行詳盡考察,收集到了大量的一手素材;而後歷經數年筆耕不輟,最終於1972年完成出版了《桐柏英雄》這部偉大作品。《桐柏英雄》描寫了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縱隊,挺進桐柏山,開闢桐柏新區的戰鬥故事。主要梗概為:1930年,在桐柏山區剛剛出生不久的趙小花,因家境貧窮被賣;與此同時革命者董向坤和妻子周醫生被迫轉移,伐木工人何向東將董向坤失散的女兒董紅果送到趙小花家中寄養,董紅果從此成了趙永生的妹妹——趙小花。1947年,解放軍進駐桐柏山區,18歲的趙小花在尋找哥哥時遇到團部衛生隊的周醫生。周醫生十分疼愛趙小花,收她做了乾女兒。趙永生的親妹妹被賣以後,又被何向東贖出收養,取名何翠姑;在艱苦的環境和鬥爭中,何翠姑成長為一名出色的遊擊隊女英雄。一次執行任務,何翠姑負責護送身受重傷的趙永生;然而,她並不知道擔架上抬的正是自己的親哥哥。經過解放鄧縣的戰鬥洗禮,趙永生終於和妹妹何翠姑相聚,而董向坤、周醫生也終於和失散18年的女兒趙小花團圓。《桐柏英雄》的故事框架雖為虛構,但具體細節卻很真實,而且充滿了濃濃的鄧縣元素,如戰鬥英雄趙永生的家就在湍河北岸的大興營(今大丁村),解放軍第一次解放鄧縣時團部設在城東的趙營,趙永生夜炸水閘一次次的從小草河遊進護城河,敵我雙方在小東關、小西關、河街、雙忠中學內展開激烈戰鬥等等。同時《桐柏英雄》中戰鬥英雄趙永生的原型為84團一營九連二排戰士郭永生。現在市政協工作的王林森說,郭永生雖生卒年月不詳,具體事跡不詳,但根據其長期生活在河邊、水性很好敢於幾次三番下水破閘的歷史記錄,我們大可確認他為鄧縣湍河沿岸人。1973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準備出版根據《桐柏英雄》改編的連環畫《連心鎖》,專門派出三位畫家來到鄧縣觀察地形,揣摩構圖。三位畫家在縣文化館館員王國道(今已去世)的陪同下,長住半年之久;1977年,4集連環畫《連心鎖》正式出版。1979年,根據《桐柏英雄》改編拍攝的電影《小花》上映。這部電影誕生了《妹妹找哥淚花流》《絨花》兩首經典歌曲,推出了唐國強、陳衝、劉曉慶三位影視大腕;然而遺憾的是,因為電影的拍攝地在安徽黃山,所以對於鄧縣幾乎沒有起到宣傳推介作用。2013年,電視劇《桐柏英雄》上映,劇中的桐柏、新野、淅川等地一律使用實名,然而對故事的具體發生地鄧縣卻使用了「韓城」化名,對此鄧州人只能徒呼爾爾,再表遺憾了。 請激活電子醫保卡,一人一碼。激活之後農合費與醫保費繳納、轉診、異地住院、藥店購藥均可在上面操作,全國通用,現在激活後每個人都還能領取到紅包,最高可領999元紅包獎勵,領取後可直接提現使用!
2020年11月16日,河南省醫療保障局召開全省醫保電子憑證激活推廣培訓會,標誌著我省將全面推廣醫保電子憑證。醫保電子憑證由國家醫保信息平臺統一生成,標準全國統一,跨區域互認,參保人可依此在全國辦理有關醫保業務,可以說「一碼在手,醫保無憂」。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內容歸原作者所有。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如有誤請及時聯繫我們予以更正/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