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即將斷糧的3億隻雞:農村封路飼料運不進去,雞就要餓死了

2020-11-27 大河報

人們在網絡上熱議村支書們抗擊疫情的硬核「喊話」和土味標語時,也要看到蜿蜒在田間地頭的道路,是保證社會系統運轉的一部分。最直觀的聯繫,它關乎「菜籃子」的穩定和秩序,只有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才能在當前疫情下儘量維持基層社會的運轉,減少經濟損失。

封路讓飼料見底了

周平是仙桃的一位貨車司機,主要運送周邊縣城養雞戶的飼料,自己家也有個養雞場。1月30日,剛過完大年初五,他已經急得火燒眉毛。周平與其他兩三個養殖戶被推舉為代表,到政府去反映情況:因為農村封路,飼料再運不進來,雞就要餓死了。

武漢在1月23日早上10點封城,湖北其他城市也緊接著封城,並且採取了交通管制的措施。在赤壁市,所有國、省、縣道禁止車輛通行。城區三座橋梁繼續實行交通管制(經批准的保供車輛、應急處突、防控通勤車輛除外),違反者處以200塊到2000塊錢的罰款,可以並處15天以下治安拘留。

除了政府發出的交通管制通知,那些如毛細血管一樣聯通各村莊到縣城的小路,也被村民們設置了路障。在赤壁鄉下過年的果果告訴本刊記者:「從初一開始,去往各村口的道路都封了,有的用泥巴堆成土堆,有的用農用大卡攔在整個路上,還有的村設置了路障、欄杆之類。因為禁止車輛通行,大家出門只能靠走路和騎自行車,市裡完全去不了,鎮子上都沒有人走,商鋪、早點攤全都沒開。」

合理封路可以阻斷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但一些地方粗暴地挖斷了路,給農業生產造成了障礙。周平說:「正常情況下,養雞戶為了過春節,會儲備從臘月二十四小年到正月初十的飼料。今年臘月二十八、二十九才聽說武漢有疫情,大年初一突然封了路,沒有人提前準備應對這個特殊情況的飼料。」周平住的村子距離縣城有10公裡,距離武漢郊區更近,只有幾公裡,可兩條路都堵死了,他的車沒辦法出去運飼料,其他的飼料車也進不來。封路如果持續下去,損失很大。周平雖然不知道周邊到底養了多少只雞,可從飼料日常消耗算起來,數目巨大。「一萬隻雞每天要吃6包飼料,我日常每個月要給周邊養雞戶運送1600噸飼料。像我這樣的司機,我們縣城周邊還有十幾個人在做。「周平說。

蛋雞養殖只是一個微小案例,如果封路時間延長,很多類似的問題會陸續浮現。湖北的小龍蝦馳名全國,養殖戶告訴本刊記者:「封路現在最大的影響是工人進出基地和飼料運送,好在現在這個時節飼料投餵量相對小,如果封路持續到2月底、3月初,對小龍蝦養殖的影響就非常大了。」

疫情眼見著會讓經濟形勢面臨挑戰,保障飼料的供應和物流系統,才能避免生豬、禽類等因飼料供應和銷售受阻而大面積撲殺產生新的疫情,不要讓事情變得更壞。

農村防疫的形勢

這種封路措施也隨著疫情的傳播,擴展到湖北省以外。阜南是安徽人口最多的縣,也是勞務輸出的大縣。1月25日,本刊採訪的朱寨鎮停運了往縣市發出的公交車和農用班車。1月26日,村與村之間通行的小路全部用泥土封住,每村只留下一條或者兩條通往鎮上的主幹道,用來運送物資和應對特殊情況,比如有人生病,需要運出去。

每個村在通往鎮裡的主路上設置卡點,一般是幾輛車或者搭建簡易帳篷,只允許本地車輛進入,一切外地車輛或者來拜年要進村的車輛都被勸返。本村車輛進村需要登記和測體溫,如果發現體溫高的村民,卡點工作人員直接通知鎮上的醫護人員來做檢查。

除了飼料運不進來,封路確實給農村群眾的生活帶來不便,隨著疫情的持續,開始有人發微博抱怨。本刊採訪的陝西洋縣的村民就因為去醫院產檢,想抄近路從其他村走,被擋了回來。但是,封路確實迫在眉睫。跟非典相比,這一次疫情對農村的威脅要嚴峻很多。非典大規模爆發在春節之後,疫情在城市之間流動,而這一次是在春運期間,全年中城鄉流動最為頻繁的階段。

1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長周先旺表示,有500萬人離開武漢,這其中有大量人口是務工返鄉人員。確診病例高度回應了這個規律,安徽與湖北地理相近,安徽省疾控中心在1月25日召開發布會宣布,安徽的疫情呈現出「一快三高」的特點,即確診病例增長快、農村佔比高、中老年佔比高、商業服務業人員和農民工佔比高。

跟城市相比,農村的防疫體系很脆弱。截止2018年底,全國還有46個鄉鎮沒有衛生院,有666個衛生院沒有全科醫生或者執業(助理)醫師,1022個行政村沒有衛生室,6903個衛生室沒有合格的村醫。本刊採訪的河南村醫,每天在完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給隔離村民測兩次體溫,村民也沒有防護能力,看病不戴口罩。村醫的女兒在大城市工作,帶回家的口罩不夠用,通過海外的朋友代購,快遞現在卻只能送到十幾公裡之外的縣城。「每個村都封了路,路況一天一個樣,從村裡走不到縣城。」村醫的女兒說。

農村目前這種醫療、防疫體系和基礎設施條件下,封路是成本最低,最為有效的手段。城市人從網際網路上看到農民把巨大的土堆、農用卡車堵在路上,覺得不可思議,比如有網友留言疑問,為什麼不用可移動的柵欄。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人就會知道,農村有的是免費的土,用土堵路是典型的就地取材。

程存旺是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的博士,他既是農村問題的研究學者,同時創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三亞等地有農場,從事農業實踐。每天跟農民和農村打交道,他說,網上那些土堆封路的照片背後其實有農民的靈活性。公司有人因為封村被困在了山東農村,那位同事跟村支書說一聲必須得去上班了,村裡先把路填上讓他出村,然後再挖開。讓過還是不讓過,不是硬性的規則,都有轉圜的餘地,這也是中國農村裡的生態。

「菜籃子」不能斷

既然封路是有靈活性的,村民們得有意識在阻斷疫情蔓延的同時,不能阻礙社會系統的運轉。楊軍(化名)是湖北省一家公司負責雞蛋和飼料銷售的副總,他最近一直發愁雞蛋運輸的障礙。「就在前兩天,我們公司從湖北下面一個縣城往外運雞蛋,到武漢差不多120公裡的路程,雞蛋搞了5次才把它搞出來。我們用一輛車把雞蛋運到路障邊,車就不能走了,然後我們用人工把雞蛋抬過土堆,換路障這一邊的車再往外運。遇到路障,再人工抬雞蛋過去,換一輛新車,反反覆覆搞了5次,耗費了大量的人力才把雞蛋運到武漢的超市裡去。」楊軍說。

敢於封村是因為農村自成循環單元,不用出村也能生活很長時間,可這些小單元同時也是整個社會運轉的重要部分,那些如毛細血管一樣連接各個村莊的道路,同時也是社會運轉和循環的通路,「只許本村走不許外村過」的阻斷會在疫情之外造成持續的影響。仙桃是湖北省內一個蛋雞養殖基地,養殖戶李強說:「仙桃80%的雞蛋供應到湖南市場,也有一部分是直接賣到武漢的商超和農貿市場。按照正常情況,大年初三、初四,雞蛋就開始往下面銷售了,可今年突然就封了村,到現在為止,認識的養雞戶還沒人賣出去雞蛋。」

湖南的老客戶不收湖北仙桃的雞蛋,湖北省內的銷售也阻礙重重。李強說:「我的養雞場通向村外的道路就被封住了,工人沒辦法來上班,雞蛋也運不出去。」即便雞蛋能運出村外,上高速需要通行證,為了保證救災救援,現在通行證只發給救援車輛,除了它們駛過,高速上根本就沒有車。不走高速,就要穿過一個個村莊,像楊軍的公司那樣120公裡,要翻過5個路障,調動5段的車輛,普通養殖戶沒有這樣的資源。

這種封路讓其他貨物運輸也基本上處於癱瘓狀態,湖北貨車驛站的站長告訴本刊記者:「因為封村,司機和車子都出不來,有些兄弟想參與湖北省內的救援,村裡也不放人,擔心出去把疫情帶回來。」封路的影響不僅僅是湖北。安徽亳州的袁師傅專門做某連鎖快餐品牌原材料的配送,他在春節前的最後一單是1月19日運達北京的原材料,然後就開車回安徽老家過年。新冠肺炎在全國蔓延,袁師傅說:「大年初二封了村,我們村子不許外人進村,我們村裡的人也不能出去。我平時不住村裡,只是回老家過年,就算出了村也沒法接單,很多地方都設了路障,高速也只能上,不能下。我現在已經取消了年後北京、武漢、廣州的訂單。」

1月30日,農業農村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已經發出了《關於確保「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緊急通知》,嚴禁未經批准擅自設卡攔截、斷路阻斷交通等違法行為,維護「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菜籃子」是目前最為緊迫、關乎生活和穩定的一個方面。阻斷疫情十萬火急,但它如果要持續一段時間的話,需要更細緻的規劃和對群眾引導,儘量讓社會運轉靠近正常狀態,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儘量降低。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編輯:徐春曉

相關焦點

  • 湖北3億隻雞「命懸一線」:飼料進不來,蛋出不去
    提及發文原因,戴小方表示,「當時基本上沒有原料進湖北了,從年初一到現在很少很少。」由於缺乏原料,飼料無法繼續生產,當時豬和雞面臨「斷糧」困境。 不過,戴小方告訴記者,飼料緊缺的情況目前已有所緩解,「今天(2月1日)得到的一個好消息是,我們這邊的原料有一個初步的緩解,可能本地企業的雞、豬不會太挨餓了。」
  • 家禽養殖業自救:飼料短缺雞開始吃雞 養殖戶無奈埋掉4000多隻雞鴨
    再往後,鴨子不長肉了,再養就會虧錢。」付海林向《南方人物周刊》介紹。 到了賣鴨的日子,付海林給很多鴨販子打電話,但封了路,沒有一個人能來,「他們想收,也轉不出去。」 飼料也進不來。「(我們)只好到周邊村子裡買了12噸玉米先頂著,不讓鴨子餓死。」付海林稱,饒建英花了很多時間才收集到這些玉米,即便如此,也只能撐到2月3日左右。
  • 飼料運不進村雞鴨豬羊越餓越瘦了!農業農村部緊急發出通知:明令...
    疫情當前,有些農村用力過猛、錯誤封路,導致家禽、家畜斷糧,飼料無法運進村子。為維護畜牧業正常產銷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場供應,農業農村部向各省市發出緊急通知。通知提出六項具體要求:不得攔截仔畜雛禽及種畜禽運輸車輛。
  • 湖北「青年雞」大量壓欄 省農業農村廳可協調轉運
    在湖北,類似張盛進這樣的養殖戶還有不少,手裡「滯留」的青年雞動輒從幾萬隻到幾十萬隻不等。對客戶來說,到日齡的淘汰雞「淘汰」不掉,仍放在雞籠裡養著,應該補充的青年雞,卻進不來。張盛進的青年雞全都擠在雞籠裡,轉運不出去。受訪者供圖隨便走的國道高速 難過關的鄉鎮道路105天,這是張盛進和客戶約定好的青年雞的日齡。養到這麼大,他就要給客戶送過去了。
  • 雞鴨養殖戶之愁:飼料不足,蛋賣不出
    他是陝西省周至縣一位種雞廠老闆,雞舍裡常年餵養1萬多隻種雞,通過種蛋孵化小雞並售賣雞仔獲利。 他這幾天發愁的是如何把雞飼料運回來。 「我剛剛到鎮上想去蓋個章,放行路口需要鎮級政府的蓋章證明,可鎮政府人員一直說在開會,不給蓋。」2月9日上午,尹忠會告訴界面新聞,他為此跑了好幾天卻沒有結果。
  • 湖北荊門養雞場:「封城」後飼料進不來,只能讓雞多喝水
    馬騰在湖北地級市荊門經營著兩家酒店,員工總人數近80人。疫情發生後,荊門從1月24日開始「封城」,全市餐飲娛樂場所關閉。「春節期間的宴席全部取消了,損失大概在四五十萬。」馬騰說道。同樣受到衝擊的還有當地的養殖業。道路運輸的封堵讓養殖戶飼料告急,「以前每天餵七八遍,現在只能餵兩遍。沒有飼料了,只能讓雞多喝水。」荊門盛華蛋品負責人劉志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 湖北荊門養雞場:"封城"後飼料進不來,只能讓雞多喝水
    馬騰在湖北地級市荊門經營著兩家酒店,員工總人數近80人。疫情發生後,荊門從1月24日開始「封城」,全市餐飲娛樂場所關閉。「春節期間的宴席全部取消了,損失大概在四五十萬。」馬騰說道。同樣受到衝擊的還有當地的養殖業。道路運輸的封堵讓養殖戶飼料告急,「以前每天餵七八遍,現在只能餵兩遍。沒有飼料了,只能讓雞多喝水。」荊門盛華蛋品負責人劉志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 養殖戶路邊賣雞,3斤多重的100元4隻,兩天賣了4000隻,賺錢嗎?
    如今很多農村已經放開了封鎖,趕集、上街的村民慢慢多了起來,農村解封後最高興的要數養殖戶了。農村封路後很多養殖戶斷料便宜處理雞鴨鵝的人不少,解封後養殖戶終於又可以上街賣雞了。剛解封後的農村消費也非常旺盛,廣西養殖戶老王在路邊兩天就賣了4000隻雞,老王高興地說終於緩過勁來了。
  • 在農村裡,為什麼有「餓死不吃抱窩雞」的說法?抱窩雞不好吃嗎?
    農村裡老輩人都喜歡飼養幾隻雞,這樣不僅平時可以把吃不完的剩菜剩飯給雞吃,不至於浪費,而且母雞還會下蛋,土雞蛋非常的營養。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土雞好吃又有營養,尤其是家裡來客人了的話,還可以殺雞來招待。在過去,因為生活條件不富裕,一般很少去購買肉吃,而且很多偏遠的農村地區購買肉也不像今天這麼方便,一般如果有重要的客人來了,比如是女婿,都會殺雞招待。但是,農民殺雞也是有講究的,一般都是殺公雞,或者是不下蛋的老母雞,像正在下蛋,或者是正在抱窩的母雞是一般不會宰殺了的。
  • 3天餵雞一次,人工幹預強制換羽,農民:僅僅是為了讓雞活著
    由於飼料緊缺,雞苗沒法養,成雞運不出。從南到北,肉雞養了就要挖坑埋掉,雞苗孵化之後,命運也是挖坑埋掉。根據新聞報導,在北京的一家蛋雞育種公司,規模已達世界前三,僅今年2月份的損失就超過了7000萬元。掩埋人員當時感覺很心疼,但時間久了,自己都說「已經麻木」了。不僅僅是規模化養雞場,農民合作社的養雞場也損失慘重。
  • 強制蛋雞換羽毛,不給飼料只餵水:疫後養殖業回暖難在哪?
    1月下旬,隨著疫情在全國蔓延開來,一些地方紛紛採取限行、封路等強制措施和手段,防控疫情擴散。交通的阻斷,給家禽養殖業帶來重創。楊海洪就在那時,親手埋掉了上萬隻肉雞。「初步測算,從疫情暴發到3月15日,我國家禽產業主要品種,飼養環節損失了150多億元。」
  • 買不到飼料,4000多隻雞又找不到銷路,幸好遇到了他們!
    沙頭鎮人民灘的養雞大戶李燕興奮地說道,原本壓在她心頭的沉重負擔——4000多隻小公雞到今天為止已經一售而空,投入的本錢也全都收了回來。對李燕和母親來說,接下來的日子裡她們可以好好歇一歇了。 李燕告訴記者,原本以為正月十五後疫情可能有所緩解,結果之後疫情防控的措施越來越嚴格,到處找不到飼料,眼看著養殖場裡的雞就快斷糧了,她焦急萬分。
  • 疫情下的養雞業:三天餵食一頓能保命就行 2斤多的雞填埋了12萬隻
    疫情暴發時,謝華的合作社有存欄雞33萬隻,已經長到兩斤多的雞直接填埋了12萬隻。「養殖戶看到沒有希望賣掉,就把它們掩埋了」,由於當時已經封路,作為合作社帶頭人的謝華不能去養殖戶所在地,只能在家裡干著急。 剩下的21萬隻雞也不好過。「這段時間,養殖戶把雞棚燈關了,三天才餵食一頓,僅僅是為了讓雞能夠保命。」
  • 飼料運不進,農戶活埋鴨子,三令五申為何通不了封路「腸梗阻」?
    一些地方「硬招」迭出封路堵路,是想用最簡單的辦法確保本轄區內疫情防控能「萬無一失」。但是「以鄰為壑」式的擅自隨意斷路封路確實不是什麼好招。交通「最後一公裡」梗阻的「次生災害」日益顯現,需要及時徹底糾偏。
  • 明年辛丑年,農村俗語「寡婦遇金牛,餓死雞和狗」,啥意思呢?
    導讀:明年辛丑年,農村俗語「寡婦遇金牛,餓死雞和狗」,啥意思呢?今年的庚子鼠年即將要過去,對於今年一年所發生的事,也註定了今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在不久的日子裡將會迎來十二屬相之中的牛年,作為十二屬相的牛老二,其實原本是有幾乎當上頭名的,據說是老鼠過於奸賊,去封十二屬相的時候,這貨坐在了牛的頭上,等到跟前的時候一躍而起,小小的老鼠反倒成為了第一個到達的,所以也就當上了十二屬相的老大。但由於老鼠自古以來都是被人討厭的,所以鼠年通常也不會有什麼好的年景。
  • 在農村養殖土雞,怎樣配製雞飼料,雞吃了營養又有效
    養殖土雞不能夠使用精細飼料。那麼,用什麼藥食物來餵土雞,營養最好最全面,又有效呢?在這裡筆者告訴你答案:土雞不同於肉雞和蛋雞,由於真正有營養的土雞很貴,因此不少城裡人專程去農村買土雞。我是農村人,常年養著土雞,所以在這裡講一下用什麼食物餵土雞營養又好,又全面。當然放養的土雞肯定比圈子裡的土雞要好,而且還抗病。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農村的地裡有很多野菜,野草,蟲子等食物,在農村裡野草等都是一些治病的藥材,所以當土雞們吃了這些食物後,大大疾病的抵抗能力,而這些雞的營養非常全面。
  • 飼料漲價、禁抗落地、畜禽斷糧!2020飼料業哪件事對你影響最大?
    即將過去的2020有太多值得標記的瞬間,飼料產業也是如此。年初新冠帶來的封路封村,數萬家禽家畜遭遇斷糧風險,不少養殖戶損失慘重;而受原料短缺影響,飼料價格一路暴漲,這一漲就是一整年;雖然養殖禁抗說了好些年,今年禁抗迎來真正落地,卻讓不少企業顯得無所適從。在這一年中,飼料業還發生了大大小小事件,都深深印刻在我們每個農牧業人心中。
  • 「疫情」下的湖北農村:豬沒了飼料,魚蟹賣不出去,又該如何破局?
    疫情下的湖北農村:豬沒了飼料,魚蟹都留在塘裡,該如何破局?我是村小農網的小編,今天有空就跟大家嘮嘮疫情之下湖北的農村,相信很多村民在農業生產、銷售過程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不剛看見兩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消息:湖北廣水一農戶山上養了200多頭豬,由於全省封路,養的豬快斷糧了;湖北監利棋盤鄉的蟹農60畝的蟹賣不出。到底該如何破解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 「最強雞周期」即將終結?
    近日,記者在走訪多家商超門店時發現,雞肉相關產品比上半年價格低了3元左右。在肯德基、麥當勞、老鄉雞等快餐店,雞肉相關產品也在熱火朝天的打折。 雞大腿5.99元一斤,鮮雞腿9.98元一斤……近日,記者在走訪多家商超門店時發現,雞肉相關產品比上半年價格低了3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