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穿山甲滅絕」的時候,它正悄悄地歸來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李彬彬 物種日曆

「那位穿山甲母親用四肢把她那尚在哺乳期的孩子緊緊地抱在懷裡,並用寬厚且較長的尾巴覆蓋著孩子的身體,生怕別人從身邊搶走。然後將身體緊縮成球狀,就這樣,母子倆靜靜地躺在那裡,目光不時流露出絕望的神色,似乎在等待命運之神對它們的宣判。」

——周想添、吳詩寶、周偉波 《從一起特大販賣穿山甲查處案引發的思考》

這是一段對於被盜獵的中華穿山甲的描述。面對威脅,穿山甲會突然停下,愣住,逃跑,或是捲成一個球。由於沉重的大尾巴影響移動速度,逃跑也跑不快,它最常見的防禦方式,就是把頭埋到胸口,雙臂緊緊抱頭,後肢蜷到脖子附近,然後用長長的尾巴蓋住頭部,變成一個堅不可摧的「松果」。英文稱它為「行走的松果(walking pinecones)」。穿山甲寶寶被母親裹到懷裡,用自己最後的堅強保存孩子生的希望。

野生動物救助者 野生青年陳 救助的中華穿山甲。圖片:花蝕

雖然穿山甲的背面和四肢外側被甲片覆蓋,腹面卻是讓人心融化的柔軟,粉色的皮膚,茸茸的白毛,那裡是它留給穿山甲寶寶最後的溫暖。黝黑的眼睛,比起另外七種穿山甲格外大的耳朵,溼漉漉的鼻子,讓中華穿山甲看起來格外可愛又格外無助。

巴拉望森林裡的菲律賓穿山甲(Manis culionensis)。圖片:Shukran888 / Wikimedia Commons

起源早於恐龍滅絕

現存的八種穿山甲起源於歐亞大陸,已有8000萬年的進化歷史,最早的化石發現於歐洲晚始新世。曾經,科學家們以為穿山甲是貧齒總目(比如食蟻獸、犰狳)底下的一個分支,結果後來發現,除了都不長牙、以螞蟻和白蟻為食等外,它們之間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穿山甲與牙齒結構複雜的食肉目有更近的關係,因此獨立分支成為了鱗甲目,只有1個科,穿山甲科。

穿山甲曾被視為犰(qiú)狳(yú)的近親。圖片:Wikimedia Commons

在距今3800萬年到1300萬年時,穿山甲分成了三個類群,亞洲穿山甲(穿山甲屬, Manis),非洲體型較小的樹棲穿山甲(長尾穿山甲屬,Phataginus),和非洲體型較大的地棲穿山甲(地穿山甲屬,Smutsia)。自此,亞洲的穿山甲與非洲的穿山甲分道揚鑣,在兩個大陸上,各自在進化和適應的路上前行。

長尾穿山甲屬,生活在非洲的樹穿山甲(Phataginus tricuspis),靈活的尾巴能捲住樹幹。圖片:Bart Wursten / Flickr

體型較大的地穿山甲屬,南非穿山甲(Smutsia temminckii)走路的時候,把小手手捧在身前擺出一副賣萌的樣子。圖片:David Brossard / Flickr

然而沒有想到,千百萬年後,它們的命運又交織在了一起。

以白蟻為生的山林隱士

夕陽西下,黑暗逐漸籠罩大地,中華穿山甲進入一天中最為活躍的時期。視力不佳的它,憑靠卓越的嗅覺,緩慢遊蕩在林子深處,尋覓它的晚餐。它的適應力很強,從海拔不到100米到3000米,從熱帶雨林到針葉林,從竹林、草原到農田都可以找到棲息之所,甚至可以忍耐一定程度的人類活動幹擾,生活在人類居所的附近。它需要的只是豐富的食物:螞蟻和白蟻。它的菜單上列著超過23種螞蟻和12種白蟻,隨著入秋,它的口味偏好也在發生變化。夏天主要吃螞蟻,入冬後主要依賴白蟻為生,此刻它需要的是一個白蟻巢。

路過一個倒木,這裡隱藏著一個白蟻巢,穿山甲嗅嗅,卻了無興趣地搖晃著走開。在木頭裡居住的白蟻,往往巢很小,只有幾千隻個體,還不夠它費勁兒的。它要尋找的是土壤裡更大的巢,聚集有上百萬的白蟻,那是一頓更為誘人的大餐。

中華穿山甲的標本,它的尾巴具有盤卷能力,可以把自己掛在樹枝上。圖片:Claire H. / Wikimedia Commons

在一片開闊的地區,它發現了目標。中華穿山甲的前爪相較於另外幾種更為強大,它開始了瘋狂的挖掘。然而,這裡的地面很硬,進度沒有理想中那樣快。此時,它用強壯的尾巴抵住地面,提供額外的支撐,讓前肢發揮出更強大的挖掘力量。隨著一捧捧土被扔到身後,白蟻窩終於顯現。它伸出長長的舌頭,在巢穴中肆虐,黏起白蟻送入口中。它冬季可以10天不進食,夏季可以5~7天不進食。然而此刻它需要補充大量能量,因為它腹中孕有一個胎兒。春夏季交配,孕期超過半年,它會在9月到次年2月份誕下一個幼崽。

剛過午夜不久,它找到了一個向陽的山坡,挖了一個更深的洞。身覆甲片缺少毛髮的穿山甲溫度調節能力太差,它需要一個溫度相對穩定的環境,度過寒冷和炎熱的時刻,這個地洞,就是它今天的理想居所,如果覺得舒適,它會在未來的一兩周內使用這個洞。

野生青年陳 救助的穿山甲在土洞裡休息。圖片:野生青年陳

日復一日,它在近30公頃的家域範圍內找尋食物,為生產做準備。終於在1月的時候,它誕下了一個寶寶。寶寶的爪子被一層膜包裹著,防止在生產時劃傷母親。為了提供足夠多的乳汁,穿山甲媽媽一次次外出尋找食物。雖然大部分時間中華穿山甲都在地面活動,為了吃樹棲的螞蟻,它也可以爬樹。依靠強大的前肢、爪子、具有盤卷能力的尾巴,穿山甲媽媽順利上樹飽餐一頓。下樹時卻有點尷尬,它抓著樹幹滑下,最後直接摔了下來。它晃晃腦袋,拖著尾巴,在潮溼的泥土上留下一道痕跡,回到了自己的洞穴。

中華穿山甲在樹上進食的科學插畫。圖片:Wikimedia Commons

遭遇滅頂之災

然而,這道痕跡和洞穴外的泥土卻出賣了這對母子。一個獵人發現了這個洞穴,無情地挖開了它。只有一個出口,只有一個腔室,穿山甲無處躲藏,無法逃離,只能使用抵禦其他捕食者的招數,捲成一個球。然而,讓別的動物無從下口的防禦,卻成了它最致命的弱點。撿起這個昂貴的「松果」扔到袋子裡,獵人繼續向前搜尋,就算找不到其他的個體,得到這對母子,出獵的收穫也足夠豐厚了。

以前,這些獵人會把穿山甲吃掉。然而,隨著黑市價格的上漲,他們會賣掉穿山甲獲得更多收入。穿山甲被認為可以治療風溼、通經下乳。除了作為藥品的應用增加外,娛樂宣傳也會推動市場對穿山甲的需求。前幾年的某個和盜墓相關的大IP,炒熱了穿山甲爪子製作的護身符,這種本是小說虛構的東西,卻讓文玩市場瘋狂炒作起了穿山甲。

緬甸,關在籠中進行非法交易的穿山甲。圖片:Dan Bennett / Wikimedia Commons

人們對於穿山甲的消費目的,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範圍,消費者數量也遠高於古代,當我們開著汽車手拿獵槍時,穿山甲,依舊保持著千百萬年來的習慣,捲成一個「松果」,一個將葬身沸水,脆弱不堪的「松果」。

已經有不計其數的文字和圖像訴說穿山甲的悲劇,已經有眾多專家學者一遍遍強調穿山甲的甲片是角蛋白構成,成分跟人的腳趾甲無異。也有傳統醫藥界表示,豬蹄甲可以作為穿山甲片的替代品。然而,很多人還抱著執念:穿山甲效用就是不一樣!

2017年,喀麥隆焚毀了3噸非法交易的穿山甲鱗甲。圖片: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Headquarters / Wikimedia Commons

隨著對穿山甲藥用和食用需求的增加,中華穿山甲數量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下降了近95%。這種在中國分布最廣的穿山甲,曾生活在長江以南及部分長江以北地區的17個省和市,甚至包括上海。現在分布範圍已縮減至11個省,約6.4萬隻。國內的資源枯竭了,巨大的需求又推動著人們危害亞洲另外三種穿山甲,甚至非洲的四種穿山甲也在劫難逃。2000~2013年,全球超過100萬隻穿山甲被殺害並貿易,成為全球非法貿易最多的哺乳動物。遠在非洲相隔百萬年獨自生活的物種,卻在中國的黑市上,和岌岌可危的中華穿山甲相遇了。

穿山甲與我們在一起

更大的謊言和一廂情願,是說「我吃的穿山甲是養殖的,吃了也不會影響到野外種群」。

穿山甲的養殖是全世界難題,穿山甲食性特殊,又極易產生應激反應,受到刺激,免疫、呼吸和消化系統都會出現異常,人工飼養穿山甲一直面臨著高死亡率、無法繁殖的問題。不論哪種穿山甲,可以在圈養條件下繁殖穿山甲的機構現在只有四個,分別位於印度、新加坡和中國,其中只有中國臺北動物園讓穿山甲繁殖到了第三代。只有不惜人力財力,把圈養條件布置成野外棲息地的樣子,提供充足空間讓穿山甲能有正常行為,它們才能繁殖。想要大規模養殖來滿足商業需求,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越南穿山甲救助中心的穿山甲母子。圖片: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 Wikimedia Commons

穿山甲的八個物種全被IUCN列為受威脅物種,大都是瀕危或極度瀕危。從2017年開始,所有穿山甲都被列為CITES附錄I,禁止國際貿易。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中國,在2020年6月正式把中華穿山甲、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提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我們要感謝奮戰在一線的研究和保育工作者,他們多年的努力,讓大眾認識到穿山甲已經瀕臨滅絕。更重要的是,隨著輿論的力量,政策決定者逐漸轉變了認知。2019年頒發的醫保範圍內不包含穿山甲飲片及中成藥,2020年頒布的《中國藥典》將穿山甲除名,國家不再為殘害瀕臨滅絕的動物買單。

2017年,一闊少在廣西受到當地官員招待食用穿山甲,受到輿論譴責,並被刑拘。這一事件後,公眾對於穿山甲保護的討論明顯增加,保護的意識也隨之提高。

2020年4月25日,江西的山裡,長沙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心情忐忑地檢查著紅外相機拍攝的資料。用時四年,調查了湖南江西16個縣市地區尋覓穿山甲,他們一無所獲。突然有人驚呼:「這臺相機好像拍到了穿山甲!」。大家把影像傳到電腦上反覆觀看,終於確認,這是一隻快速行走的穿山甲。「穿山甲,我們終於遇到了!」

在我們幾近絕望的時刻,從廣東、浙江、安徽、福建和海南,陸續傳來了穿山甲觀測和救助的報導,有些地方還發現了穿山甲正在繁殖的跡象。一些發現穿山甲的村民,不再殘害它們的性命,而是上報林業部門,讓它們回到該去的地方。中華穿山甲的命運岌岌可危,但是,隨著希望的火花從四面八方出現,更多的穿山甲母子會免於厄運,不再蜷曲成無助的球,用千萬年進化所得的堅硬,徒勞地對抗人類的智慧和邪惡。

南非穿山甲將自己蜷成一個球。圖片:Masteraah / Wikimedia Commons

原標題:《你說「穿山甲滅絕」的時候,它正悄悄地歸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穿山甲要被中國人吃滅絕了?
    最近兩天,一則新聞不斷發酵——#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被宣布功能性滅絕#聽到這個消息,相信大家都很震驚。穿山甲難道不是一種數量很多的動物嗎?我還沒見過穿山甲它就要滅絕了???給出此結論是一個從事多年穿山甲保護的公益組織: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
  • 正瀕危滅絕的穿山甲為什麼會走到如此地步?
    它行動緩慢,性格非常溫順,並不會主動的攻擊人類。穿山甲在受到威脅時會先像犰狳一樣把自己蜷縮成一個球體,保護自己脆弱的腹部,然後釋放出一股難聞的臭味,趕走捕食者。這種防禦方式足以穿山甲在大自然保護好自己,當然僅限於人類發現他之前。
  • 「中華穿山甲區域功能性滅絕」不同於「穿山甲滅絕」
    「中華穿山甲區域功能性滅絕」是一個很嚴謹的概念,首先它是指在特定區域內,即中國大陸某一區域。比如目前中國臺灣地區還有野外種群存在,據報導還有一萬多隻,但這些是不包括在概念範圍之內的。再說區域功能性滅絕應理解為一種物種因為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急劇下降以致其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原物種種群繁殖的能力,甚至喪失了維持生存下去的能力。中華穿山甲在森林中主要以白蟻為食,是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調節生態系統功能發揮著關鍵作用。
  • 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
    相關專家表示,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時刻,只有快速、科學、系統、全力推進中華穿山甲保護工作,才有可能避免其在中國大陸地區走向徹底滅絕。由常見物種變成極度瀕危目前已知的穿山甲有包括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大穿山甲、樹穿山甲、南非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在內的8個品種,分布在亞洲和非洲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穿山甲女孩」蘇菲:如果中華穿山甲滅絕,那就是災難
    上遊:你每天的工作內容是?蘇菲:我現在80%的工作是穿山甲保護這塊。比如要用科學研究訴訟、在地的宣傳、進校園宣講等等。我還要負責一些其他的會議,我主要就是一個協調管理工作。上遊:為什麼要從事穿山甲保護工作?蘇菲:這個動物太特別了。
  • 穿山甲在安徽遭遇車禍!瀕臨滅絕!
    5月27日有市民在安徽皖南地區發現了瀕臨滅絕的中華穿山甲據知情人描述當時這隻穿山甲躺在路邊的陰溝裡鼻子處有出血目前這隻穿山甲已由當地林業公安進行救助「中華穿山甲行動較為遲緩,我們懷疑它可能是遭遇了車禍。」
  • 穿山甲真的要被吃滅絕了嗎?它們的現狀如何?
    正如上面圖片中Angelababy所說:野生穿山甲種群正在快速的消亡。而消亡的原因與人類有著直接關係,其中吃佔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上面說的正在快速消亡的野生穿山甲種群均分布在亞洲,尤其是在我國。下面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穿山甲的現狀。穿山甲的現狀穿山甲是一種野生哺乳動物,它擅長挖洞,而且身上被堅硬的鱗片覆蓋,因此得名。
  • 穿山甲是維持生態平衡的生物,為何卻遭到滅絕威脅?
    因此可以這麼說,如果你真的是用穿山甲的鱗片入藥,那還不如就地取材,剪一下自己的指甲,因為兩者的效果是一樣的。所以對於我們來說網上所傳的穿山甲鱗片有神奇的功效,其實是禁不起我們去詳細考究的。然而當我們知道這些的時候,穿山甲種群已經因為某些人的欲望走到了滅亡的邊緣穿山甲為什麼會瀕臨滅絕?
  • 穿山甲說了什麼小白兔就自殺了?你猜穿山甲說了什麼故事答案
    那是一個故事:從前呢,有隻小白兔,有一天它挖到一隻好大的胡蘿蔔。他高高興興的把胡蘿蔔往家裡搬得時候,半路上殺出一隻穿山甲,穿山甲一把就搶走了小白兔的胡蘿蔔。小白兔很生氣衝著穿山甲說 你幹什麼呢!穿山甲說了一句話小白兔聽了 馬上就自殺了 。你猜穿山甲說了什麼?  答案1.:穿山甲的生殖器像胡蘿蔔。
  • 中華穿山甲「功能性滅絕」 藥用、食療需求引捕殺
    相關專家表示,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時刻,只有快速、科學、系統、全力推進中華穿山甲保護工作,才有可能避免其在中國大陸地區走向徹底滅絕。  由常見物種變成極度瀕危  目前已知的穿山甲有包括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大穿山甲、樹穿山甲、南非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在內的8個品種,分布在亞洲和非洲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穿山甲的悲慘命運,已經被吃到瀕臨滅絕
    穿山甲主要靠白蟻和螞蟻為食,有「森林衛士」之稱,是世界上唯一有鱗片的哺乳動物,當他在野外遇到威脅時,穿山甲就會捲縮成一個球,用身上堅韌的鱗片鎧甲遮住身體,這樣做可以免受他們免受捕食者的傷害,然而不幸的是,這也讓人類更容易捕獲穿山甲。
  • 差點滅絕,穿山甲被藥典除名,瀕危動物有救了
    在我們霸佔生物鏈頂端的這些年,大批野生動物走向滅絕,即使4000萬年前遠古生物也不例外。穿山甲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它的身上披著厚厚的鱗甲,身體細長呈圓錐形,四肢粗短,尾巴細長,主要以螞蟻為食。有些地方也靠它控制蟻患。在我國傳統醫學典籍中,穿山甲的鱗甲有改善哺乳期婦女皮膚狀況,改善血液循環,刺激乳汁分泌等神奇功效。
  • 20年中數量減少90%,中華穿山甲已成功能性滅絕,怎樣再去拯救它
    穿山甲主要分布於東亞和南亞地區,非洲南部有少量分布,我國的主要穿山甲品種為中華穿山甲(鯪鯉),其體形狹長,四肢粗短,尾扁平,背面略隆起,體表被角質鱗甲,嘴巴又尖又長,沒有牙齒,但舌頭又細又長,善於從螞蟻洞中捉螞蟻吃。穿山甲被認為是最擅長打洞的動物之一,它的前爪很長,很快就能在地上鑽出一個洞來,它最喜歡在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較潮溼的丘陵雜灌叢中挖洞居住,多築洞於泥土地帶。
  • 穿山甲那麼萌,你捨得讓它永遠消失嗎?
    而在大家漸漸對它有所了解時,它卻已經要瀕臨滅絕了。2017年2月18日,也就是今天,是第六個「世界穿山甲日」。小編為你們找了很多萌萌噠的穿山甲,一起來看看吧~對穿山甲這個名字,我們並不陌生,從小就知道動畫片《葫蘆娃》裡有一隻善良的穿山甲,卻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 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保護需提高到國家層面
    相關專家表示,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時刻,只有快速、科學、系統、全力推進中華穿山甲保護工作,才有可能避免其在中國大陸地區走向徹底滅絕。現年71歲的廣西大學動物專家周放教授對記者表示,上世紀80年代,他在華南做野外調查時看到或者踢到穿山甲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到上世紀90年代末,就很少再見到穿山甲了。「當人們想去研究的時候已經沒有機會了。」作為國內少數幾位研究穿山甲的專家,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吳詩寶曾撰文表示,從上世紀60年代到2004年,中華穿山甲的數量銳減88%-94%,由常見物種變成了極度瀕危的物種。
  • 世界穿山甲日,被剝皮、被火烤的它們即將被吃到滅絕
    不像別的節日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慶祝或者紀念,世界穿山甲日是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發起的,為了警示人們穿山甲所處的困境,同時號召採取措施停止世界範圍內對穿山甲的捕殺。是的,這個日子是一個血淋淋的日子,因為穿山甲已經快被人類吃到滅絕了,準確的說應該是被中國人吃到滅絕。
  • 穿山甲:這個星球上瀕臨滅絕的精靈
    穿山甲的外觀天真、超凡脫俗,類似於地球史前的某些生物,又像科幻作家筆下的複合物種,既有爬行動物的特徵,又有哺乳動物的特徵。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透露,穿山甲還是地球上非法交易中排行首位的野生哺乳動物,並且面臨著因被宰殺而瀕臨滅絕的危險。
  • 英媒:中國「吃貨」將非洲穿山甲推向滅絕
    英國《衛報》7月29日文章,原題:動物保護專家警告穿山甲面臨被「吃到滅絕」在中國,穿山甲肉被認為是美味佳餚,是富人餐桌上地位的象徵,而穿山甲的鱗則是藥材。由於中國和越南等亞洲國家對穿山甲肉美味的需求,穿山甲面臨被「吃到滅絕」的邊緣。穿山甲是世界上唯一僅存的鱗甲哺乳動物,長著像松果一樣的四肢,靠粘粘的舌頭捕捉獵物。
  • 安徽績溪縣發現野生穿山甲 已經呈現功能性滅絕狀態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5月27日晚,記者從績溪縣森林公安局獲悉,當天傍晚,該縣境內發現一隻野生中華穿山甲。據了解,中華穿山甲在2014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名單,危險程度僅次於野外滅絕和滅絕。
  • 有網友問:中華穿山甲是如何走向瀕臨滅絕之路的?
    有網友問:中華穿山甲是如何走向瀕臨滅絕之路的?中華穿山甲走向滅絕的主要原因就是「吃」,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穿山甲有滋補功效,現代這種思想仍影響深遠,盜獵使大量穿山甲上了餐桌,對中華穿山甲種群造成毀滅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