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苑]拯救紅領綠鸚鵡(2010.8.16)

2020-11-28 央視網
進入[科技苑]>>

瀕危的紅領綠鸚鵡。

    紅領綠鸚鵡又叫粉紅領鸚鵡,為中型鳥類,主要棲息於山麓開闊的疏林地帶以及村莊、農田和鄉鎮庭園等地區,以榕果、木棉等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也吃穀物和其他灌木漿果。最常見的是綠色,同時也有黃色、白色等變種。

    紅領綠鸚鵡對亞熱帶、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的生長繁衍,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在採食常綠闊葉林裡的堅果,漿果等植物種子之後,把種子帶到遠方,讓其在更多的地方繁衍生息。同時,鸚鵡在食物鏈中還發揮著另外一個作用,它們是蜥蜴、肉食性鳥類等等的捕食對象。如果鸚鵡的數量減少,就會讓這些動物的食物短缺,森林的整個生物鏈就會受到影響。

    然而,如今的紅領綠鸚鵡的生存環境卻在日益惡化。由於它們毛色豔麗,能模仿人說話,招人喜歡,有人衝著其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違法捕獵走私,謀取利益。除此,紅領綠鸚鵡喜歡把家安在森林的樹洞裡,隨著森林面積的逐年減少和被分割,可供它們安家的地方越來越少,造成這種曾經在廣州上空飛翔的鳥如今已經變得非常罕見。從小愛鳥的陳仕焯感到非常痛心,於是他毅然決定承擔起拯救這個瀕危鳥種的社會責任,開始了紅領綠鸚鵡的人工養殖。

     

搞繁殖先學偷鳥蛋。

    在著手挽救紅領綠鸚鵡這個瀕危物種的時候,陳仕焯決定從繁殖入手。他從香港找到紅領綠鸚鵡的種源,把它引進到廣州,開始研究在人工養殖的環境下繁殖。不過,來到新環境的紅領綠鸚鵡很害怕,成天在籠子裡撲騰,為了讓他們能放心住下來,陳仕焯首先在鳥巢上做起了文章。

    鸚鵡是樹洞鳥,在自然界往往會在大樹洞裡做窩。根據這個特點, 陳仕焯模仿樹洞的形狀給他們建了個鳥巢,鳥巢擺放的位置要比人頭高。慢慢安下心來的鸚鵡,產蛋率一直不高。因為紅領綠鸚鵡有繁殖季節,在廣州地區,它們每年三月份產蛋,一窩能生4~5個蛋,而且一年只生一次,產蛋次數和產蛋量都很少,要想擴大種群,周期就變得很長。

    由於在自然界中生活的鸚鵡會經常受到天敵的侵擾,母鸚鵡如果發現下的蛋沒有了,為了繁衍後代,會再次發情生蛋。陳仕焯便決定自己模仿天敵,把鸚鵡的蛋偷走,刺激鸚鵡多生蛋。不過,要想從鸚鵡的眼皮底下把蛋拿走,可沒那麼簡單。因為一旦覺得自己保護不了孩子,紅領綠鸚鵡就會不惜採取極端的做法,殺死孩子。

     

要吃好,不要吃早。

    小紅領綠鸚鵡出生的時候只有6克重,人工哺育這麼弱小的生命,難度可想而知。要想讓小鸚鵡們存活下來,首先得讓它們吃好。通過觀察陳仕焯發現,鸚鵡哺餵小鳥的方式和很多鳥有些不同。紅領綠鸚鵡哺餵小鸚鵡的方式和鴿子很相似,都是親鳥將食物吞食後,再吐出來餵給雛鳥。這樣經過「加工」的食物,更容易讓小鳥吸收。

    陳仕焯摸清了人工哺餵小鸚鵡的步驟,決定先做好哺餵食物的配方。自然界中,鸚鵡採食的食物有200多種,而且會按照身體的需求來不斷調整。為了給鸚鵡全面的營養,陳仕焯自己琢磨出了一套鸚鵡食譜,有小米,綠豆,玉米,葡萄乾,花生,瓜子等等,種類達到五十多種,基本能滿足鸚鵡的營養需求。不過這些食物對於小鸚鵡來說顆粒太大,給小鸚鵡吃得磨碎調成糊狀。

    經過反覆摸索,改進飼養方法,如今,陳仕焯的紅領綠鸚鵡的養殖成活率達到了70%,這個數字可比自然界的成活率高多了。通過將近十年的努力,他終於突破了紅領綠鸚鵡的繁育難題,為它們的種群擴大打下了基礎,下一步,陳仕焯希望,這些紅領綠鸚鵡有一天能夠回歸自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瀕危物種,關注我們的地球環境。

    更多資訊編輯簡訊FT發送到10663355訂閱《科技苑》手機周刊。

     

相關焦點

  • 廣州將再見紅領綠鸚鵡
    一旦獲得主管部門的批覆同意,這批紅領綠鸚鵡將被放飛。屆時,市民將在野外再次見到這些已在廣州消失多年的紅領綠鸚鵡。這是記者從「專訪城市中的鸚鵡守護神——高級獸醫師陳武同志」活動現場獲悉的。本次專訪由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統一安排。專家「偷蛋」增加產蛋量「目前只能在粵港澳接壤的江岸一帶偶爾見到紅領綠鸚鵡。」
  • [科技苑]人工馴養細鱗魚(2010.9.13)
    進入[科技苑]>>   美味珍稀的細鱗魚。    細鱗魚也叫細鱗鮭,素有「活化石」之稱,在魚類學的分類上屬於鮭形、鮭科、細鱗魚屬,身材纖細,頭圓、嘴寬、身披豹紋,幾乎看不見的鱗片。
  • [科技苑]小錢辦大事(1)小本養土元(2010.8.30)
    進入[科技苑]>> 選擇合適材料建土元養殖池,減低成本。土元屬鱉蠊科昆蟲藥用小動物。別名地鱉蟲、簸箕蟲、蟄蟲等。現代中醫藥典稱「土鱉蟲」,性寒,有微毒。具有化淤止血,消腫止痛,通絡理傷,接筋續骨等功效,是理血傷科要藥。主治關節炎,腰腿跌打損傷,閉徑等症。
  • [科技苑]在匈牙利看養鵝(2010.10.13)
    進入[科技苑]>>     我國是養鵝大國,鵝的存欄量佔到了世界總量的90%以上,鵝的品種也數不勝數。可是2005年和2009年,我國的內蒙古和山東分別從匈牙利引進了一個新的養殖品種——霍爾多巴吉白鵝。
  • [科技苑]幫蛇渡過生育難關(上)(2010.9.14)
    進入[科技苑]>> 外源雜交優化蛇苗品質,捉蛇講技巧。另外,蛇類都是通過不斷褪皮來長大的,大多數蛇一年要褪5~8次皮,剛褪掉不久的蛇皮,由於還未經風吹雨打,就會比較完整。而如果找到了蛇皮,就能更精確地給蛇窩定位了。     孕期母蛇精心管理,做好夏季防暑消毒。
  • 北京動物園鳥苑看雉鳥,紅腹錦雞華麗,孔雀驕傲,鳥優雅
    北京動物園東邊有雉雞苑,西邊有鳥苑,棲息著紅腹錦雞,白腹錦雞,紅腹角雉,綠孔雀,大鴇,白馬雞,藍馬雞,白鷳,藍鷳,黑頭白,黃嘴鸛(huan1 guan4),非洲突鸛,藍黃金剛鸚鵡,虎皮鸚鵡,雞尾鸚鵡,紅脅綠鸚鵡,禾雀,噪犀鳥,火烈鳥,不愧是世界上雉科鳥類最豐富的國家呀。
  • [科技苑] 周寶才養雞有絕招 20171130
    《科技苑》為您揭曉。
  • 太激動,鳳凰中華大熊貓苑試開園,8隻大熊貓萌翻全場
    當天,湖南湘西,鳳凰中華大熊貓苑試開園,8隻來自四川的大熊貓在經過近一個月的適應期後,正式與遊客見面。太激動啦,鳳凰中華大熊貓苑試開園,大熊貓萌翻全場!8隻大熊貓,其中兩隻成年熊貓名字為「龍昇」、「清風」,於2000年和2007年出生,其餘6隻亞成年熊貓,
  • 鳳凰中華大熊貓苑開園 8隻大熊貓正式與遊客見面,小心被「萌」翻
    當天,湖南湘西,鳳凰中華大熊貓苑開園,來自四川的8隻大熊貓正式與公眾見面。8隻國寶大熊貓分別居住在A、B、C三個熊貓館內。亞成年熊貓6隻,「興安」「府府」「華鴻」「離堆」「京寶」「玉壘」,均系2017年出生,目前在熊貓苑內生活狀態良好。
  • 鳳凰中華大熊貓苑今日試開園 8隻大熊貓與公眾見面
    來源:華聲在線6月28日,從四川轉運安家鳳凰中華大熊貓苑的8隻大熊貓,經過近一個月適應期後正式與公眾見面,憨態可掬,惹人喜愛。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首席記者 郭立亮 攝 其中兩隻成年熊貓名字為「龍昇」、「清風」,於2000年和2007年出生,其餘6隻亞成年熊貓,名字分別為「興安」、「府府」、「華鴻」、「離堆」、「京寶」、「玉壘」,均系2017年出生。